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长津湖》,我想给大家推荐《高山下的花环》

看完《长津湖》,我想给大家推荐《高山下的花环》



电影长津湖,我9月30日就去看了。


看完《长津湖》,我想给大家推荐《高山下的花环》


那天很晚了,屋外下着大雨,部分路段涨了大水。我开着车,涉水跑到电影院,连夜看了长津湖。


看完时,已经是凌晨2点半了。我是一个军迷,是一个对战争电影很挑剔的人。我看过很多经典的战争电影,如《硫磺岛的来信》、《父辈的旗帜》、《野火》以及德国《我们的父辈》三部曲等,都是战争电影中,经典中的经典。


但是,这些都是外国人拍的。要说中国战争电影,最牛逼的,我只服《高山下的花环》,导演谢晋。

看完《长津湖》,我想给大家推荐《高山下的花环》


在我心中,这是建国以来,拍的最好的一部战争电影。它拍摄于1984年,它的画质远不如今天电影的高清,但它的内核,它的故事,它的人物,它的时代感,远超今天中国市场上的任何一部战争电影。


对《高山下的花环》,我会不吝啬于任何一个赞美之词。《长津湖》是一部质量上乘的拍子,但它和《高山下的花环》相比,它还差了点直戳人心窝子的东西。


这个东西叫:”真实战争中人性的软弱。”

看完《长津湖》,我想给大家推荐《高山下的花环》


这是一部讲述对越反击战的电影。


主角名叫赵蒙生。它是一名北京领导的高干子弟。为了躲避外面的动乱,赵蒙生被他的母亲安排进了部队,直接插队当连长。


但出生于解放后的赵蒙生,是个被母亲溺爱长大的孩子。他贪生怕死,贪图享乐,喜欢听柔软的音乐,跳柔软的舞蹈。


看完《长津湖》,我想给大家推荐《高山下的花环》


来到连队的他,不搭理战士,消极训练,成天躺在宿舍里,无时无刻不在想方设法地脱离部队的艰苦生活。对赵蒙生而言,部队如牢笼,每天都度日如年。


看完《长津湖》,我想给大家推荐《高山下的花环》


连长如此,战士们心里也有气,大家都瞧不起他。战士们也都清楚,他是高干子弟,他不过是来部队避难的,他迟早会走的。


来自河南农村的炮排排长靳开来,心里憋着一肚子的气,平日里没少讥讽赵蒙生。


整个连队里,唯一对赵蒙生较好的,只有指导员梁三喜。但梁三喜也只是忠于岗位,在骨子里仍然是看不起这位纨绔子弟。


看完《长津湖》,我想给大家推荐《高山下的花环》


如果没有对越反击战,赵蒙生在连队里混2年,就可以被调走了。然而,就在他下到连队里没多久,对越反击战爆发了!


原本是为了躲避外面的祸端,结果撞到了越南人的枪口上。赵蒙生一听说要上前线,要打仗,急得如个热锅上的蚂蚁。他给他母亲打电话,一定要在开战前,脱离部队,回北京。


战争还没打,连队就要先跑路,对连队士气损害极大。指导员梁三喜连夜来劝赵蒙生,做个真男人。炮排排长靳开来更是极尽挖苦,嘲讽,谩骂,但赵蒙生还是怂了。他坚决要当逃兵。


在他的一再要求下,他的母亲给师长打了一个电话,请求把赵蒙生送回北京。


在战前的动员大会上,师长毫不客气地说:“谁敢把后门走到战场上,我偏要她的儿子,第一个扛着炸药包,去炸碉堡!”

看完《长津湖》,我想给大家推荐《高山下的花环》


台下的赵蒙生,羞愧难当,面红耳赤,这分明说的就是他。


在电影长津湖中,毛岸英有一句台词:“几十万老百姓的子弟,接到军令二话不说就上了战场,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去?”


