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姐开“永和”中餐馆,23年创业安居千差万别,承载两代中国人


毕姐开“永和”中餐馆,23年创业安居千差万别,承载两代中国人

大家好,我是申典启,一个实地走访世界各地,关注全球华人的旅行者。 乌克兰第6站,我在敖德萨



▼ 敖德萨清真寺

毕姐开“永和”中餐馆,23年创业安居千差万别,承载两代中国人

在乌克兰终于看到第一所清真寺了。


敖德萨可能是因为位于南乌地区(曾经属于奥斯曼的疆域),所以会有一些鞑靼人。


但是我目前还不是很清楚这所清真寺,主要是鞑靼人还是新来的移民建设的。


还有一点,这个清真寺的圆顶是我见过最扁的,这个造型很奇特。

毕姐开“永和”中餐馆,23年创业安居千差万别,承载两代中国人

毕姐开“永和”中餐馆,23年创业安居千差万别,承载两代中国人

敖德萨随处都是景,进一个洞又是一座宫殿。


▼ 我终于看到黑海了

毕姐开“永和”中餐馆,23年创业安居千差万别,承载两代中国人

毕姐开“永和”中餐馆,23年创业安居千差万别,承载两代中国人


▼ 敖德萨地标——波将金阶梯

毕姐开“永和”中餐馆,23年创业安居千差万别,承载两代中国人


不要千万不要读错成“波将军”,这是从城区到海边需要有一个很高的阶梯下来。


敖德萨的城市地形让我想到了巴西的萨尔瓦多,萨尔瓦多也是这样,虽然是沿海城市,但是整个古城位于山上,和海边有十几米的落差,需要乘坐电梯从海边到古城。


原来敖德萨华人这么多!


今天下午去敖德萨的城南拜访了一位地道的老华人,我们暂且叫她毕姐。毕姐的亲妹妹是我忠实的读者,是她的亲妹妹叫她关注的我。


毕姐说,她这么多亲戚里就她那个妹妹至今没有到过乌克兰,其他人都来过了。(她的妹妹疫情后,也准备来乌克兰看看了)所以她亲妹妹看到我来乌克兰很激动,我在乌克兰时她天天看着,然后让毕姐和很多在乌克兰的亲戚也关注了我。


毕姐是哈尔滨人,来乌克兰已经有23年了,她和丈夫还有当时五岁半的儿子一块到了敖德萨,一来就没再回去,关于他们的故事我最后会细写。


毕姐开“永和”中餐馆,23年创业安居千差万别,承载两代中国人

她开的餐馆,名字叫“永和”

到她餐厅的时候,她的几个侄子侄女都在,他们全都是出生在乌克兰的华人二代,我才知道原来乌克兰也有纯华人二代的。


毕姐开“永和”中餐馆,23年创业安居千差万别,承载两代中国人

华人小朋友聚餐

这些华人小朋友因为家里教育的关系,所以中文都比较流利,思维模式也是偏中国化,当然,他们的母语已经逐渐变成了俄语和乌克兰语。


毕姐开“永和”中餐馆,23年创业安居千差万别,承载两代中国人

餐馆的两个乌克兰员工

餐馆的两个当地乌克兰员工,已经在这个餐馆工作了好多年。我顺便问了工资,包含小费大概是500美元一个月,但是一个月只上15天(休息三天上三天)。


这个服务员工作算是比较高薪了,毕姐说银行普通职员一个月400美元,普通中小学教师5000当地币,也就是1200人民币左右一个月。


毕姐开“永和”中餐馆,23年创业安居千差万别,承载两代中国人

华人在敖德萨

这家餐馆主要客人多数都是乌克兰本地人,大概下午三点,餐厅越做越满,生意挺不错的。


然后毕姐丈夫告诉我一个数字,在敖德萨最高峰时期华人人口达到10000人,但是从2014年颜色革命后,华人迅速流失,现在加上疫情等原因,留下的华人大概在3000人左右。


