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有机会占领日本,却主动选择放弃,背后究竟是何原因?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读了《终战诏书》,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遍世界,经历十四年的艰苦抗战,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胜利。

中国本有机会占领日本,却主动选择放弃,背后究竟是何原因?

依据《波茨坦公告》,盟军将会进驻日本,占领日本的各处要地,以监督这一战败国的武装解除进程以及投降的具体细则。中国也在美国的邀请下出兵日本,对日本实施占领,但这一计划最终还是没能落实。为何我国会放弃这一机会?事件的背后有何秘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还原历史的真相。

新来的朋友们可以点点关注,既方便浏览往期文章和视频,又能及时接收最新信息。

一、 抗战取得胜利 日本宣布投降

上世纪三十年代,日军进犯沈阳,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掀起了对我国的侵略战争。国民党当局采用了消极的不抵抗政策,致使我国东北全境被日军迅速侵占,日军挟持了满清废帝溥仪,于此处扶植起了傀儡政权伪满洲国,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中国本有机会占领日本,却主动选择放弃,背后究竟是何原因?

日军的侵略脚步并没有停滞,1937年7月7日,日军蓄意挑起了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在卢沟桥事变爆发的第二天,我党振臂高呼,号召全国同胞齐心协力一同抗敌,国民党政府也随后发表公开谈话,宣布对日作战,自此掀起了全国抗战的序幕。

日本在发动战争之前曾狂妄地宣称要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但他们想不到,中国人民在保家卫国、抗击外敌时会爆发出何等顽强的力量。面对强大而残暴的侵略者,我党与国民党摈弃前嫌,同仇敌忾,建立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两党军队通力协作,在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本军队,给予敌人沉痛的打击。

中国本有机会占领日本,却主动选择放弃,背后究竟是何原因?

在全面抗战的第一年,我国各地在日本凶猛的攻势下接连失守,面对来势汹汹的日军,国民党当局拟定了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方针,让出大片土地以换取长期作战的机会。

而此时的我党因前期实力不足,选择了以游击战为主的作战方式。在战斗中锻炼士兵,壮大力量,从而由零散的游击战向运动战发展,在彼消我涨的情况下完成局势的逆转,最终打败敌人。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用莫大的勇气与毅力誓死守卫脚下的土地。而日军也在战线被牵扯得过长的情况下,逐渐显现颓势,开始改变侵华策略,试图分化抗日力量。

中国本有机会占领日本,却主动选择放弃,背后究竟是何原因?

在此期间也出现了以汪精卫为代表的叛国者,但中国人民抗击敌寇的决心不会因此而动摇,在我党的领导下,敌后战场开始发挥越来越大的力量,逐渐成为了抗日的主战场。而在日军偷袭珍珠港以后,美国也加入了对日作战,抗日战争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中国终于不再是孤身作战了。

中国本有机会占领日本,却主动选择放弃,背后究竟是何原因?

有了盟军助力的中国军队开始更加主动地进行对日反攻,逼迫日本收缩战线向后撤退,此后的几场大规模作战更是极大地损耗了侵华日军的有生力量,日本见大势已去,最终选择了投降,这场长达十四年的民族独立战争,也终于落下了帷幕。

点点关注,我们接着开进。

二、 各国下场割据 美国邀中驻军

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的受降仪式在南京中央军校的礼堂内举办。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曾经不可一世的军官低下了头颅,弯下了脊背,双手献上他的随身佩刀,代表日本军队向中国缴械投降。日本的侵略以失败而告终,中华儿女迎来了伟大的胜利。

中国本有机会占领日本,却主动选择放弃,背后究竟是何原因?


根据1945年7月26日,由中美英三国联合发布的《波茨坦公告》,盟国将会占领日本的部分领土以施行监督之责。美国、苏联、英国等主要的二战战胜国均出兵日本,各自割据了一方土地。

这一行动其实美国早有预谋,在日军偷袭珍珠港的次年,美国就已经设置了专门的战后计划组织,由这一部门来研究击败日本后,应采取怎样的方法对日实施占领。

中国本有机会占领日本,却主动选择放弃,背后究竟是何原因?

