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圈大佬”叶京:我比冯小刚还能哭

来源:李比廉姆


与马未都、王朔、冯小刚、赵宝刚等人比起来,在所谓的“京圈”大佬中,叶京最不为人民群众所熟知。


他自大、愤怒、口无遮拦:


“中国电影有三个人的作品我是从来不看的,那就是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

“王朔的作品,谁拍都拍不过我,因为我们俩有共同的生活。”

“很多人跟我说,我要是有冯小刚性格的百分之一,早就成中国最大的腕儿了,我叶京就是性格悲剧。”

……


04年拍《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叶京塑造了一个总爱哭哭啼啼的猥琐角色“冯裤子”,其人物原型正是不招他待见的冯小刚,连演员形象都是比着本主找的。


“京圈大佬”叶京:我比冯小刚还能哭

佟磊饰“冯裤子”


可有时,叶京又很脆弱。


他看《英雄儿女》《美国往事》都会掉泪,写剧本也总把自己弄哭。拍摄现场,他经常跟演员一起进入状态,演员们看叶导的眼圈红没红,就知道自己上一场戏演得好不好。


为此,叶京自我调侃:


”我比冯小刚还能哭,经常给我哭的呀……“


1

干趴下


1957年9月4日,叶京出生在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29号的总参军训部大院。59年初,1岁半的王朔也随父母从南京迁来,住在叶京楼上。


作为部队大院子弟,叶京是受毛主席教育长大的一代人。小学时,他在家排练“忠”字舞,让父母一边坐一个打配合:


“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


叶京连唱带比划,“爹亲娘亲”,指指两边的父母;“不如毛主席亲”,再指指墙上挂着的毛主席像。


“京圈大佬”叶京:我比冯小刚还能哭

少年叶京


69年深冬,叶京全家被下放四川宜宾。离京那天,吉普车拉着他们沿长安街直奔北京站。路过天安门时,父亲忽然把头伸出去,高喊“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给车里的叶京听懵了。


等叶家三年后再回来,大院已经乱套。父母纷纷挨整,孩子全放了羊。后来叶京回忆:


“那个时候没事干,整天就是游手好闲,天天在街头追女孩,或是跟这个打架跟那个打架去。”


很快,大院子弟都走后门当了兵。叶京的父亲拉不下脸来求人,最后是母亲背着他托关系才把叶京弄进了部队。


叶京进的是号称“万岁军”的38军的坦克6师,坦克师有个宣传队,冯小刚就是其中一员。那时两人并不熟,叶京真正的发小王朔,此刻正在青岛北海舰队水面舰艇部当操舵兵。


动乱年代,部队荒废训练,天天净瞎劳动。叶京这帮城市兵不会干活,倍受农村兵鄙视。叶京较劲,非要把对方“干趴下”。


人家农村兵5点钟起床掏厕所,他准4点钟掏,恨不得往自个身上泼粪,回来让连长闻臭味儿;别人吃完饭都去午休,他就推锯末、蘸煤油,给食堂那破水泥地搓得跟镜子似的,“能他妈照人”。


最终,差点累吐血的叶京还真评上一个“学雷锋积极分子”的称号。


“四人”粉碎以后,部队又开始抓军事。连指导员跟叶京讲,你别擦地板、掏大粪了,赶紧训练去。


夏天坦克里40多度,叶京光着膀子钻进去,一宿一宿地按照规程练习各种操作。很快,他就成为装甲兵系统的军事标兵。


77年北京军区大比武,叶京拿了第一名,荣立三等功,“100毫米的滑钢炮,不管多远,说打你哪就打你哪。”


父亲专门坐长途汽车跑到北京远郊看他,见到叶京后老泪纵横:


“儿子,你给爸爸争光了。”


“京圈大佬”叶京:我比冯小刚还能哭

士兵叶京


时间一长,叶京开始抵触部队那种靠拍马屁才能“进步”的方式,决定转业。办手续之前,他请假回了一趟家,阴差阳错地与影视结了缘。


叶京有个哥们叫于晓枫,于晓枫的亲妈是写“马列主义第一张大字报”——《炮打司令部》的聂元梓。聂元梓被镇压后,于晓枫过继给三姨,在白塔寺对面的北京电影机械研究所当工人。