一个中餐馆,两代中国人

乌克兰23年华人毕姐


我乘坐198路公交车,到达敖德萨城南的敖德萨国立大学附近,这里有一家中餐馆,老板娘毕姐就是我今天要探访的人。


当我走近中餐馆时,她已经在门口等我多时了,看到她第一眼感觉就是干练,气质比较好,说实话不像我想象中的中餐馆老板娘操劳辛苦的样子。

毕姐开“永和”中餐馆,23年创业安居千差万别,承载两代中国人

1,弟弟留学乌克兰,跟着到乌克兰

在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世界格局大变动中,乌克兰在风雨飘摇中独立。


毕姐说,也就是乌克兰刚独立开始,陆陆续续的有越来越多中国学生到乌克兰留学。在92年,毕姐丈夫的弟弟,从东北到基辅上大学,就此开启他们整个家族的变迁史。


毕姐丈夫说,我弟弟起初在基辅边学习边做生意,97年,毕姐和丈夫也随着弟弟的脚步,来乌克兰“看看”。毕姐丈夫说:“那时候根本没想过留下来,只是想着干几年就回国,哪想到一待就留下来了。”


毕姐说:“当时国内比较流行出国,机缘巧合我们就来到了乌克兰,抱着改善生活,让自己生活过得更好点的心态出来的。”


我问,当时吸引你们的地方在哪?


毕姐回答:“留下来,第一个是气候好,这里对于我们东北人很有吸引力,我特别怕冷。第二个这里的乌克兰人民风淳朴友善。第三个当时的政治经济比较稳定。”


于是,他们就这样一待,就是23年。后来,他们家族毕姐丈夫三兄弟,毕姐两姐妹的一大家子都来了,其中也有两个亲人后来选择回国了。


2,经历2014年颜色革命,乌克兰经济崩溃


毕姐丈夫说:“你知道我们97年刚来乌克兰的时候,当时乌克兰格里和美金的汇率是2:1,中国人民币对美元才几比几。刚解体的时候乌克兰分家分的家产可厚实了,当时乌克兰人自称欧洲第二强国啊。”


但是好景不长,解体独立后,一切发展都停滞不前,乌克兰格里兑美金从2:1稳步贬值到2014年的8.5:1。


正是2014年的颜色革命,乌克兰格里从8.5:1,像坐过山车一样,迅速贬值到最高达30多:1,现在回调到27:1。


毕姐丈夫说:“当时的场景就是,我们的餐馆,一个月要换一次菜单,价格全部要重新调。包括商店的标价,全部改成美金标价,按当天汇率结算。”


毕姐说,那一年我们萌生了回国的想法。也就是在那2014、2015年这两年,乌克兰的政治动荡导致经济迅速下滑,大批华人出走。外贸根本没办法做,汇率贬值4倍,怎么卖?


我说,那最后怎么还是留下来了?毕姐丈夫说:“虽然经济不稳定,但是我们也随行就市,生意能支撑做下去,而且回去哪是那么容易的事,都半辈子在这里了,早就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3,五岁半来乌克兰的儿子


毕姐有一个儿子,92年出生,5岁半随着他们到了乌克兰,就一直在乌克兰长大,大学回国上了几年。


他没有选择留在国内发展,我问毕姐为啥?毕姐说:“第一个国内的节奏太快了,第二个是他的发小,初中高中同学,基本的人脉熟人圈子都在乌克兰,在国内几乎是没有人际网了。”所以不太适应国内的生活。


她儿子三年前结婚了,找了一个乌克兰太太。我突然来了兴致,我问毕姐,你当时是支持还是反对的?


