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在《祝福》中说: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

上个世纪初期,虽然几千年的封建帝制被辛亥革命推翻,但是封建的思想残余依然根深蒂固,无数的人依然受到其迫害。

此时急需一场彻底的思想洗礼来使人们重生,以鲁迅先生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的爱国主义文学家以笔为矛。

鲁迅在《祝福》中说: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

将思想融入文字之中对封建势力进行奋力反抗,创作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文学作品。

鲁迅,字豫才,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民主斗士、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参与者,奠定了中国现代的文学基础。

鲁迅先生一生创作了很多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例如:《孔乙己》《故乡》《祝福》等。他的作品掷地有声,在当时如同一声惊雷,引人振聋发聩。

鲁迅先生总是能从自己身边的一些小事中获得灵感,以此为线索,层层深入,剖析深层次的原因。

《祝福》的创作背景及人物就是发生在鲁迅身边的人和事,小说《祝福》以第一视角“我”。

鲁迅在《祝福》中说: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

一个离开家乡多年的知识分子在旧历新年年底回到家乡后寄住在亲戚鲁四老爷家里时。

目睹的一场关于鲁四老爷家女仆祥林嫂惨死的悲剧事件。是什么造成祥林嫂的悲剧呢?

而在《祝福》开篇反复出现两次“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作者想通过这句话揭示什么呢?

一、鲁镇

鲁镇是鲁迅先生的故乡,在他离开多年之后,再次回到那个地方,此时的鲁镇带给他的感觉是矛盾的。

那时的中国经历完辛亥革命后,在思想等方面也正在经受洗礼,而鲁镇呢?

1、变的与不变的

鲁迅先生在《祝福》开篇中介绍自己的亲戚鲁四老爷时说道:“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

后面在他见到自己的朋友后,又介绍到:“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

鲁迅在《祝福》中说: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

通过鲁迅对他所见人物的描述,这些人经过时间的流逝,除了头上添了几根白发,脸上爬上了几条皱纹之外。

似乎外界的一些变革对他们的思想和心理没有产生任何影响,他们还是按照以前的生活方式,该怎么样还怎么样。

然而改变的只是时间这个数字,当时已经是民国一九二四年了,距离辛亥革命已经十四年,民国没有对这个南方小镇留下任何痕迹。

鲁迅先生就是以鲁镇为据点,在鲁镇变与不变的双向对立中告诉人们,变的只是外在的形式。

那仅仅是外部的标签,而真正没变的,便是人们思想深处根深蒂固的观念。这种观念在人们心中植根几千年,想要改变人们的观念,就要冲破外在的枷锁。

鲁迅在《祝福》中说: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

二、祥林嫂的悲剧人生

《祝福》开篇便介绍道:鲁镇在年终迎春节之际,要置办鸡鸭鱼肉等很多“福礼”来祭奠祖宗神明,希望来年顺风顺水,人们便把这称为“祝福”。

祥林嫂在二十多岁的时候来到鲁四老爷家帮工,由于她的寡妇身份,鲁四老爷一直不太愿意让她来家里,奈何祥林嫂老实本分、做事勤快,便就把她留了下来。

可是没过多久,祥林嫂的前夫家人便把她抓了回去。后来才了解到先夫家把她抓回去之后便把她卖给了其他人做老婆,祥林嫂就这样去了深山中。

在这里她的第二任丈夫还算朴实能干,不久生下了一个儿子,过起了幸福的日子,可是命运之神好像忘记了这个可怜的妇人。

后来丈夫因感染风寒去世,随后儿子又不幸被狼叼走,这时祥林嫂被丈夫家无情地赶出了家门。

鲁迅在《祝福》中说: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

此时她已走投无路,只得再来投奔鲁四老爷,鉴于之前祥林嫂的良好表现,鲁家人便让祥林嫂留在了家里。

可是此时人们发现祥林嫂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干事麻利,她好像已经被命运彻底摧垮,逢人便向人讲述自己的儿子是怎么死的。

人们一开始一直嘲笑她,渐渐地开始疏远她,在鲁四老爷家做事的时候不让她动“福礼”。

认为她是一个不祥的人,被她碰过的东西也会变得不干净。最后鲁家人也不想再收留她了,便将她赶走了,失去容身之所的祥林嫂被迫上街讨饭,最终在鲁镇人迎接祝福的时候死去了。

祥林嫂的一生是悲剧的,而造成她悲剧的因素并不是偶然。在她的身边几乎没有一点善意,就连她自己也渐渐地放弃了自己。

鲁四老爷家是当地的大户,有钱人家,他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代表着典型的封建礼教思想,会对支持新思想的进步人士破口大骂表示反对。