一天,于晓枫拿着从研究所偷出来的胶片找叶京拍电影。因为缺乏录音设备,他们最后只弄出来一部反映文革的、30分钟的“默片”,叫《野菊》。


电影拍完,叶京就回部队了。后来于晓枫告诉他,78年中央开第四届文代会,拿《野菊》举例,讨论“在中国允不允许私人拍电影”,《人民日报》和《北京晚报》都报道过。


然而,由于《野菊》的唯一拷贝丢失,叶京没能影史留名。12年后,“第六代”导演张元拍出《妈妈》,抢走“中国独立电影第一人”。


2

不拿钱当钱


79年叶京复员回来,报考了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前身)的电视导演班,打算接茬实现自己的电影梦。


导演班只招10个人,北京有5个名额。叶京考试成绩很靠前,但录取时被广播电视系统的考生走后门“挤掉了”。后来叶京拿这件事自嘲:


“我幸亏没上那个,要不我也成中央台一傻啵一导演了。”


80年叶京参加高考,考上北京师范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前身),但他只读了一年便宣布退学。


当时,海淀区政府正选拔干部苗子,他们从退伍安置办那儿翻到了叶京的个人档案,看见上面”又是党员,又是‘学雷锋积极分子’,又立过三等功“,直接把人要走了。


当上人人艳羡的国家干部,叶京仍不消停。他看见里面的人天天喝茶看报打官腔,认为”那就是一滋生腐败的地儿“,绝不能同流合污。


搭着改开的春风,叶京南下广州,倒腾了一批电子表回来,让已经转业到铁塔寺药店干销售的王朔帮着卖,进价5元一只的表,他俩卖85块。


83年严打,叶京因为参与”投机倒把“被关入海淀分局拘留所,一审查就是半年。


王朔也受到连累,老有公安局找他协查。他单位的人纷纷议论,说王朔你认识的都什么人啊,怎么天天都过来几个公安找你啊。


“京圈大佬”叶京:我比冯小刚还能哭

青年王朔


审查出来后半年,叶京辞职。父亲听说他砸了“铁饭碗”,扑通一声给他跪下了。叶京问你为什么给我下跪啊。老头儿再一次老泪纵横:


“这个家你不能白吃饭啊,你要养活你自己,你不能当个游手好闲的人。”


叶京拿出手里仅有的钱,租下一间民房,跟前后脚失业的王朔在五棵松开起了川菜馆,取名“天府酒家”。


彼时,北京只有国营的四川饭店一家川菜馆。天府酒家一开张,生意火得不行,每天进账三五百,比普通人一年的收入还多。


但在那个年代,个体户是与失足青年、无业游民划等号的。叶京骑着平板三轮去自由市场采购,都把帽檐压到最低,生怕碰上熟人;父亲每次跟老战友说起我儿子是一个体户,开饭馆,更是“恨不得抽自己一个大嘴巴”。


往后几年,叶京干了不少大买卖,手头走过的帐有5000万之巨。可他“不拿钱当钱”,很快全造光了。


“京圈大佬”叶京:我比冯小刚还能哭

青年叶京


转变发生在1987年。


那一年,叶京的父亲查出癌症晚期,住进301医院,家人每天轮班看护。


一天傍晚,母亲和姐姐来接叶京的班。叶京穿上大衣系好围脖,拎着摩托车头盔刚要走,屋里传来父亲微弱的声音:


“小京啊,冬天外面冷,开摩托车一定要小心,把大衣围脖赶紧系紧了,别着凉。”


叶京应了一声“哎”,走出病房门就哭了。他知道,父亲从小到大没说过关心他个人生活的话,这是在跟他悄悄做最后的告别呢。


父亲去世以后,每年春节他们家聚在一起,仍然给父亲留一个座、留一个杯子、留双筷子,然后由母亲提词:


“来,我们敬你爸爸一杯酒。”


