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老县城旧貌

新中国成立后,简阳县的城市建设得到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简城的旧貌已经换新颜。然而简阳的旧貌如何,不要说青少年,就是老年人也慢慢淡忘了。接着我们一起来聊聊老简城的城郭、街道、房舍、学校等情况,看完以后,对老简城的旧貌应该就有大体的了解。


简阳老县城旧貌

简阳老城墙


(一)城郭。老简阳一共有五道城门,一般人认为东、南、西、北四门,是明代创建此城时所建。还有一道就是新南门,就是新民街南端与人民医院相交处,这道门是清知州濮瑷所开,民国时关闭。南、北两门有月城。即在城门外加筑半月形围墙,中间开门,成为重门以固防守。

民国二十九年,县长张瑞征书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四组字,依次为东南西北城门命名,刻在门首。东门上有清末著名书法家包弼成所书:‘江城如画’四字。

城门上有城楼,瞭望敌情。城墙上有城垛,为守城者的掩体,城墙东南之间有座无炮位的所谓炮台,构筑如月城,但是无门。


简阳老县城旧貌

简阳老北门

(二)街道。从北门至大十字口为北街,近城门一段有两处梯坝,各十余级。


简阳老县城旧貌

简阳北街

大十字至小十字口为中街。


简阳老县城旧貌

简城正中街

小十字至南门为南街。


简阳老县城旧貌

简城简阳旅馆

这是当年较宽的主干道,但是在民国初年,只能容纳两乘轿子往来,都是石板街面。民国中期改造后加宽一丈多,梯坎可通车,街面三合土。


简阳老县城旧貌

简城南门石笋街

大十字口向东至城门为东街,就是一条并无店铺,只有几个大杂院的小巷,后来在这里办了一所豫章初级小学,街面还是石板。后来两边都是卖水果,卤菜的,现在已经取消了。

大十字到西门城墙为西街,改成三合土加宽,还是很窄,简城一小就在西街,赫赫有名的蒋卤鹅总店也在这里,简阳的老店月英凉粉仍然生意红火,还有就是简阳的老书店傅兆霖书店,以前傅老太爷就坐在很高的竹椅上守书店,可惜现在已经没开了。同时也是服饰门店比较集中的商业街,房租相当高,八十年代买这些门市就好几万,现在不用说就是天价,不知翻了多少倍,有这里的门市,真的是一铺养三代。


简阳老县城旧貌

衙门口街,今天的政府街,这条街饮食店和摊位多,但是街面并不宽,西段是西辕门街,很窄,只有居民,无店铺。如今的简中,县镇府,县委,县公安局都在这条街,后来城市改造,建成了商业中心香港城,老公安局也拆了,县政府搬到河东新区,原政府改成了市图书馆。


简阳老县城旧貌

马号街,南端连接衙门口街,北端连接西街,是以前圈马的马号和储粮的仓房,有少数民房和一座赫神庙。民国中期才修起街房,连接成小街,救济院就在其中一段。八十年代都还是木板楼房,两边售卖竹制品,高粱长扫帚。马号街最出名的是简阳的古玩街,九十年代达到鼎盛,两边都是古玩摊位,据说古玩做的早的都是身价不菲。还有简阳最大的旧书店,老板姓王,九十年代末就没开了。


简阳老县城旧貌

四知路,民国中期杨氏祠首用族产修建而成,至今变化不大。大名鼎鼎的张勇的火锅界的杠把子海底捞就是从这里起步走向世界的,以前总店在丝棉小区,后来河东新区总部修好后全部搬到新城去了。


简阳老县城旧貌

新民街,前身是老鸡市街和娘娘庙街,前者是贫民聚居的陋巷,在新民街中段。后者两边是乱石堆砌的短墙,几个大杂院的小门,在新民街南段。北段原来是空地和菜地,少量民房。


简阳老县城旧貌

三倒拐,接近南城门处,只有居民住宅,无店铺。

北门外的外北街,是从城门到万安桥头的短街。桥北端偏右是通往成都的老路,后来修了一些瓦房,加上原来的草房,形成一条小巷,到时属于安象保。成渝公路修好后,,桥北公路两旁先后修齐了几十间街房。此时,龙王庙设了汽车站,附近修了旅馆和店铺。于是把这三个地方统称安象街。人民公园就在北门桥头,北门汽车站在中段,再向前就是医科院,现在的星科医院。


