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治理——混凝土外观缺陷

混凝土质量通病是影响混凝土工程质量的重要方面,也是制约结构工程质量的突出问题。混凝土质量通病主要包括:混凝土裂缝、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混凝土强度问题。

本期主要讲述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凝土外观质量缺陷主要包括:蜂窝、麻面、孔洞、云斑、砂线、露筋、夹层、破损、表面不平整、表面不光洁等。

蜂窝

表现形式: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 、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表面蜂窝见图 1。

质量通病治理——混凝土外观缺陷

图 1 表面蜂窝

质量通病治理——混凝土外观缺陷

图 1 表面蜂窝

形成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集料、水泥、水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足,未拌和均匀,和易性差,不易振捣密实;

(3)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足; (4)模板缝不严密,漏浆。

防治措施:

(1)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和校核称量系统,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和均匀,坍落度合适;

(2)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 2m 应设串筒或溜槽;

(3)混凝土浇筑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

(4)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混凝土浇筑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跑模、漏浆。

麻面

表现形式: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麻面的表现形式见图2。

质量通病治理——混凝土外观缺陷

图2麻面

形成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不清洁,黏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拆模时混凝土表面形成麻面;

(2)脱模剂选用不当,或涂刷不均匀,局部漏刷;

(3)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表面形成麻点。

防治措施:

(1)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2)模板不得有缝隙,若难以消除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止水;

(3)应选用长效隔离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4)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

孔洞

表现形式:

孔洞表现形式:为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 蜂窝特别大, 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见图 3。

质量通病治理——混凝土外观缺陷

图3孔洞

形成原因: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预埋件处,混凝土下料被挡住; (2)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嵌挤,又未进行振捣;

(2)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振捣器振动不到位,形成松散孔洞;

防治措施:

(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子混凝土浇筑,在模板内填充满混凝土并选派经验丰富的工人进行振捣;

(2)分层振捣密实;

(3)在较大的预留孔洞处应两侧下料,必要时侧面加开浇灌孔,严防漏振。

云斑

表现形式:

云斑表现形式:为混凝土外侧,横向色差带、深浅颜色明显,呈不规则的水波纹状、朵状、鳞片状,见图 4。

形成原因:

(1)早振或过振;

(2)当梁底板混凝土全部依靠腹板部位振捣流动填充时,由于腹板断面尺寸偏小,使腹板部位混凝土过振。

(3)混凝土离析,局部位置水泥浆集中;

(4)预应力管道外保护层不足,水泥浆集中。

质量通病治理——混凝土外观缺陷

图 4 云斑

防治措施:

(1)严禁早振或过振,不得重复振捣;

(2)每层混凝土前沿必须留约 1m 范围暂时不振,待下一段混凝土下料后一并振捣;

(3)根据构件尺寸制订合适的浇筑振捣工艺;

(4)严格定位预应力管道位置,确保保护层厚度满足要求;

(5)梁底板混凝土的下料,可在顶板开孔采用孔槽下料,不得采用腹板振捣流动填充。

砂线

表现形式:

砂线表现为模板合缝处不平整 、错台,有条状析砂现象 ,见图5。

形成原因:

模板拼接处有缝隙,混凝土浇筑时,由于缝隙处水泥浆渗出而形成砂线。

防治措施:

确保模板拼接处加工质量 ,提高模板安装质量 。

质量通病治理——混凝土外观缺陷

图5砂线

露筋

表现形式:

混凝土内部钢筋局部裸露在构件混凝土表面,露筋的表现形式见图 7。

质量通病治理——混凝土外观缺陷

图6露筋

形成原因:

(1)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4)振捣棒撞击钢筋或施工人员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5)钢筋骨架上浮;

(6)混凝土方量不足。

防治措施:

(1)加强检验,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准确;

(2)钢筋密集构件应选用细石子混凝土;

(3)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

(4)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 2m ,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

(5)混凝土振捣避免撞击钢筋,施工人员操作时不得踩踏钢筋;

(6)采取有效固定措施避免钢筋骨架上浮;

(7)确保水泥混凝土浇筑方量。

夹层

表现形式:

夹层是混凝土内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凝土或其他杂物夹层,表现形式见图7。

质量通病治理——混凝土外观缺陷

图7混凝土夹层(土工布)

形成原因:

(1)按规范要求应设置混凝土施工缝的位置,浇筑后期混凝土前,未对前期混凝土充分凿毛,也未将前期混凝土表面进行充分湿润;

(2)施工缝处模板上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干净;

(3)连续浇注混凝土时,上层混凝土振捣深度不足,结合面出现松散夹层。

防治措施:

(1)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施工缝表面应凿毛并将混凝土碎屑清除干净;

(2)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洗净;

(3)确保集料符合规范规定要求;

(4)连续浇筑混凝土时,上层混凝土振捣应插入到下层 50~100mm,确保接缝处混凝土振捣密实。

破损

表现形式:

破损表现为表面或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见图 8。

形成原因:

(1)黏模或木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

(2)拆模过早,混凝土强度过低,出现表面受损;

(3)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棱角被碰掉;

(4)后张法梁端部斜交角度小,配筋不当,张拉后边角开裂破损。

质量通病治理——混凝土外观缺陷

图 8 破损表现形式

防治措施:

(1)木模板在使用前应认真清除模板表面水泥浆,均匀涂刷脱模剂,不得使用不平整、有缺陷的模板;

(2)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时,方能拆模;

(3)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分片分块拆模,避免棱角被碰掉;

(4)在混凝土构件安装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成品的保护,防止撞击;

(5)脱模剂应涂刷均匀,避免黏膜;

(6)后张法梁斜交角度小时,应优化配筋设计,避免张拉后梁端边角开裂破损。

表面不平整

表现形式:

表现为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见图 9。

形成原因:

(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未及时找平收光,造成表面粗糙不平;

(2)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被踩踏或碾压,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

(3)模板刚度不足或固定不稳,出现胀模、跑模现象;

(4)模板不平整,或模板内侧表面不在同一平面上。

质量通病治理——混凝土外观缺陷

图 9表面不平整表现形式

防治措施:

(1)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浇筑混凝土后,表面应找平、压光;

(2)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严禁踩踏或碾压;

(3)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4)模板应平整,模板安装后内侧接缝应平顺,不得有错台。

表面不光洁

表现形式:

表现为混凝土表面毛糙,有色差。

形成原因:

(1)混凝土拌和物粉煤灰掺量较多;

(2)混凝土拌和物水灰比较大;

(3)模板内侧不光滑;

(4)未用专用脱模剂;

(5)混凝土振捣不密实;

(6)混凝土养生不规范。

防治措施:

(1)混凝土中粉煤灰掺量不得超过 30%;

(2)采用减水剂;

(3)立模前应对模板仔细检查,不得采用有缺陷的模板;

(4)采用与水泥相配伍的脱模剂;

(5)加强混凝土振捣施工控制,确保混凝土密实均匀;

(6)加强混凝土保湿、保温养生控制。

质量通病治理——混凝土外观缺陷

图10表面不光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混凝土   腹板   水泥浆   孔洞   脱模剂   密实   夹层   蜂窝   通病   石子   钢筋   均匀   局部   缺陷   外观   表面   模板   原因   质量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