而在1943年举办的开罗会议上,除了商议怎样反攻日本以外,中英美三国也谈论到了对于日本的处置问题,美国承诺,他们将会支持中国对日本采取军事控制。1944年8月20日,国民党的宣传部部长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明确地指出了中国政府会同意美国占领日本的主张。

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签署了投降书,希特勒帝国就此覆灭,也同时宣告了法西斯势力的崩毁。在失去了德国这一盟国以后,日本独木难支,落败也只是时间问题。美国的参谋部开始筹备占领日本的具体计划,经过周密的推演,给出了完成计划所需的兵员数量。

中国本有机会占领日本,却主动选择放弃,背后究竟是何原因?

根据美国参谋部给出的数据,想要计划万无一失,至少需要在日本部署23个师团,合计兵力八十万,单靠美国出兵是不现实的。因此,美国新上任的总统开始召集盟友,希望盟国可以出兵一起对日本进行占领。作为在日本的侵略之下遭受最多苦难,也是抗击日军时间最长的国家,中国自然也收到了美国的邀请。

中国本有机会占领日本,却主动选择放弃,背后究竟是何原因?

三、 部队损于内战 老蒋最终推却

国民党军令部长选调了一支五千人的部队,准备派去日本,但美国却认为这支部队人数太少了,不足以对日进行威慑,要求国民党增派兵员,至少需要有一个师的兵力。

按照美国人的想法,最好是能让孙立人带领新一军前往日本,该名将军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在印度、缅甸远征作战时有着极为突出的表现,是抗日战争过程中,消灭日军最多的军级将领,被西方的军事专家赠予了“东方隆美尔”的美称,日本的史料里也将他称作“中国战神”。

中国本有机会占领日本,却主动选择放弃,背后究竟是何原因?

美国人认为,孙立人这么一位战功赫赫的将军是最适合率部进驻日本的人选。但老蒋听闻此消息以后却十分为难,因为新一军在1946年3月就已经被派去了东北,执行抢占东北的任务了。

在失去了日本这一最大敌人以后,国民党再次打起了内战的主意,国民政府不愿意见到我党力量发展壮大,害怕他们的统治遭到威胁。但鉴于当时国内以及国际上的舆论压力,老蒋暂时还不敢直接挑起战争,只能虚与委蛇,表面上摆出和谈的姿态,暗中进行战斗准备,而新一军的调动就是老蒋计划的一部分。

中国本有机会占领日本,却主动选择放弃,背后究竟是何原因?

老蒋当时的心思完全放在国内战争的筹备上,但面对自己的靠山,他也不敢忽视美国的要求,在再三斟酌之后,最终选择派第六十七师前往日本,作为中国驻日占领军。六十七师在接到命令以后,迅速通过海运来到了上海,在江湾驻扎等待下一步转移。

但就在此时,蒋介石自认为已经完成布局,悍然撕毁了与我党签署的停战协定,发起了全面内战。面对国民党背信弃义的行为,我党英勇自卫,中华大地硝烟再起,浩浩荡荡的人民解放战争就此打响。

国民党军自恃兵力装备占优,对我党解放区发起了全线进攻,但攻势却被解放军打散。我军且战且退,发挥运动战的优势:拉长战线,诱敌深入,逐个击破。在撤退的过程中争取到了国内民众的支持,解放军的力量不断壮大,最终完成了战略反攻。

中国本有机会占领日本,却主动选择放弃,背后究竟是何原因?

老蒋见战事吃紧,原先准备派去日本的六十七师也被他紧急叫回,将这一部队部署在了苏中地区,执行对解放区的进攻任务。在与解放军的作战中,六十七师被全数歼灭,这支被定为驻日占领军的部队,在内战的炮火轰击下烟消云散。

国民党的军事实力本就紧张,在该支队伍被消灭以后,老蒋再也无力回应美国的要求,派兵占领日本的计划也就此宣告取消。

喜欢本期文章和视频记得多多点赞关注哦,不喜欢的话也可以关注看看往期文章和视频有没有合您胃口的,期待下期再见。

中国本有机会占领日本,却主动选择放弃,背后究竟是何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波茨坦   日本   卢沟桥   国本   盟国   我党   作战   内战   美国   日军   战线   国民党   中国   部队   主动   力量   计划   何原因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