简阳老县城旧貌

简阳北门桥

从南门到大古街,今天的棉麻公司处,称外南门街。街面和南街相近,有商店,偏远处多为住宅,门外左侧为水巷子,是通往河东各乡的要道。

西门和东门外都没有街道,西城门外左边的一个空坝,曾经还是民国中期以前处决囚犯的刑场。

(三)房舍。民国前期,老城内没有大厦,直到民国中后期,因为川内战争逐渐平息,在简城北街出现李青廷公馆,大古井街李伯玉别墅,北街高健臣的店铺,宅院。

民国中期以后,有几处民用楼房,小十字口和马号街的茶楼,四知路的茶楼,酒楼,中药铺店。

老简城也有大气的飞檐斗拱的建筑,如各省会馆气派。


简阳老县城旧貌

原简阳县政府

(四)衙暑。县政府所在地,从明代以来的州、县衙门。大门临街,今县政府大门处,立有木坊,上面挂着写有‘仪门’二字的木牌。街对面是照壁,大门左方是监狱,右方是戏台。台前是看戏的场子,场尽头是小庙宇。从正中进去,有两门。左边通向征收局,后来改为田粮处,今天的人民法院。向右民国所修的监狱。两门以内两边厢房住着政警队和没有设警察局时的警佐室及其警察队。正中是大堂,里面大堂左方是地方法院,右方是政府办公室。堂后是院坝,两边厢房是县长亲信幕僚下人住处。上面几梯是客厅,左右几间是县长及家人住处,后面是花厅。

当时的县级机关,主要住在清代设置的三费局,如今的老城公安局里面。因为很宽,又有砖墙,后人称砖房子。国民党的县党部、财务局、教育局、财务会、税捐处、县金库等都设在这里。其他多借住庙祠里面,例如参议会驻外颜公祠,今县委会内。警察局在南华宫,今五金公司。直接税局在衙门口,今检察院。


如今县政府搬迁到河东新区,现在改成了市图书馆,简阳中学和公安局都搬迁到新区,香港城成为改造后的商业区。


简阳老县城旧貌

(五)学校。

(1)县立中学:民国初年,清末办的通才书院为校址,十多年向左迁移,今木器社的大门就是当年的校门。民国21年,该校迁入射洪坝,后来与城内高中部合并。

县立中学为四年制,民国14年,改为三年制。民国33年,旧址设高中部,初中迁来合并,成为简阳县立学校,以前称简阳二中。


简阳老县城旧貌

(2)女校:始于清末清宣统二年(1910年),初名县立女学堂,民国初年改为女子小学堂。学校在西街,前凤山书院左侧。民国19年设初中班,民国23年改为女子初级中学。原校作为附属小学,设两年制师范一班。抗日战争时期,迁往垭口寺,后迁往石桥镇,1958年迁往贾家镇,更名为简阳贾家中学,以往称为简阳一中。


简阳老县城旧貌

贾家中学

(3)石桥中学,建于1942年,最初名为石桥镇建德初级中学,建成后改名为石桥私立诚明初级中学,以前称为简阳三中。

简阳老县城旧貌

石桥中学


简阳老县城旧貌

石桥中学

(4)师范校。最初为简易师范学校,民国33年改为县立师范学校,校址在公园文庙,并占有民众教育馆部分房舍。后迁往简阳射洪坝。


简阳老县城旧貌

简阳师范学校学校

(5)小学。民国初年的初小,在北街的行台公馆,清代以前过往官员的行馆,之前的人民剧场,称初等小学堂。高小在西街原凤山书院右侧,今天的城关一小,高等小学堂。后来西街的一小,北门的二小,南门三小,西门的四小。


简阳老县城旧貌


简阳老县城旧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1

标签:简阳   马号   西街   河东   新民   县立   民国初年   旧貌   街面   北街   县政府   北门   南门   城门   石桥   民国   县城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