鲁迅在《祝福》中说: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

在鲁四老爷眼中,寡妇是不吉祥的,会给身边的人带来不吉。因此鲁四老爷是一直不看好祥林嫂的,到她被第二任丈夫家人赶出家门再次来到鲁四老爷家时。

故事情节发展到了高潮,她受到鲁四老爷家中所有人的轻视,即便是同为下人的四婶也对祥林嫂呵斥责骂,一次比一次严厉,直至祥林嫂被赶出鲁家。

祥林嫂的第一任婆家人,似乎比鲁家人更加无情,他们不仅厌恶祥林嫂,而且还要榨取她最后的价值,将她卖入深山中。

试想一下,如果不是他们苛待祥林嫂,使她在那个家待不下去了,祥林嫂又怎么会跑出家门出来打工?

如果他婆家没有把她绑回去嫁入深山,而她还在鲁四老爷家里打工,没有经历第二次婚姻的痛苦,结局会不会好一点?可是没有如果,祥林嫂最终还是绝望痛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鲁迅在《祝福》中说: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

三、造成悲剧的社会根源

纵观鲁迅先生的作品,他对妇女命运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怀和同情,在他的作品中给予女性独立的主题加以表现,而且不是简单地记叙他们的喜怒哀乐、坎坷人生。

而是加入了他对中国国民性的展示以及对传统的封建礼教、道德观念的批判思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鲁迅先生对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思想感情的深刻描述,构成了鲁迅反封建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体系。

祥林嫂的悲剧是当时社会下的产物,在当时还有千千万万个像祥林嫂一样人正在受着他人的白眼、责骂,在苦苦的煎熬着,最终不得不含恨离去。

想要拯救这千千万万的人,就必须打破那“吃人”的封建礼教思想,为人们注入先进的进步思想。

鲁迅在《祝福》中说: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

1、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教思想

在《祝福》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夫权和族权是怎样紧紧地束缚和迫害祥林嫂的。除此之外。

鲁迅先生认识到要实现妇女的真正解放是十分不易的,传统的道德观念是束缚妇女获得幸福和自由的沉重枷锁。

他清楚地认识到,几千年的传承下,妇女自身也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弱点,而这种弱点又恰恰妨碍了妇女自身的解放。

在封建社会中,对女性提出了很多的无理要求,所谓的三从四德等给女性戴上了无数的枷锁。

其中贞洁便是第一位,封建礼教要求女性在丈夫去世后必须为其守寡,要做到从一而终。

鲁迅在《祝福》中说: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

为了支持这种做法,便形成了一种立“贞节牌坊”的病态风气,在这种风气之下,更是束缚了女性,违背这种做法的便被认为是不守贞洁,被人说三道四。

2、革命的不彻底性

在当时虽然已经开展过轰轰烈烈的辛亥大革命,但鲁镇这个落后闭塞的小镇上,依旧还在每年“祝福”信奉封建迷信思想,“都没有什么大的改变”

这充分说明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揭示了旧的阶级关系、思想文化、风俗习惯等还几乎原封不动地占据着统治地位,显示着封建宗法制的根深蒂固。

鲁迅先生刻画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主要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揭露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残忍,去激发人们的同情心,更是为了去唤醒那些沉睡在黑暗里的人。

不要一味地逃避现实,不要一味地麻木不仁,想要改变现在的这个状况就要积极主动地全副武装起来。

鲁迅在《祝福》中说: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

勇敢地与这个腐朽的社会进行抗争,戳破这个封建的面纱,进行彻彻底底的革命。

结语

鲁迅先生以这个开阔、生动的鲁镇“祝福”风俗,以小见大,通过变与不变的双向对立,向人们阐释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

在封建礼教之下,多如祥林嫂这样人,他们正在这样的社会之下苦苦受难、无奈挣扎着,正在等待着真正的社会变革和思想去救助他们。

鲁迅先生的《祝福》从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高度揭示了这个社会的根源问题,这是几千年积攒下来的顽疾,想要彻底的消除,可想而知是多么的困难。

鲁迅在《祝福》中说: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

但是他有超前的意识,通过文字的力量去震撼人心,去抨击封建思想,去唤醒那些沉醉在封建大梦中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鲁迅   辛亥革命   彻底性   封建礼教   根深蒂固   老爷   封建   悲剧   妇女   家人   观念   丈夫   思想   女性   社会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