到95年大年三十,叶京受不了了,他把自个儿关在屋里,喝了好几十罐啤酒,流着泪写下自己第一个剧本的名字——《梦开始的地方》。


3

梦开始


创作《梦开始》的两三年里,叶京也没少过戏瘾。


叶京第一次演戏,是王朔95年拍电影《我是你爸爸》时,非拉着他演的一个流氓老大“猫子”——王朔打小就仰视的叶京他哥叶宏,诨名正是“猫子”。


“京圈大佬”叶京:我比冯小刚还能哭

<我是你爸爸>剧照


《我爸》男一是已经靠《编辑部的故事》《北京人在纽约》搭上王朔的冯小刚。在片场,冯小刚不光演戏,还兼着执行导演,什么打光、布场等乱七八糟的活儿都归他管。真正的导演王朔则负责指挥冯小刚“你看着办”,以及陪叶京神侃。


两年后,叶京凭借《甲方乙方》里吃鸡大款“尤老板”一角,登上演员生涯巅峰。


“京圈大佬”叶京:我比冯小刚还能哭

<甲方乙方>剧照


《甲乙》根据王朔小说《你不是一个俗人》改编,冯小刚此前缺乏个人代表作,正指着这电影翻身。他请来叶京串戏,自然另有企图。


片中有一段“给英达圆巴顿将军梦”的戏,需要使用坦克。叶京通过他的部队关系,给冯小刚免费调来了一个营的设备。他跟冯讲:


“你知道坦克要多少钱么?就拧一下钥匙点一下火,每辆就得五六千块钱一个磨合小时。”


而在当时,冯小刚他们剧组的总制作费才300多万,葛优那么大一腕儿只拿20万,其中10万还入了股 。


《甲乙》拍完,冯小刚名利双收。但王朔对冯氏急功近利的做派愈加厌恶,两人闹掰。


叶京问王朔,你既然这么讨厌他,早干嘛了?王朔回答,如果一个人天天拍你马屁,你不能跟他急吧。叶京点头:


“小刚夸人有个技巧,能在你不在的时候当着你特别好的朋友面夸你,这招最灵。冯裤子在我面前没说过一个王朔不字,他知道我会把这些话带给他的王老师。”


这个时候,《梦开始》的剧本创作完成。叶京拿给王朔看,得到一通猛夸。姜文、赵宝刚和冯小刚也都瞄上了本子。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叶京决定亲自执导。


《梦开始》讲述了一群部队大院子弟的成长往事,是叶京“青春三部曲”的开篇。


剧中明星云集,有已经成腕儿的刘蓓傅彪李雪健丁志诚,也有日后冒尖儿的咏梅苏岩张涵予小陶虹。


“京圈大佬”叶京:我比冯小刚还能哭

<梦开始的地方>全家福


叶京拿这剧当半回忆录拍,随处夹带私货。张涵予荣获的炮兵连特级射手、丁志诚跟李雪健“父子”的生死告别,都来自他的真实经历。


其中,第1集丁志诚与傅彪两拨人在故宫午门茬架,叶京更是祭出了他挚爱的赛尔乔·莱昂内导演的《黄昏双镖客》插曲,《Few Dollars More》。


“京圈大佬”叶京:我比冯小刚还能哭

<梦开始的地方>剧照


拍摄《梦开始》的功夫,叶京又帮了冯小刚一忙。


原来,冯小刚筹备的新片《一声叹息》仍然由王朔的小说改编,必须经作者本人同意才能开拍。但王朔不接冯小刚电话,冯小刚托了一圈人联系不上,最后求到叶京这儿。


在叶京的说和下,王朔当面松了口,“要拍就拍,跟我没任何关系。”叶京劝他,冯小刚也不容易,为这事都在我面前委屈地哭了,结果王朔来了一句“他就这样”。


《叹息》上映后,获得了第24届埃及开罗电影节5项大奖。有记者拿这事跟王朔套瓷,王朔特不屑:


“在我的印象中,埃及电影节就相当于中国一个乡镇企业奖。”


