盘点河北省神秘事件-廊坊

1.廊坊的由来

盘点河北省神秘事件-廊坊

“廊坊本叫侍郎房,一千年前把名扬,一南一北龙凤河,宝井吐珠兆吉祥”一首民间歌谣传唱出了京津走廊上的“明珠”— 廊坊,关于廊坊的由来,目前流传有两个版本,仅供参考。

(1)第一个版本,和一位历史人物有关系,那就是北宋初年曾任宰相的吕端,“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中的吕端,他的父亲叫吕琦,曾任五代时期后晋兵部侍郎。

吕琦在任时,在老家也就是现在的廊坊市区盖了一所大宅院。由于房屋高大,远近闻名,加上房子的主人是兵部侍郎,就成了这一带的标志性建筑,老百姓管它叫“侍郎房”。叫的时间长了,“侍郎房”变成了村名。

又经过长期的口传笔写,慢慢地,就演变成为郎房—廊房—廊坊。如今,昭示廊坊历史的侍郎房牌楼就伫立在老廊坊西大街原址。

(2)古时候的廊坊只有一座大庙十几户人家,到处是野地。大庙叫廊法寺,红墙黄瓦里边有好多和尚,香火十分旺盛。一天,有几个人烧香进庙,发现和尚们一个个变得面目狰狞,而且全是陌生人,以前的和尚一个都没有了。

原来,这伙人都是贼匪,作恶多端,多次被官府围剿,逃到这里避难来了。贼匪们进庙一看,寺庙里边有吃有喝,住得也舒坦,就赖住不走了。寺庙主持恐怕他们惹是生非,只能好言相劝,让他们离开。贼匪们恼羞成怒,把庙里的和尚全部杀死,然后换上僧衣把庙占了。

烧香的人回去一说,一传十,十传百,大伙儿全傻了眼。如果这帮杀人不眨眼的家伙在这里扎下根,还能有好日子过吗?大家慌忙收拾东西打算离开这里,到外地谋生。还没走出大门,贼匪们就把大伙儿堵在家里了。因为烧香的人一跑贼匪就红眼了。一怕乡亲们报告官府再遭围剿;二怕人跑了没人伺候他们,所以拿起刀追来了。贼匪头子气呼呼地说:“老老实实干活,听我们的使唤,谁跑就抽谁的筋、扒谁的皮!”小胳膊拧不过大腿,大伙儿没法,只好把东西放下继续干活去了。

贼匪们开始奴役村民:干活的牛马全被拉走宰肉吃了,有村民忍不住说了句气话,被吊起来打了个半死。时间一长,大伙儿想再不反抗就没法活了,于是有人偷偷去找官军去了。

官府很快派兵来了。大伙儿高兴不已,纷纷拿起大镐木锨,带领他们冲进廊法寺,把贼匪们全都消灭了。在打扫战场时,官府一看百姓衣食无着,连像样的房子都没有,便让士兵们扒了廊法寺,用寺庙的砖瓦盖成了一座座民房。

因为村庄是扒了廊法寺盖的,人们就给小村起名叫廊房,后来又被改名为廊坊。

2.白塔寺

盘点河北省神秘事件-廊坊

白塔寺,位于廊坊市永清县,建于辽代,它与北京的天安门坐落在同一条中轴线之上。关于白塔寺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

在北宋时,寺里有两个僧人,有一年冬天,老和尚外出前,吩咐小和尚如果饿了就到附近去化缘,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不要刨动门前那颗大枯树。可是冬日里,小和尚因积雪太厚无办法到远处砍柴,忘了师傅嘱托,砍倒了大枯树。

没想到枯树底下是一龙眼,直通东海,大水很快就蔓延到了附近的村庄。此时,老和尚正在泰山论经,突然觉得心血沸腾如翻江倒海,情急之下,一指泰山玉皇顶上的一座白石塔,心中念动咒语,那塔立即飞了起来,一直落到了龙眼之上,大水是退去了,可是整个寺庙却被冲毁了,只留下了白石塔。

“文革”期间,红卫兵“破四旧”,曾掘地丈余以钢绳拽拉,竟然无法撼动此塔。它是我国北方仅存的两座辽代石塔之一,是河北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大学城八卦楼

盘点河北省神秘事件-廊坊

在廊坊大学城,有一个关于“八卦楼”的传说,有人说凌晨去那边逛会遇到鬼打墙,一直都是在同一入口出来。再比如说古时候那里是清宫丢弃宫女太监的地方,所以在游戏那建楼建好之后都会蹋,有阴阳师去那边说要把楼盖成八卦状才会没事,故现在盖成了八卦状,称为“八卦楼”,建成以后就没在倒塌过了。关于这个“八卦楼”有很多传说,具体可以看小编单独整理的一篇帖子,有详细的网友经历。


4.宝井

“宝井吐珠兆吉祥”中的宝井,还有一个传说。

很久以前,这条街上有这么老两口儿,没儿没女,开了个小酒馆,靠卖酒过日子。那口井就在他们家后院。两口子心肠好,时常把饭菜舍给穷人。因此,开了多半辈子酒馆也没攒下钱。

这天,有个要饭的老头儿,穿着一身又脏又破的棉衣裳,一挪一蹭地走进酒馆。有几个喝酒的就有点皱眉头。开酒馆的老头儿瞧了,把他搀到一个空桌跟前,拿过一个座说:“老伙计,坐这儿吧!”要饭的老头儿可怜兮兮地说:“掌柜的,给我点吃的吧,我都三四天没吃东西了!”