毕姐说,当时当然是想他找一个中国人。不过他自己开心就好了,他从小在这里长大,文化上更容易和乌克兰人相处。

4,现在的状态

毕姐他们曾经在华人最多的时候,在市中心还开有一家“香港大饭店”,是一个很大的酒店,会有华人在里面结婚宴请。


后来他们在本地买了店铺买了房子,现在的店铺就是他们自己买下的。


今天我刚去餐馆时,毕姐丈夫在网球场跟乌克兰本地朋友打了5个小时网球(今天周日)。他们平时的娱乐活动也挺丰富,因为敖德萨靠海,他们家附近除了有两所大学,还有很多苏联时期就有的老疗养院。此外,就是好多沙滩,海边还有运动步道。


毕姐之后带我去海边沙滩,指着说,你看,我们平时每天都会绕着这个步道沿海快走。毕姐补充道:“像敖德萨的气候和环境我真的很喜欢,夏天不热,冬天最冷有零下10度而且就十天时间,但是没有哈尔滨零下30那么冷,然后海边特别放松,人的节奏也很慢。”


一个中餐馆,两代中国人,二十三年风雨。

毕姐开“永和”中餐馆,23年创业安居千差万别,承载两代中国人


▼ 敖德萨国立大学正门

毕姐开“永和”中餐馆,23年创业安居千差万别,承载两代中国人

毕姐说,现在中国留学生少了,以前最高峰的时候,中国留学生有1000多人,现在大概500多人,随着中国经济水平提高,乌克兰则一直走下坡,所以这种差距导致中国留学生来的越来越少了。这边虽然硬件不好,但是师资水平还是很不错的,特别是艺术音乐系。


▼ 毕姐家的公寓楼,她家旁边是两所大学的校区。

毕姐开“永和”中餐馆,23年创业安居千差万别,承载两代中国人

这栋公寓楼就是敖德萨国立大学的地皮,但是因为学校经费不够,就把一部分地买给房地产商建起来的居民楼。房价大概是1200美元一平米,在敖德萨算是不错的小区,国立大学的校长也住这里。

当然更贵的房子也有,大概是2000美元一平米,是现在新建的公寓楼。毕姐说,现在敖德萨的房子越盖越高,一有新地皮批下来就盖楼,一有就盖楼。


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克里米亚被俄罗斯拿走了,乌克兰可选择的海边城市只有敖德萨了。第二个因为东部卢甘斯和克顿涅茨这两个州内战,很多难民过来,而且当时这两个州是乌克兰比较富裕的州工业多,他们手头也有钱,所以敖德萨的房子才越卖越贵。


▼ 疗养院

毕姐开“永和”中餐馆,23年创业安居千差万别,承载两代中国人

毕姐说敖德萨在前苏联时期就盛行疗养,所以这片地区原来有好多疗养院,因为解体后经济越来越不好,好几家已经废弃了,有几家也是年久失修维护的很旧。


图中地图可以看到这家老疗养院挺大的,而且绿化一直都在,里面是参天大树,但是没几个人了,门卫都是80多岁的一个老头。


▼ 公寓附近的海边沙滩,海水很清澈

毕姐开“永和”中餐馆,23年创业安居千差万别,承载两代中国人

毕姐开“永和”中餐馆,23年创业安居千差万别,承载两代中国人


最后和毕姐聊了乌克兰人对待疫情的态度,毕姐感叹道,好多乌克兰人至今不愿意去打疫苗,说自己健康的很,只要身边没有人生病,就无所谓的态度。


可以看到沙滩上,全球疫情就像没有发生过一样,都是一大家子过来……这种情况在巴西、美国、欧洲……普遍存在。


似乎日韩,中国大陆,港澳台越南新加坡则完全不同。我在用文化性的角度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东亚社会和神教社会(文化背景)对待疫情的态度千差万别。



明天我们来看看乌克兰的独立日30周年庆典

我们下期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萨尔瓦多   基辅   格里   永和   餐馆   敖德萨   乌克兰   千差万别   清真寺   疗养院   疫情   海边   丈夫   中国人   妹妹   美元   华人   旅游   乌克兰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