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丨探析《红楼梦》中贾政的儒家思想观

一部《论语》道尽了中国文化中待人处世,为官为政的选择,在此基础上也发展出了一个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对于中国文化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古代时期历朝历代的皇帝都要学习儒学,直到现在为止儒学仍然活跃在各个领域。

一代圣人孔子更是受到了所有中华儿女的敬仰,如果要说儒家思想的优越性有多大,从遍布全球的孔子学院就可以探知一二。

而在清朝时期完成的一本《红楼梦》也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瑰宝,《红楼梦》在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地位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红楼梦》中满是对中国文化集大成的描写。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丨探析《红楼梦》中贾政的儒家思想观

不仅是对清朝的兴衰写照,更是写出了儒家思想的精髓,使得社会史实和主流思想以及小说人物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尤其是在《红楼梦》的主人翁贾政的描写上,非常详细且完整地写出了儒学的思想。

贾政是荣国府的二老爷,贾宝玉的父亲,是贾府地位仅次于贾母的最高掌权者,所以说贾政所代表的正是整个《红楼梦》所代表的。

作为仕途之人,贾政从小所受到的教育也都是熟读诗书礼仪,因此对于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有着非常深刻的熏陶,所以说分析贾政在《红楼梦》之中的言行处事,对于研究中国儒家文化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丨探析《红楼梦》中贾政的儒家思想观

一、职场上的儒家思想体现

首先需要研究的就是贾政的为官之道,贾府之所以能够有如此的影响力,成为《红楼梦》中四大家族的首领,与贾政为官有着很大的联系。

另外贾政之女元春被选入宫成为皇妃也是对贾府繁荣的一种加持,因此贾政的为官之道可以说很好地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仕途观念

1、与君主“谋而不忠乎”的深刻反省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们的普遍追求就是圣贤之人,但是圣人不是人人都可以为之的,因此贤人就成了大多数有志之士的追求,所谓的贤人指的就是有知识且具有德行的人

受到这种传统文化影响,贾政所追求的自然也就是这样的人生目标,而这种目标在仕途上的体现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丨探析《红楼梦》中贾政的儒家思想观

其意思就是君主应该按照礼仪来要求或者安排臣子,而臣子也要对君主保持忠心,就是要符合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因此贾政在从政期间一直都是恪尽职守、公平公正并且非常坚守这种公正无私的为官理念。

在《红楼梦》中有一个情节就把贾政这种衷心于君主的精神描写得淋漓尽致,在元春被选入宫后,为了体恤贾府皇上就派元春回家省亲,当贾政得知元妃奉皇命要回家时贾政对比感激涕零,并且连连表忠心。

“且今上启天地生物之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旷恩,虽肝脑涂地,臣子岂能得报于万一。惟朝乾夕惕忠于厥职外,愿我君万寿千秋,乃天下苍生之同幸也。”

再比如在皇上说可以世袭荣国公之位的时候,贾政也表示“只知感激天恩。”由此可以看出贾政将孔子的仁政贯彻得非常彻底。在孔子看来拿了君主的俸禄就要为君主担忧,为了君主的长治久安而献言献策,而贾政确实也是这样做的。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丨探析《红楼梦》中贾政的儒家思想观

2、职业修养中要讲究以德服人实行仁政

在儒家思想中治国要实行仁政,不主张法治国家,所以受到儒家思想影响较深的历代朝廷官员都很注重自身的德行,所谓“修身、养性、治国、齐家”这是儒家思想中士大夫的完美状态。

而贾政的为人处世从林如海的介绍中就能看出“其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这句话就证明了贾政为人非常受到人们的肯定,完全符合孔子的希望。

除了仁政,为人刚正不阿也是贾政的一大特点,根据《红楼梦》的描述有一次江西的节度使过生日,很多官员都纷纷献上贺礼,可是贾政就是不愿意与这些人同流合污。

就对手下的人说“我这官是皇上放的,不与节度使做生日便叫我不做不成?”面对手下人的苦口婆心,他甚至还表示“据你一说,是叫我做贪官吗?送了命不要紧,必定将祖父的功勋抹了才是。”

从上述的记叙中不难看出贾政为人为官都非常的正直。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也绝不愿意向世俗低头。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丨探析《红楼梦》中贾政的儒家思想观

二、家庭生活中的儒家思想体现

做官做得好只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方面,在家庭生活方面儒家也有着极高的追求,所以说“百善孝为先”是儒家思想考量一个人是否能被成为贤人的标准。

1、儒家思想中的百善孝为先

儒家思想中有着提倡八德的说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孝,孔子曾经说过“是故仁人之事亲也如事天,事天如事亲,此谓孝子成身。”其中想要传达的意思就是侍奉父母要像侍奉天一样充满敬意,只有这样才能孝子成身。

这中间所说的孝并不是愚孝,而是有章法地孝敬父母,孔子对于孝敬父母的章法也有过阐述“生时侍奉尽礼,死时埋葬尽礼,祭祀尽礼。”只有在不违背仁义礼智的社会制度下的孝敬才是真正的孝敬。

