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我们的未来

——家庭.网络.孩子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

新的一学期学又开始了,我们这些从一年级就开始站在校门口,送学生和接学生的家长又会聚在一起将各自的学生早晨送到学校,晚上接回家中。

我们的工作看似很单调很简单,但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接送学生是一件责任极其重大的工作。我们又将会聚在一起,拾起丢在学校门口的那句沉重的话题:如何防止学生玩手机的不良习惯。

网络是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具体体现,手机是科学技术发展下的产物,要让学生不玩手机和远离手机,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就这种现象,给我们家长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正确引导孩子使用网络、使用手机是我们应该好好思考,找出解决方法的关键。

在网络高速发达的信息时代,只有正确引导孩子们对网络的认识,才是解决孩子们爱玩手机的关键。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

关闭家里的网络,没收孩子的手机都不是解决孩子爱玩手机的根本办法。

只有正确引导才能将孩子爱玩手机的不良习惯引入到正确的使用网络的方向上来。

如曾经细心观察玩手机孩子的特点,男孩子喜欢玩的是网络上的竞争游戏,女孩子喜欢玩的是网络上适合女孩特点的游戏。网络上的东西花样多多,在实际的生活中是找不到的,或者是很少找到。孩子们天生就有一种对万事万物的好奇心,实质上这是孩子们的一种求知上向上的具体表现。我们这些人都是从孩子时候过来的,我们当时所处的环境和生活条件是苦燥单调的,是社会没有能力给我们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不能责怪社会不好。社会的发展是要有一个过程。我们这些还能接送孩子的爷爷、奶奶大都是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我们对现代网络文化的理解和认知都存在着巨大的代沟。在信息大发展的今天,我们在这现代科学技术的面前已经落伍,成了新的社会“文盲”。我们对新信息网络和智能手机既不全面的了解,一部分人也不会用,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我们这些人应该坦然面对的事实。

因为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没有能力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像网络那样丰富多彩的生活多样性的环境。孩子们拿上手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使用手机上的大部分功能,而我们这些人几天还学不会一个简的功能,由于我们不能适应网络科学技术的发展,就产生了一种无理由的自卑心态。认为孩子不好管,恕不知我们从语言行动及生活的细节上没有给孩子们提供一个满足他们要求的需求环境,在孩子的心目中就落下了一个爷爷奶奶或者部分爸爸妈妈比较“笨”的印象。因为孩子在家长面前得不到他们所需的文化知识和娱乐活动,他们的好奇心就促使他们在手机上去寻找他们所喜欢的东西,再丰富的物质条件都是无法代替和满足孩子们的猎奇心。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

为什么孩子都比较听老师的话,除个别顽皮的孩子外,大多都是好学上进,荣誉感极强的学生,是因为老师给他们传授知识的同时解答了他们对生活学习中的很多未知,孩子们就自然对老师肃然起敬,而形成了听话顺从的良好表现。

现在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的表现,就是要求家长,第一,说话要讲理,第二,不要过多的限制他们的自由生活空间,使他们对社会、生活有更多自由认知,在自己的想象空间中,辨别中,成长发育。第三,对孩子们向家长提出的问题,要耐心地解答,并做到有理有据,有节。万万不可用,不知道,问别人,去找老师去。或着用一种“诋毁”的语言说孩子太笨。这种语气对孩子的自尊心会造成严重的伤害。从此孩子就会对家长失去信心,而产生一种逆向心理。比如说:你不让我玩手机,我就要玩。你让我吃饭,我就不吃饭等等的现象。

孩子的这种心态,一旦形成将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或损伤。

对孩子的过分宠爱不是爱是在给孩子增加无谓的负担,使孩子们无法承受家长面面俱到的“关怀”,而是他们在这种所谓的关怀中没有得到快乐和自由,反到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

不要给孩子设计过高的要求标准,人的智商有高低之分,我们家长只要做好正确引导,提供好学习环境和生活保障,做到孩子们衣食无忧,加强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保证他们的身体少受疾病的困扰,家长就完成了培养学生的家庭使命。

