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跑山”人

5月的辉南县石道河镇,弥漫着山野菜的芳香,风吹不去,雨淋不散。走进小镇,也走进了春天的故事里。


外面下起小雨,“美味佳肴”的小酒馆里却依然火热——大山的恩赐浓缩在餐桌上,老板不断向远道来的顾客介绍各种山野菜的吃法:肉炒“猴腿”菜、肉炒“广东”菜,刺老芽、刺五加、柳蒿芽用水煮开然后蘸酱吃,可以保持山菜原汁原味……最后他还会特别推荐大叶芹馅的饺子。


快乐的“跑山”人


靠山吃山勤劳致富


酒馆里的山野菜只是九牛一毛。每天天刚见亮,跑山农民将各种山菜一包包摆到主街边,用不了多久,这些山野菜就会被买走,大山的恩赐由此变成现金。


快乐的“跑山”人

快乐的“跑山”人


早市上的山野菜多达十余种,3元到10几元价格不等。一位老人手里掐着一把“龙须”菜,40多元一公斤,因为是刚刚下山的稀缺品种,整个市场就这一把。“尝个鲜吧!”老人推荐着。


这是个只有山野菜的“专业市场”,也是跑山农民的“自发市场”,所有山野菜都是第一手交易,所有卖家都只赚不赔。


买菜的多是游客或外地商贩,从装菜的车辆可以看出,最远的游客或商贩来自长春。“石道河的山菜有名,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有很多长春人来买山菜。‘五一’那天人最多,满街都是车。”一位农民如是说。


这里的大包小裹并不是下山山野菜的全部,40多元一公斤也不是最高价,据说刺老芽刚下来时,一公斤要80元。镇政府一位工作人员估计,今年山野菜下山大约得60万公斤。


石道河是长白山脚下辉南县东部一个偏远小镇,四面环山,而且生态完好。今年的春天来得早,“跑山”因此也提前了近十天。“从5月初开始,一直到9月,都有山野菜、蘑菇、药材、山果可采。勤快的人几乎天天往山里跑。”一位中年妇女如是说。


快乐的“跑山”人

快乐的“跑山”人


也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小镇另一头的大北岔村,又有十几位村民爬上了一辆农用车。赚钱的节奏还在继续,这伙人要去30公里外的山上采挖山野菜。


快乐的“跑山”人


花甲老汉草上如飞


在石道河镇,跑山不分老少。刘永富虽然只有34岁,已是掰刺老芽的老手,别人一天能掰5公斤,他一天能掰10公斤。有时几个人同时上山,他的收获会比其他人收获的总和还要多。“头一茬刺老芽已经过去了,第二茬还没出来。今天上山主要是找蕨菜、薇菜、猫爪子、猴腿儿之类的。”


快乐的“跑山”人


史忠福没蒙脸,只戴一顶瓜皮帽。这位64岁的老汉也是快手快脚,大家都称他为“草上飞”。


快乐的“跑山”人


据说别人走10公里山路时,他已经走出去20公里。“去的时候看见菜也不能采,回来时再采,不然背着会很累,走得快才能走得远。另外走在前面的人采的都是最好的,后面的人只能捡剩了。”


“草上飞”除了脚力过人,丰富的跑山经验也必不可少。“跑山首先要知道什么时候找什么菜,也要知道到哪去找,所以必须熟悉附近的每一座山”。每次进山,他都要翻山过岭走近10公里。


农用车在水泥路上走了20多公里,不时会遇上骑摩托的或骑自行车的“跑山帮”,也有背着袋子徒步上山的农民。又走了几公里山路,农用车停在一条小河边。一行人跳下车,做最后的准备。“两点前都回到这!”刘永富给大家约定下山的时间,因为这些人还要同车回家,一个都不能少。“少谁都得等,或者大家回头去找。有一回,一个伙计喝了点酒,就在一棵大树下睡着了,害得大家找了一晚上。”


史忠福第一个消失在密林中。59岁的孙秀英被儿子喊住:“他们今天要翻岗,你别跟着去了,就在这附近采点得了!”于是她和另两位年龄较大的妇女走向河的另一边,其他人向着史忠福的方向进入深山……


快乐的“跑山”人


野菜下山钞票盈囊


刘永富陪着我,找到不同种类的山野菜,教我辨认。“这是水蕨菜……”在杂草丛生的密林里辨认山野菜,是山里人的生存常识,误食毒草也会有生命危险。“背面发光的是大叶芹。”随后他又找到了刺五加、“广东”菜等等。“广东菜只能吃新芽,三天后的就老了。”


“这是什么?”“野鸡膀子,也是山野菜,但没人愿意要。”


与慷慨的大山相比,早市上那一包包山野菜也是九牛一毛。正如跑山人所说,“只要肯低头,吃喝不用愁”。据说每到这个季节,跑山人每天的收入少则七八十,多则数百元。“这是‘烟袋油子’”。刘永富边说边采,没挪步就掐了一大把。


快乐的“跑山”人


密林里没有路,在这里攀爬十分艰难,孙秀英却行动自如,她背后的袋子已经有了沉重感。她采山野菜主要是自己家吃,“猴腿儿”之类可以晒干储存,留在冬天吃,刺五加、柳蒿芽等不便晾晒的就用水煮,然后放冰箱冷冻储存。富余的菜,或刺老芽等市场价格较高的菜才会拿到街上去卖。


在石道河镇,春天为冬天储存山野菜,是每一个勤快的主妇都要完成的一项作业。还没到约定下山时间,孙秀英的背包里已经装了近20公斤菜。


刘永富在不远处发现了羊肚蘑。前一天下了雨,发现羊肚蘑也在预料之中,但仍需要运气和经验。羊肚蘑隐藏在一棵榆树墩下方的泥草中,拨开草与泥才能露出真面目:淡黄色,呈直立的鸡蛋状,像蜂巢,更像羊肚,羊肚蘑大概因此得名。再找,刘永富在周围共找出十几棵。新鲜的羊肚蘑拿到市场上,1公斤可以卖到140元,可谓山中珍品。


下午两点左右,村民们背着各自的收获,陆续回到了车上。“下山更得快走,不然勒得受不了。”史忠福说。他用编织袋改制的“双肩背”里,增加了三四十公斤重负。


快乐的“跑山”人


山野菜的晾晒,多在自家院的水泥地或仓房顶上。5月里,家家户户铺满晾晒的山野菜,也是石道河镇一道别致的景色。


文字:张建华

照片:张建华

编辑:林 远

编审:韩景才

出品:龙湾文创


特别声明:

本平台作品,如需转载请标注龙湾文创及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大北   辉南县   蕨菜   早市   农用车   山人   商贩   老汉   广东   如是说   勤快   小镇   春天   农民   快乐   旅游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