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黑龙江老农把六元投资到信用社,64年为何只有17元分红?

财富,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私有制的出现,人类便有了财富这一概念。从广义上来说,财富就是指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到今天,一提起财富,人们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存款、房子、车子等一系列有形的固定资产。衡量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大多数也是用财富来作为粗略地表示。

1957年,黑龙江老农把六元投资到信用社,64年为何只有17元分红?

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有了长远的目光,他们会把自己手里一些暂时用不上的财富存款用作投资,以这种方式在一定时间内获得一定报酬。

投资的概念在上个世纪就出现了,但是人们的投资眼光并没跟上。

然而,1957年黑龙江的一位年轻人就选择了投资。他用六块钱买了信用社的股金,他也成为了当时为数不多的敢于吃螃蟹的第一人。

然而六十四年后,却只能得到十七块钱的分红。这是为什么呢?

1957年,黑龙江老农把六元投资到信用社,64年为何只有17元分红?

历史背景

在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战争中,新中国成立前后是十分艰难的。成立之前要想着打跑敌人,成立之后又要想着如何更好地建设我们这个破败的国家。

于是,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国家就展开了土地改革以及三大改造的工作。

在经过两项重点工作的改造完成之后,国内的基础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百姓的生活也得到了一定提升。

为了进一步发展国内经济,并能够多方面帮扶全国农村地区农民的农业生产,政府根据国家实际情况制定了农村合作信用社的政策。

所谓农村合作信用社,就是指由广大农民群众投资入股所组成的一个经济组织,农村合作信用社的成立主要是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经济帮助

1957年,黑龙江老农把六元投资到信用社,64年为何只有17元分红?

农民把钱投资到信用社后,信用社用这些钱去服务农业生产,获得利润报酬后再根据入股资金进行分红。

简单通俗来讲,就是借用农民的钱,去干一些需要干但是因为资金不够而干不了的事情。

信用社的政策一经提出,在全国范围内都建立起来了。但是现实却有一个十分头疼的问题:几乎大多数人不愿意投资

因为农民群众刚刚分到土地才短短不到五年的时间,也才刚刚尝到新制度下的甜头,手里也渐渐有了一些积蓄,现在突然提出说投资,老百姓们自然也不敢。

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面对广大老百姓的怀疑和观望的现状,还是有一部分人选择站出来支持国家的政策。

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黑龙江的老农就是一位敢于吃螃蟹的第一批人。

1957年,黑龙江老农把六元投资到信用社,64年为何只有17元分红?

这位年轻人姓张,当年还是黑龙江的一位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在得知自己所在的地方成立了信用社后,便也有了想法。但是看到周围的人们都没有积极参加,他刚开始也是不敢轻易行动。

直到发工资的那天,小张拿着刚刚获得的工资,终于下定了投资的决心。

一下班,小张就赶紧跑到信用社,推开信用社门口的一堆人,小张把六块钱交给了工作人员。随后不久,工作人员给他办理好了手续,小张也领到了自己的投资证明。

在场的人看到小张的行为,都开始议论,有的人甚至开始嘲笑小张:说是用六块钱买了一张纸。面对众人的嘲讽,小张并不在意。

原来,小张家庭条件在当时还是十分不错的,家里也不缺他的这六块钱来维持生活。作为新社会的年轻人,小张只是想用这六块钱做个实验,看看什么叫做投资?

然而,当时的六块钱可不是现在人们的六块钱。在当年,一位年轻人的一个月工资才六块钱,相当于现在的六百多块钱。这么大的一笔钱,即便是有这想法,也不敢轻易下水。

1957年,黑龙江老农把六元投资到信用社,64年为何只有17元分红?

还有就是,中国的农村老百姓大都比较保守,他们总是认为:钱只有放在自己家里、攥在自己手里,才是最安全的,这和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是息息相关的

就这样,小张成为了新中国为数不多的第一批投资者。

最终结果

在小张投资后不久,由于国家内部以及外部等多方面复杂因素,导致信用社在开始后不久就遭到了反对,以至于许多地方都停了。

再后来,就开始了十年动荡时期,在如此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小张慢慢地也就忘了这件事。

直到改革开放时期,国家在关键时候迅速拨乱反正,把国家发展拨回到正轨上来。在改革开放的号召下,农业合作社也恢复了它的使命。

1957年,黑龙江老农把六元投资到信用社,64年为何只有17元分红?

随着人们的生活不断提升,钱挣得也越来越多,人们也开始纷纷尝试投资信用社。

作为第一批农村信用社的投资人,小张也在时间的前进中变成了老张。在这几十年中,老张也是在为自己的生活奋斗。

而那张六元钱的投资证,还在老张家中不知哪一个柜子里等待着重启的时刻。

直到老张病重,膝下无儿无女,全靠侄子照顾他。在老张快要离开之际,他想起了自己那张证明。于是,他告诉侄子,找到证明,看能不能换一点钱。

在老张去世以后,侄子听从老张的话,拿着这张具有历史纪念的投资证去信用社兑换。可是没有想到的是,最后被告知只能分到十七块钱

这件事一经发出,不少人都为老张感到不公,有人认为:即便没有分红,存在信用社也是该有利息的。

当年的六元能抵现在的好几万,这样做就不讲道理。也有人说是性质不同,放到现在只能这样算了。

其实,在六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体系和机构规则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计算这样具有较长年份的业务时,结算方式也发生了改变。

老张的侄子也知道国家和银行一定是按照规则计算的,再三考虑之后,他选择不兑换,因为他认为这张股金证要比这17块钱要更有意义。

1957年,黑龙江老农把六元投资到信用社,64年为何只有17元分红?

经过六十多年的变迁,这张投资证的历史意义或许已经远超过了它的经济价值,正是这样的一些历史遗物,才是国家发展最有力的证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黑龙江   信用社   老农   股金   侄子   块钱   为数不多   新中国   老百姓   当年   年轻人   农民   财富   政策   国家   经济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