老头儿瞅他怪可怜的,急忙叫老婆子给他盛了一碗热饭。要饭的吃了,仍没解过冷,哆哩哆嗦地直打牙。老头儿说:“我再给你弄碗酒喝吧!”要饭的老头儿说:“那我可多谢您了,要是再有一碗酒,今儿个我就受不了罪了。”老头儿瞅他心里难受,二话没说,就给他打了一碗酒。老婆子说:“光喝酒没菜哪成呀!”说完,又给要饭的老头儿切了一盘牛肉。

有几个喝酒的看了,就说这两口子傻,买卖做到死也挣不了钱,酒后也得要饭。老婆子不爱听,满心里不高兴。老头儿忍不住说:“穷人就得帮穷人,咱宁可把买卖赔了,穷死,也不能眼瞅他冻死饿死不管。”

老婆子点点头,要饭的老头儿哈哈一笑,说了声“好有好报”。说着他就端起酒碗,走进后院,把酒“哗”的一声倒进井里,人就没了。老两口儿和喝酒的人全愣了,过去一看,井里满是香喷喷的酒味。打上来一喝,比多年的老陈酒还好喝。这才知道,要饭的老头儿是个神仙,点化人们来了。一传十十传百,大伙都做起了善事。

多少年后,老两口儿不在了,井水里的酒香也渐渐的淡了,人们就在此地开了个烧锅,用这井水酿成的酒依然醇香。据说,当年“迎春酒”用的就是此井水。


5.龙凤双河

传说在四千年前黄帝时期,黄帝征伐蚩尤,其长子玄嚣率军战于安次,与安次女凤娘深深相爱。

两千年后,玄嚣转世为东汉光武帝刘秀,凤娘转世为安次美女金凤。刘秀平乱时战于安次,路遇金凤,如见故人。金凤因安次大旱虔诚祈雨,立誓“天降雨而嫁”。刘秀焦虑,夜不能寐。

此事传至天宫,玉皇大帝为之感动,遂命天降双河于安次,一条水流蜿蜓似龙称龙河,一条波光斑斓如凤称凤河。此时,有部将进言刘秀:“天降双河,龙凤呈祥之兆,乃天意也”。

于是,刘秀如愿迎娶金凤为帝后。《龙凤呈祥》的故事也在民间世代相传。

6.灶王爷

“灶王爷”的传说遍布全国各地,但是在廊坊,有一个廊坊版本的“灶王爷”,传说有一个贪官被皇帝派到地方当官。他在朝里清闲惯了,不愿意下来,皇帝就答应每天有一户人家供他吃喝,他才下来了。这位老爷自己吃喝不算,每天带着他家眷甚至鸡狗一齐吃喝,老百姓是敢怒不敢言。

这天该到张大巴掌家吃喝了,张大巴掌就因为巴掌大出的名,他一巴掌能把这位老爷扇出十丈远,摔成肉饼子。张大巴掌媳妇说:“扇死他倒便宜了,不如轻轻一扇,把他贴到咱锅台边的墙上,叫他每天看咱吃饭。”

张大巴掌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就一巴掌把官老爷和他的妻子、鸡狗都扇在了墙上。老百姓听说了非常高兴,便找画匠把官老爷和他妻子、鸡狗的丑样画成画,贴在自家锅台边的墙上,叫他们每天眼馋地看人们吃饭。

皇帝听说了,也不敢下来给张大巴掌定罪,只颁下一道圣旨,说玉皇大帝已传旨封这位地方官当“灶王爷”,主管世间灶头事务,于是世间便有了“灶王爷。”

7.八路军复仇

在抗日战争期间,我们这一马平川、无险可守的大平原也闹起来土匪。有一个土匪头子叫“刘大肚子”,听爷爷的长辈说,他在集市上把一个胖乎乎的八路军政委斩首了。当时在集市上,政委脑门儿上的头皮被割开并向下垂,头皮垂到眼前,遮住视线,防止他在被砍头的时候下意识躲闪,便于行刑。

解放后,这个土匪头子也就投降做了老百姓。直到有一天,一群部队上的解放军战士突然来到我们这,他们是前述的八路军政委的战友。他们没有惊动地方政府的任何人,以防有人劝阻。战士们抓到那个土匪头子,还是在同一个集市上,用同样的方式割开头皮遮住眼睛,把土匪头子砍头了。

