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标山,清末以前两山同名标山

济南标山,清末以前两山同名标山

标山:

标山位于济南城区北部,海拔仅48米,是“齐烟九点”中海拔最低的一座。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张养浩撰写的《标山记》,大大提升了此山名气。

山名由来:

元代散曲家张养浩在《标山记》中曰:“盖土人以旁无他山,惟此若标可望,故以名之。东为“凤凰”,西为“标”。其实很多人不知道,昔日,两山同称标山。

注释:《标山记》中双山,在清朝之前一直统称为标山。清末,为区别二山,把状如凤凰展翅的东山更名为凤凰山。

济南标山,清末以前两山同名标山

张养浩:

张养浩(1270年—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又称齐东野人,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生于元世祖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卒于元文宗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张养浩是元代重要的政治、文化人物,其个人品行、政事文章皆为当代及后世称扬,是元代名臣之一。与清河元明善,汶上曹元用并称为“三俊”。代表作品有《三事忠告》,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张养浩的“云庄”,即在标山附近,内有遂闲堂、处士庵、绰然亭(翠阴亭)等建筑。山上路径十分难登。山巅平阔,明万历年间曾建关帝庙。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建钟鼓二楼。楼为石质,四面单檐,柱刻楹联。如今,山下“云庄”早已湮没,山上关帝庙也已坍塌,仅存钟鼓二楼。

济南标山,清末以前两山同名标山

《标山记》:

“绰然亭西三四里,有双山曰标。各广四十亩,童无树林。东西并峙,皆青石叠伫,势陂陀可步而上。按《舆图经》无其名,盖土人以旁无他山,惟此若标可望,故以名之。其居东者,上有洞如屋,可避风雨。

泰定甲子三月,命童携酒肴,偕馆客清江谕仁本登焉。始有小劳,既戾其上,神超气逸,身欲羽飞。环视众山,手若可即。其联岩属演,盛于东南,而微杀于西北。诸支流之水,萦络交碧,练横绳引,析而复合。盖郊外可登眺者,莫此胜焉! 尝欲构亭其上,时杖履往来,以豁心目,因仍未暇。既而坐洞屋中,出觞更酌,咏古人闲适之诗,如陶、谢、韦、柳者数篇,其清欢雅思,悠悠而集,若世若形,两忘其所恃。加以烟岚坌涌,相与冥合,窅乎不知余之为山,而山之为余也!于是,仁本举酒相属曰:‘乐其哉,公之游乎,殆不可以无记!’遂书而贻之。”

更多精彩文章和视频请关注头条号/龙族视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文宗   济南   至元   汶上   关帝庙   潼关   陂陀   凤凰山   散曲   钟鼓   土人   元代   凤凰   清末   文学家   政治家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