后来王朔的著名论断传到冯小刚耳朵里,冯小刚又对叶京哭上了:


“王老师不能够这样对我啊。”


4

骨子里的东西


2000年,叶京玩了一把喜剧。


他以娱乐至死的精神、顺带捞点小钱的意图,自编自导自演了恶心贵圈的电视剧《贻笑大方》。


剧中,叶京借着吃软饭导演的嘴揶揄冯小刚“我不拍贺岁片老百姓看什么呀”,他还编排出一筹拍贺岁片《见好不收》的单位,叫“好莱坞华纳环球20世纪华谊兄妹制片公司中国部”。就连自个儿那经典的吃鸡大款形象,叶京也让小陶虹披红挂绿地重来了一遍。


“京圈大佬”叶京:我比冯小刚还能哭

<贻笑大方>剧照


叶京讲话,他早先不知道自己有写喜剧的天赋,“我都没有一个想好的构思,这帮猪鼻子狗眼的人就全出来了。”后来别人让他接着弄,叶京不干了:


“我骨子里的东西和我骨子外的东西不一样,《贻笑大方》是我骨子外的东西。”


拍完《贻笑大方》,叶京重读了王朔的长篇小说《玩的就是心跳》。这种能让他梦回青春的东西,才是叶京“骨子里的”。


那十来年,王朔的经典作品被陆续搬上银幕,只有风格过分前卫的《玩心》没人敢碰。叶京买下了这部小说的电视剧改编权,一写就是三年多。


他边写边扔原著,到最后剧本出来,除了保留小说里的人物名字,故事已经完全变样,比《梦开始的地方》聊得还透、还惨。叶京给它取名,叫《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与青》的拍摄过程,无比坎坷。开机拍了快一个月,叶京不满意拍摄质量,一口气换了包括男二在内的3名主要演员。当时男一佟大为还没进组,偷偷从澳大利亚给执行制片打电话询问情况,20岁的文章和白百何拍了俩月还不踏实,叶京吓唬他们:


“《与青》是我叶京的生命,你们千万别拿我的命来开玩笑。我还告诉你们,我这个戏拍完了我还敢换了你们重拍去。”


拍墓地大结局那场戏时,叶京再度发飙:从大理石厂订做的墓碑没人管安,“就横躺在公墓那儿”,地方也没有人选。因为这些细节,叶京辞退过仨美术,导致电视剧的播出片头,根本没有“美术指导”一栏。


“京圈大佬”叶京:我比冯小刚还能哭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剧照


《与青》拍完,叶京剪出来60集的量,最终成片52集。结果拿到电视台播出时被认定集数过长,制片方遂一通胡改,删到只剩32集。叶京勃然大怒:


“这些搞制作和发行的傻*毁了一部伟大经典的电视剧,若干年后他们会被人们唾弃的。实足的一帮蠢驴,他们是历史的罪人。”


卖DVD的那帮人更过分,愣取了一纯蹭热度的俗名,叫《血色浪漫2》,然后标红放大加粗,骑在本名头顶上,给叶京气得:


“什么叫《血色浪漫2》啊,装王八蛋呢?你们丫才2呢!”


即便如此,《与青》仍然封神。叶京不想沾王朔的光,没给他署名,但王朔逢人就夸: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确实给我看疯了,我连续看了三天,当真事看了,那简直就是一部长篇小说。当年我放过话:一不留神就写个《红楼梦》,最损了也是个《飘》。现在我不必写了。”


5

禁区


2000年做《贻笑大方》后期那会儿,叶京跟一个电影学院毕业的摄影师吃了顿饭。


这人是叶京30年前下放宜宾时期的玩伴。饭桌上聊起过去的事,他对叶京说,你真应该回去一趟,当年那谁谁谁后来死了,那谁还活着,但已经没生活自理能力了。叶京听完起一身鸡皮疙瘩,没过几天就坐火车回宜宾了。