毛主席的回答是:“老彭,就让他跟你去吧。”


但在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战争还没开打,领导的子弟就想先跑。时代不同,人心也不同了。


就这样,师长一句话,就把赵蒙生送上了战场。


越南鬼子的凶残程度不比美国鬼子差。美国鬼子打不过,就跑。但越南鬼子打不过,就跟我军玩命。越南多山多数,是典型的丛林地带。先后打败法军和美军,吞并老挝,入侵柬埔寨的越南,军力达到历史最高峰。


他们在山里挖了大量的陷阱,陷阱里插满尖锐的竹刺。我军战士一不小心掉入陷阱,就会被竹刺刺成窟窿。


在战争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推进神速,打了越军一个措手不及。在电影里,作为连长的赵蒙生,一直被指导员梁三喜所保护。赵蒙生虽然是连长,但连队的实际指挥任务都压在指导员梁三喜身上。


突然,一枚炮弹落到赵蒙生身边,梁三喜二话没说,就扑在了炮弹上,牺牲了自己,救下了赵蒙生。梁三喜的牺牲,跟赵蒙生的软肉,有着莫大的关系。


这一刻,赵蒙生终于醒悟。这里是战场,这里不允许软弱,任何人的软弱,都会造成他人的牺牲。可指导员至始至终都没责怪过他,梁三喜刚结婚,是一个本可以退役,却选择上战场的老兵。


现在,他化成了一滩肉泥。


这一刻,赵蒙生内心的愧疚,仇恨,愤怒,全部化成了倾斜到越南鬼子身上的枪林弹雨。


经过战场的锤炼,赵蒙生最终摆脱了软弱,成为了一个真正的战士。


其中,还有一个小插曲。一名只有17岁的小战士,他自称小北京。他在战斗中,发射了一枚“火箭弹”,却是一枚“哑弹”。没有打死敌军,反而被敌军打死了。

看完《长津湖》,我想给大家推荐《高山下的花环》


他的真实身份是师长的儿子。


而脾气火爆的河南战士,炮排排长靳开来,就为了去砍几根甘蔗,给战士们解渴,被越南鬼子埋的地雷给炸死了。


靳开来虽然平时嘴臭,脾气差,但战场上却十分勇猛。他牺牲后,兜里没有遗书,只有一张账单。那是他欠别的战士的钱。那是一个极端贫困的时代,在基层战士队伍里,欠账几乎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无非就是借钱补贴家用。


看完《长津湖》,我想给大家推荐《高山下的花环》

靳开来


那时的军人待遇,并不好。


当攻克谅山时,解放军战士打开越南人的仓库一看,里面的武器全都是中国援助的,里面的粮食全都是中国援助的。中国好心给越南援助粮食,援助武器,到头来,被越南鬼子反转枪口对准自己。


战士的怒火,可想而知。一把大火,将谅山烧了个一干二净。


在故事的结局,师长没了儿子,指导员的老婆没了丈夫,靳开来的孩子们没了父亲,赵蒙生不再纨绔,成了一名真正的军人。


通过这场战争,它展现了当时代面临伟大转折时,复杂的人心之下,中国人民解放军打了一场极为艰难的战争。


有些高层掌握了权势,就不想再为国牺牲。大部分官兵尽管对生活不满,但在民族大义面前,愿意抛开生活的不如意,为国出征。当然,电影里师长的高风亮节,代表的是老一辈军人的忠诚与意志。


了解抗美援朝,得看《长津湖》,但要洞悉对越反击战,《高山下的花环》才是中国战争电影中的丰碑之作!


看完《长津湖》,我想给大家推荐《高山下的花环》


当面临生死抉择时,每一个人都有自私的一面。但那些愿意牺牲自己,成就民族与国家的人,是我们永远不能遗忘的超级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花环   越南   连队   反击战   指导员   连长   师长   子弟   鬼子   中国   战场   部队   战士   战争   旅游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