孩子在学校接受的教育,不论是小学,初、高中还是大学都是国家教育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传统的家庭教育需要靠家长的言行举止,优良的品质品德,除言传,重在身教。要做到春风化雨细无声。比方说在孩子年龄的增长中,要求孩子作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承担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庭责任,尊敬长辈爱护弟妹,与邻居和小朋友友好相处,学会分享,勤俭持家,爱护公物,爱惜粮食,反对铺张浪费等等……这些具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教育。

对男孩子要培养他们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勇于担当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的良好习惯。

女孩子要教育他们自尊自爱,不主张她们虚荣心的过度发展。古人有:穷养儿子子富养女的说法。这句话包含着很多的哲理和深意,需要我们做家长的去细细解读。社会上有一句千年流传的说法叫做:男孩子教育不好害祖宗,女孩子教育不好害别家的说法。这句话虽然有些粗俗但包含着很深的哲理。国家的未来在下一代,我们各位家长今天接送的这一伙娃娃,在不远的将来都是承担国家重任的群体。正如梁启超先生说的:少年强则国家强。我们完全可以把它缩小为:孩子强则家庭强。

给孩子定过高的要求只会把孩子的聪明与智慧扼杀在摇篮中。我多次参加过学生的家长会,也认识好些别的家长的孩子,学习好的学生的家长往往会在家长会上做发言,介绍学生的成长过程和家长辅导学生和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进行交流。这是鞭策后进学生的一种方式无可厚非。在我的记忆中有个家长的学生自家长会以后,活蹦乱跳的身影减少了变得沉默寡言,在年终的考试中成绩一下倒退了很多,这个学生我认识,我同他沟通过,他告诉我,他爸妈要求他在期末的考试中各门功课必须都达到100分,我的心咯噔一下。试问我们做家长的在平常的生活中和工作中都能达到十分满意吗?既然不能,我们为什么要给学生定这样高的甚至苛刻的要求?孩子的学习退步,这不是家长的压力所造成的吗?是孩子们因为过度贪恋手机而影响学习的吗?非也。是家庭的教育方法不当所致这个例证,一定要引起家长的深思。

对孩子的放任不管,是极其错误的,但对孩子的过高要求同样是极其错误的。我们经常在新闻媒体上看到有学生厌学或轻生。我认为是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承担不起来自于社会和家庭对他们的双重压力所致。把人生的唯一出路寄托在上大学上是不客观的。上大学实质上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游戏”,落水的多多,挤过去的少少。小小年纪就都戴上高倍度近视眼镜,让人实在痛心,不禁内心发出呐喊,给后代减压吧!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

一旦学校学生发生不测事件,都会以学校管理不善而造成的,这种简单的推理形成最终的处理。是否有人会想与极少数家长的苛刻要求,和学校的学习压力太大,造成的学生的畸形心理所致?!

我曾经听到一个家长这样说:我孩子送到学校交给了老师我就完成了任务。这个话不能说不对,但缺乏完整的系统性。因为一个孩子的成长是要靠学校、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工程。教育好下一代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工程,不是某一个方面就能全面完成的。

要教育孩子学会接受挫折。人一生都是在挫折中成长壮大的。从来不会一帆风顺。挫折就是失败,失败也是财富,只有在失败中总结经验从摔倒中爬起来找到摔倒的原因,才能成熟长大,才能承担起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才能坦然面对人生中的各种风险和挑战,才能在人生中的成功与失败中负重前行,而成为一个有利于国家,有利于家庭,有利于社会的人。

要教育孩子从小树立不要太计较个人的得失和利益,勇于奉献的人生观。

一个社会的高度文明,高度法治,高度发达是靠所有国民来完成来推动。国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兴衰无不体现在国民的素质上。一种极度自私自利的心态和拜金主义都是个人的悲哀,更是国家和民族的悲哀。

当然,生存是不能缺少必要的生活保障的。没有房子,当然不能避风挡雨,没有适当的经济做支撑和生活需求是不现实的,但过多的追求享乐、追求个人利益大于一切,是极度自私自利的。

孩子一旦从小形成了这种心态,在步入成人行列后,这种心态就会形成一种世界观。既是有再高的学历都难与社会相融合,一旦手中拥有支配行政资源的权利,那将给社会带来极大负面效应,同时将自己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

注:此文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图片来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孩子   家长会   心态   家长   不好   正确   老师   未来   家庭   学校   社会   责任   国家   学生   旅游   手机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