在宜宾的两个星期,叶京走了许多老地方,见到不少老朋友。回来以后,他有了创作冲动,想把这段经历拍成电影。


“京圈大佬”叶京:我比冯小刚还能哭

2000年,叶京在宜宾


剧本写得很快,叶京一个月就完成了纪实性质的初稿。可他觉得拍片不能太写实,又反复往理想化改,断断续续弄了十来年,片名也从《少年时光》改叫《记得少年那首歌》。


12年夏天,《少年歌》正式建组。前一个礼拜,剧组选不到合适的副导演,叶京找刚拍完《1942》的冯小刚帮忙推荐,冯导特惭愧:


“老叶,真对不住,我这剧组15个副导演,我没一个记得住名字的。”


叶京感慨,人家拍电影那叫一个什么阵势,八抬大轿抬着拍。


拉投资同样艰难。叶京有一毛病,特烦别人审他剧本,所以他从不跟正规影视公司合作,都是扎外面野大款的钱。


《少年歌》第一个投资商是一卖五粮液的,跟叶京胡来,要求他用《跑男》和《爸哪》里边的人。叶京说那种捞钱的下三滥我不用,估计你丫也是一卖假酒起家的。


后面别的资方再聊,不要求用明星了,但趁机大幅削减预算。为了让钱进来,叶京挂了王朔艺术指导和冯小刚监制的名。他特地跟冯小刚打招呼,那边回话:


“老叶,只要是你的电影,你想怎么用我就怎么用我,我在外面给一个电影挂监制,最少得拿千八百万,你,甭说了。”


后来冯小刚成立美拉传媒,让叶京把别人推了,由他全投。早已与冯导和解的王朔也劝叶京,说小刚肯定各方面给的待遇最好。但叶京拒了,“我不能干那背信弃义的事,我永远是感谢第一个信任我的人。”


“京圈大佬”叶京:我比冯小刚还能哭

15年中秋节,王朔、冯小刚与叶京


演员选定以后,叶京把队伍关进成都郊区的国防工厂。所有人上交手机,每天读语录、喊口号、摸黑军训,甚至有人因为外公病危请假遭到残酷批斗,直至被剧组开除。


“京圈大佬”叶京:我比冯小刚还能哭

批斗演员江思远


送审阶段,片子递上去石沉大海,叶京憋不住给电影局写长信吐露肺腑之言,得到约谈机会。


他问主管领导,文ge是影视剧的禁区吗?领导说从来没有,还扳着指头数,今年有三部反映文ge的电影,张艺谋的《归来》、王小帅的《闯入者》,还有你这个。叶京无奈,说我这个拍得最早,人家都上映了。两周后,《少年歌》拿到“龙标”。


16年5月,《少年歌》点映,影片全长264分钟,分上、下两部。光线传媒老板王长田看完让冯小刚劝叶京,两部改一部。叶京不为所动,“对不起,没任何可能。”有观众看后,委婉批评:


“好的地方太好,糟的地方太糟。或许是,记忆这碗水从未端平。”


后来,电影没能如期上映。叶京、王朔、冯小刚三个名字只能相拥在《少年歌》的宣传海报上,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离呼取尽余杯。

6

爱与被爱


在《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里,文章扮演的“卓越”是剧中唯一的理想人物。


为了搭救朋友,他以一敌百,最终被扎成重伤,不治身亡。临死前,卓越高喊“有我在就有阵地在,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叶京看着电影《英雄儿女》长大,曾无数次被这句台词震撼到流泪。他说,卓越之死,宣告了他们那一代人“理想主义的彻底消亡”。


《与青春》最后一幕,所有人放下了恩怨,他们跪在卓越墓前,诉说着对这位儿时玩伴的深切怀念。


借着主人公方言的口,叶京讲出了他的青春宣言:


“那是一段如此自以为是又如此狼狈不堪的岁月,我们追逐于颓废的快乐,陶醉于寂寞的美丽。曾经在某一瞬间,我们都以为自己长大了,其实我们从未长大,还不懂得爱与被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大佬   宜宾   野菊   贻笑大方   剧组   大院   北京   剧照   剧本   部队   导演   演员   父亲   少年   青春   旅游   电影   冯小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