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古村落—济南历城港沟黑龙峪村溯源

山东古村落—济南历城港沟黑龙峪村溯源

黑龙峪:

位于港沟街道驻地潘家庄(今已拆迁)西南11公里左右,东为燕棚窝,南依黑龙寨,北为郭家庄。200余户,700余人(数据仅供参考)。设黑龙峪村民委员会。2010年,撤销港沟镇,设立港沟街道。至此黑龙峪村隶属历城区港沟街道。有阁子门、会仙泉、古槐和黑龙寨。黑龙峪为济南保存比较完整的古村落之一,深得驴友和旅游爱好者的欢迎。

村名溯源:

明代,倪、罗二氏最早在此定居。据《王氏家谱》记载:王氏在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由王家楼迁居于此。因建村在黑龙寨山峪处,沿称黑龙峪。据明崇祯《历城县志》载:黑龙峪村形成明代末年,因位于黑龙峪内而得名。

注释:多方咨询得知:王氏由王家楼迁居此地中的王家楼应该为今日之历城区遥墙镇大王楼和小王楼(民国及以前称“王家楼”,有清古建筑王家祠堂)。此段仅供参考。

县志记载:

山东古村落—济南历城港沟黑龙峪村溯源

阁子门:

据明崇祯《历城县志》记载,黑龙峪村形成于明代末年,因位于黑龙寨山峪内而得名。沿公路旁边一条青石板路走进老村,一座拱型的石门便赫然入目,这绝对算得上是黑龙峪村的标志性建筑,当地人俗称“阁子门”。 它是原来村子圩子墙上的一处城门,相当于村落的大门,主要是用以抵御山匪和盗贼。阁子门修建在村中古道之上,高4米左右,中间是拱形的门洞,供人车通行。看着脚下磨得锃亮的青石板,端详着虽不高大却难掩雄伟稳健的阁子门,那些经年的过往在想象中显得陌生而又熟悉,遥远却又亲近。穿门而过,看到阁子门南侧拱型顶部上绘有一幅毛泽东年轻时戴红军帽的头像,寥寥数笔,倒也传神。据村中老人讲以前阁子门上面建有一座小庙,文革期间被拆除了,阁子门由于建造坚固才得以幸存。现存的阁子门连结着两户人家,有些城里过街天桥的意思,又像是连排别墅的共用阳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齐鲁网等

山东古村落—济南历城港沟黑龙峪村溯源

观音堂:

阁子门的北面不远处有一座独门小院,这里就是黑龙峪的观音堂,现已整修一新为观音禅寺。寺内观音殿很有特点,一般的观音殿都是坐北朝南,而这座却恰恰相反,是坐南朝北,属于典型的“倒坐观音”庙。观音殿为单开间,硬山顶,修建于1米的高台之上,殿内原来供奉的神像早已不知去向,映入眼帘的是近年来村民新立的几块神仙牌位。院中有一棵高大的银杏树,位于观音殿东墙外,树干直径约有60厘米,高10余米,年岁应该很久了。殿前殿后有几块石碑,有一块石碑上刻的是“黑龙峪观音堂重修碑记”,记载着观音堂的创建和重修情况。从碑文中得知,这座观音堂始建年代是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距今已近400年。现在观音殿的北面又新建了寺门,正门朝北。据寺里一王姓师父讲,目前这里香火很旺,附近十里八乡的村民都前来祈福,希望能求得平安。

山东古村落—济南历城港沟黑龙峪村溯源

山东古村落—济南历城港沟黑龙峪村溯源

黑龙寨和会仙泉:

海拔613米。古老的黑龙寨有一个传说。据村民介绍,黑龙寨原先叫黑牛寨,天上的神仙赶着10头黑牛出来放牧,夕阳西下,神仙赶着黑牛回圈,数来数去发现少1头。第二天又赶过来放牧,数数又变成了10头黑牛。原来有一头黑牛变成了黑牛寨留在了凡间,不愿回天庭。在黑牛寨的半山腰有一处山泉水,传说当年是神仙放牧时喝水的地方,如今被村民称为“会仙泉”,由于泉水长年不枯,涓涓细流流入乱石堆砌的椭圆形泉池内,村民称其为神水,据说常饮此水可防病。

参考资料:清乾隆《历城县志》、民国《续修历城县志》、1982年《山东省济南市地名志》征求意见稿、《历城县志》正续合编、新浪博客、百度百科、网易博客等书籍和网站。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严禁以盈利为目的的转载,转载需注明出处。

更多精彩文章和视频请关注头条号:“龙族视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朝北   圩子   高台   小王   县志   青石板   济南   石碑   山东   参考资料   明代   民国   观音   村民   地域   神仙   街道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