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线城市武汉都市圈:武汉与小伙伴们,必须坚持双向互动

新一线城市武汉都市圈:武汉与小伙伴们,必须坚持双向互动

海潮青年:火热的都市圈概念,站在不同的视角,会有不同的观点,但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解读的都市圈,都是一家之言,海潮青年的观点也是如此,我们对都市圈的认识也不深,仅供参考,大家不必过度反应,在众多的观点中,大家自己的思考才是独属于自己的宝贝。海潮青年新一线都市圈系列,“新一线城市”是指除了北上广深之外,经济总量万亿以上的城市,望悉知。

海潮青年新一线都市圈系列已经完成了南京、杭州和宁波都市圈,和包括了苏州、无锡的苏锡常都市圈,这样一来长三角地区的新一线城市都市圈复盘就完成了,开始进入中西部地区和北方的新一线城市。在中西部新一线城市,由于普遍存在中心城市一城独大、强中心周围的城市没有梯队,其都市圈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都市圈有所不同,中西部在强省会下没有形成相互重叠、都市连绵都市圈,所以讨论长三角和珠三角都市圈的规则在这里就不适用了。

新一线城市都市圈系列的开篇,海潮青年就表达了对都市圈的认识,即都市圈由1个域内中心城市为核心,由周围若干个地市为组员,实现高效便捷的一日内通勤圈、生活圈、购物圈和日常活动圈,实现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和产业链一体化的生产、生活城市组合。

此外,还特别强调了城市圈的组员和覆盖面积, 即组员10座地级市以内、面积8万平方公里以内,当然这里是对长三角地区相互重叠、都市连绵的都市圈而言的,在中西部地区,范围应该比这个小,组员8座地级市以内最佳,面积6万平方公里左右为宜,超过这个范围就会出现小马拉大车窘境了,非但拉不动车,还会累死马,得不偿失。

新一线城市武汉都市圈:武汉与小伙伴们,必须坚持双向互动

在中西部地区,最早尝试都市圈的是武汉和长沙,即武汉城市圈(也称武汉“1+8”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虽然没有称为“都市圈”,却是准都市圈概念。长株潭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推动一体化,武汉城市圈于2002年出现于官方报告中,2007年底,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接下来,先看武汉都市圈,再看长沙都市圈。

武汉都市圈

武汉都市圈正式名称是武汉城市圈,也称武汉“1+8”城市圈。2002年湖北省委俞书记在湖北省第八次党代会上指出要形成武汉经济圈,更好发挥对湖北的辐射带动作用,标志着武汉都市圈开始启动;2007年底,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城市圈一起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14年,国家发改委批复了《武汉城市圈区域发展规划(2013-2020年)》;时隔一年,国务院又批复《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武汉被委以重任,要求武汉发挥科教和产业优势,深入推进武汉城市圈一体化建设,武汉城市圈被定位为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基地、中部地区现代服务业中心。

新一线城市武汉都市圈:武汉与小伙伴们,必须坚持双向互动

当前的武汉都市圈,一共9位成员,以武汉为核心,5座地级市和3座省直管县级市形成环抱之势;此外,武汉都市圈还设有县级观察员,目前有荆州洪湖市、荆州监利县、荆门京山市和随州广水市四位县级观察员,可以享受到正式成员的相关利好,可以参与武汉都市圈协作互动活动。

武汉与小伙伴们

与长三角那几个都市圈比起来,武汉都市圈内部城市没有合理的梯队,是“火车型”的都市圈,武汉就是火车头,后边跟着黄冈、孝感、黄石、咸宁和鄂州5个经济总量一两千亿的地级市,仙桃、潜江和天门3个经济总量一千亿以下的省直管县级市,这样的情况下,城市之间的向心力和信任基础十分重要。

新一线城市武汉都市圈:武汉与小伙伴们,必须坚持双向互动

武汉和小伙伴们的经济总量一共约2.49万亿元,人口体量约3200万人,都市圈面积约为5.8万平方公里。武汉都市圈这三个数值分别占湖北全省为63%(经济总量)、54%(常住人口)、31%(面积),也就是说武汉都市圈以湖北三分之一的土地,汇集了湖北省六成的经济总量和一半以上的人口。

新一线城市武汉都市圈:武汉与小伙伴们,必须坚持双向互动

在华中地区,武汉以较高的行政级别,获得了充足的相关权限,武汉作为国家支持建设的中心城市,集人力、财力、科教、产业、交通等优势于一身,2018年武汉的经济总量接近1.5万亿,名义增速10.7%,即将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城市层面已经由都市区迈向都市圈,溢出效益开始出现,未来十年,辐射带动身边的小伙伴是武汉的选择,也是湖北省“一芯驱动”战略的要求,对于小伙伴来说,能牢牢抓住这个机遇,不能实现翻身也能让城市更上一层楼。

团队靠谱至关重要

现代化都市圈想要发展顺畅、建设成功,一定要具备靠谱的规划、靠谱的团队和充足的基础资源,三者缺一不可。就武汉都市圈来说,规划比较靠谱,武汉都市圈加上武汉有6个地级市,3个省直管县级市体量小,可以看做一个地级市,所以组员算在“8座地级市以内”这个范围内,其覆盖面积约5.8万平方公里,也在6万平方公里以内,目前的规划切实可行、脚踏实地,至于4位观察员,还是要量力而行。

新一线城市武汉都市圈:武汉与小伙伴们,必须坚持双向互动

在基础资源上,人力、财力、科教、产业、交通和政策还是得靠副省级省会城市武汉,而武汉在这些方面没有明显的弱点,对于武汉都市圈内部来说,不仅是够用了,还非常充足,在原有的基础上适当提升档次,武汉都市圈就可以自生源源不断的基础资源,其核心城市借助较高的行政级别,也可以获得足够的政策利好。

新一线城市武汉都市圈:武汉与小伙伴们,必须坚持双向互动

不只是武汉都市圈,其实中西部新一线都市圈最让人担忧的地方,是中心城市之外,出现严重的城市断档,都市圈内部城市缺乏合理的梯队。这样的情况下,中心城市不能有明显的弱点,才能最大程度弥补团队体量断崖带来的不足。

另一方面,由于团队内部出现明显的断崖,都市圈内部的城市成员一定要有极强的向心力和牢固的信任基础,武汉都市圈成员都以长江、汉江为纽带,地缘相近、文化相通,如果成员之间的向心力极强、信任基础牢固,武汉都市圈就有了靠谱的团队,因为都市圈的规划建设需要团队城市的彼此让步、妥协,方能实现更好的共同发展,否则只能停留在规划上、名存实亡了。

城市经济发展的潮流浩浩荡荡,每个城市都应该顺应这些潮流,事在人为,武汉都市圈的基础资源充足,规划靠谱,最大的挑战在于团队组合,城市之间的彼此让步、妥协不可少,武汉要带好身边的小伙伴,小伙伴也要抓住良机,武汉与小伙伴们必须坚持双向互动,相互助益,那么武汉都市圈就成功了一半, 取得的效益惠及各城市,其未来一定是美好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武汉   县级市   湖北省   体量   城市   观察员   向心力   都市   海潮   组员   湖北   双向   经济总量   面积   团队   基础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