所以说贾政在侍奉自己的母亲贾母时就是温顺有礼,从贾母死后贾政为其守孝三年,三年中一切的庆祝活动都免掉了,并且这三年中也一直辞官在家,尤其是在贾母下葬时“到了辰初发引,贾政居长,衰麻哭泣,极尽孝子之礼。”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丨探析《红楼梦》中贾政的儒家思想观

2、对子女的教育“行仁政,福百姓”

对待母亲贾政做到了孝敬,对于自己的孩子贾政也做到了谆谆教诲,在古代社会大部分的家庭都是希望能够通过读书考取功名来实现步入仕途的目的。

而儒家思想在教育孩子的观念上其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想要培养其从政、辅助皇上治国平天下的能力,在儒家思想中追求高官俸禄是人的天性,但是只要能够“行仁政,福百姓”那就是好的官员。

所以贾政在培养自己的孩子也是从这方面入手的,贾政对于宝玉的期望其实是很好的,从小就想要宝玉读四书五经,将来好世袭自己的职位,为家族添光。

在贾母去世时贾政就特意将侄儿和宝玉叫到了跟前跟他们说“今年是大比的年头……务必叫宝玉同着侄儿考去,能够中一个举人,也好赎一赎咱们的罪名。”由此可见贾政不仅是对自己孩子的教育非常上心,对于自己家族的所有孩子都十分上心,也正是儒家思想中育儿观念的体现。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丨探析《红楼梦》中贾政的儒家思想观

三、人生价值中的私家思想体现

除了做好官、顾好家以外,自身的修习也是儒家思想中的重中之重,所以说在自我人生价值的探索和实现上儒家也有着一定的追求标准。

1、孔颜乐处对于贾政人生观的影响

组成人生观和道德观的重要部分就是一个人的幸福观,一旦一个人找到了实现幸福观的方法就意味着这个人离贤人不远了,而儒家思想中对于幸福观的阐述最好的就是“孔颜乐处”。

所谓的孔颜乐处就是指的孔子和颜回的处世观念,了解儒家文化的都知道孔子和颜回在生活中都遭受到了很多的磨难,可是无论有多少困难,无论物质上多么的匮乏,孔子和颜回都没有为此感到伤心难过,反而是更加地追求内心的富足,用精神世界的富足来抵抗现实生活中的窘境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丨探析《红楼梦》中贾政的儒家思想观

人性的弱点就是贪婪,在古代乃至现代社会都会有贪官污吏的出现,这些贪官污吏在得到了权利以后就利欲熏心,变得贪图享受,每天纸醉金迷,这样的情况正是儒家文化中最忌讳的。

因此贾政在为官之后并没有贪图享乐,而是追求闲适,日常生活也多为文人雅士喜爱的舞文弄墨为主,可以说非常地契合儒家人的修身修心的思想观念。

在《红楼梦》中有过描写“一应大小事务一发付于度外,只是看书,闷了便与清客们下棋吃酒,或日间在里面,母子夫妻共叙天伦之乐。”因为贾政深深地明白贪图物质的享受最后只会消除人的意志,使人迷失在纸醉金迷的享乐主义之中。

而且贾政也非常向往陶渊明笔下的归园田居的生活,有一次贾政来到了大观园中的“稻香村”时就由衷地发出感慨“倒是此处有些道理。固然系人力穿凿,此时一见,未免勾引起我归农之意。”

所以说在修身养性方面贾政的思想观念与儒家思想如出一辙,这也是《红楼梦》想要传达的一种为人处世的观念,只不过借助了贾政这一角色表达了出来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丨探析《红楼梦》中贾政的儒家思想观

2、上乘德行品行的交友准则

虽然儒家文化崇尚修身养性,同时也鼓励人们追求功名,但是“中庸之道”才是真正儒家的处世原则,在孔子看来凡事都要有一个度量,只有把握住了行事的分寸感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贤者。

所谓的中庸之道并非指没有追求的生活,而是指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尤其是在为人交友方面中庸之道显得尤为重要,贾政在这方面做得就非常的好,比如说贾政非常照顾周围人的颜面,对朋友的请求大多数也是有求必应。

贾政一生都十分严格地遵守儒家思想的教导,为官能够为君主谋事,为人子能够孝敬父母,为人父能够教育孩子,可以说将儒家思想贯彻得非常彻底。

而贾政的形象塑造又何尝不是曹雪芹的一种向往呢?尽管贾政身处一个封建社会,其身上有着严重的封建传统观念,最后的命运也十分的悲惨,可是这也正是对于清朝的真实写照

参考文献:

[1] 《红楼梦》 曹雪芹 长春出版社

[2] 《孔子家语》 王国轩 王秀梅 中华书局

[3] 《四书五经》 孔子 万卷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红楼梦   宝玉   儒家   孔子   儒家思想   仁政   使臣   贤人   中庸之道   臣子   探析   仕途   君主   皇上   中国   为人   观念   旅游   贾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