虽然“八路军”这个名字成为了历史,战士们仍记得自己牺牲的战友,哪怕过去几年了,哪怕已经解放了,哪怕枉顾国法要判刑,也要为战友复仇。《亮剑》里面李云东得知和尚死讯踏平黑云寨一点不夸张。

原帖: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9764791/answer/1136414638

8.卸甲庄

在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有一座名为卸甲庄的村子,传说隋末唐初,北平王罗义的儿子罗成,在香河中了隋兵埋伏,兵败而逃。

隋兵穷追不舍,用箭射死了罗成的战马,罗成慌不择路,步行逃命。由于身披重甲,行动艰难,罗成不得不脱掉了铠甲。

卸甲后,又遇一条小河拦住去路,罗成只好下水,但因淤泥太深,罗成陷在河中,被追来的隋兵乱箭射死,在河里漂了一层箭杆。

后来,罗成卸甲的地方渐渐形成村落,村民们为了纪念罗成,把村子叫作了卸甲庄。

9.安头屯

盘点河北省神秘事件-廊坊

来源于百度图源

和卸甲庄相似的安头屯,以前叫湾屯,也是位于香河县内,湾屯村北有一大片坟地,里面有个石头人。

一天,村中几个女孩子挖野菜,见了石人相互戏言,谁的菜篮子套上石人,谁就是石人的妻子。于是,几个女孩便轮流往石人头上扔菜篮子。

可巧,被安氏之女的菜篮子套住了。那石人在当天夜间就来到安氏家中,与其女结为夫妻。第二年,安氏之女生下一男孩,随母姓取名安敬思。

敬思长到七、八岁时,听说其父是石人,便问其母。母不隐瞒,如实相告。敬思听后,背着其母跑到石头人所在的坟地,挥拳将石人脑袋砸掉,随后便离家出走。几经周折,来到云南,被晋王李克用收为义子,改名李存孝封为十三太保。

后来,李存孝功成名就,回家祭祖时,复把石人脑袋安上。至此,湾屯改名安头屯。

10.玉井飞龙

说完了香河咱们来说说固安,玉井飞龙位于固安城内东北隅,相传辽国萧太后亲统大军攻占固安,并在城内老君观建行宫,命人修建砖井一眼。

井口及栏杆使用的是精雕汉白玉,井深三丈,井底有子井九眼,水质甘冽,因而此井被人们称为“玉井”。

因为这里地下水丰富,在天凉或天冷季节的早晨,人们经常见到有水雾从井中冉冉升起。古时候人们认为江河湖海中都有龙,井中也有龙。

人们把从井中冉冉升起的水雾想象成飞龙上天。直到二十五年前这一奇景才完全消失。

加更!香河肉饼

盘点河北省神秘事件-廊坊

既然写到了香河,就不能不提香河肉饼,想到皮薄肉厚的肉饼,小编已经流口水了!要说这肉饼的起源,就要提一嘴当时游走于我国北方草原大漠的游牧民族---突厥族。

因为当时牛羊肉非常充足,面食稀少,所以来客人了,请他们吃面食,就是一种相当高的优待。因此,在平时招待客人时,主人都会专门做成皮儿特别薄的肉馅饼,以表示自己的热情好客。

后来,这种制饼的方法流传到了同样是古代少数民族聚居的回鹘及回回地区。在明初,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时,就有大批回族人被迁移到北京东部河北香河一带。

在移民香河的回族中,有个姓哈的人家搬过来不久,就开了家小饭店,并且取名“哈家店”。随之而来的自然还有他祖传的制饼技术。后来,经过上百年的传承、研究、改进,哈老板及其子孙创造出了风味独特的香河肉饼。

1770年的一天闲来无事,乾隆带着刘罗锅到了香河,想了半天也没想出该吃点什么来。突然,在路边,他们看见了“哈家店”香河肉饼的牌子,于是顿时想起,来香河,能不尝尝他们的肉饼吗?于是,二人挪步进去,直接就要香河肉饼。

少顷,跑堂的就端来了肉饼。而刚咬一口香河肉饼,乾隆就呆了,原来人间竟有如此美味。刚吃完,乾隆就高兴地要把自己的墨宝留下来。这首小诗是这样写的:“香河有奇饼,老妪技艺新,此店一餐毕,忘却天下珍。”

就这样,因为乾隆皇帝的称赞,本来就小有名气的香河肉饼更是载誉全国,名扬天下。又因为香河在北京的东面,所以许多北京人又管香河肉饼叫京东肉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廊坊   固安   香河   乾隆   灶王爷   飞龙   河北省   肉饼   老头儿   侍郎   头子   大伙儿   土匪   北京   巴掌   要饭的   神秘   事件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