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脚趾头被淹?别慌,它已经稳住了上千年


乐山大佛脚趾头被淹?别慌,它已经稳住了上千年

8月18日,一张图片刷屏朋友圈:

乐山大佛脚趾头被淹了!!

作为一个在乐山生活过四年的人,除了震惊还是震惊。

要知道,人光是站在观景台努力摸到大佛脚趾头盖儿,都不是一件踮踮脚就能够得着的事。

网友戏称:

“70年了,大佛也想洗个养生脚”

“感觉自己脚底也凉飕飕的”

“妖水滔天,我佛已经镇不住了”


乐山大佛脚趾头被淹?别慌,它已经稳住了上千年

▲佛系本佛表情包


玩笑归玩笑,但此次暴雨乐山城区灾情形势颇为严峻,大佛脚下又是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之地,大暴雨的持续冲刷真的不会对大佛有影响吗?

别慌,作为一座稳住了上千年的世界最高的弥勒佛像,古代修建的匠人们自有妙招。



01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雕凿在凌云山的崖壁之上,远远望去,乌尤山和凌云山本身就是一尊巨大的天然卧佛。


而人工雕凿的乐山大佛正好处在“巨型睡佛”的腋部深坳,形成了“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宏伟景观。

乐山大佛脚趾头被淹?别慌,它已经稳住了上千年


唐代时,乐山大佛所处之地往往水祸横行,名僧海通和尚不忍瞧见众人受难,遂四处募捐,想要在山岩上临江开凿一座世间最大的弥勒佛像,坐镇三江,护佑众生。

佛像于公元713年(唐玄宗开元初年)开始动工,到公元803年才修建完成,90年间,经历了三代工匠的心血。


远近的能工巧匠争相汇聚在凌云山,一锤子一榔头,千锤万凿,崖壁的石块沉入江底,躲在水底的洪怪想必也会闻风而逃吧。

乐山大佛脚趾头被淹?别慌,它已经稳住了上千年


作为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乐山大佛通高71米,相当于20多层楼;耳长7米,去往大佛借位“摸耳”拍照,祈祷好运,也让旅游者乐此不疲;脚背宽8.5米,脚面甚至可围坐百人以上;手指长8.3米,据说只是修复大佛的一个手指头,一次便用了5000块砖。


站在大佛脚下若你仔细端详,大佛的神态其实是威严中带着慈祥的,虽高,但不会令人生畏。大佛头与山齐,足踏三江,并且双脚呈自然下垂的坐姿,平静而镇定,也给了行船和两岸的人群战胜洪水的勇气。


乐山大佛脚趾头被淹?别慌,它已经稳住了上千年


  

02令人惊叹的技艺之美


数字化建筑时代,我们崇拜一种技术的美,但是能在山上开凿一座高71米的大佛,更多体现出古代建造者们技艺的美。

乐山大佛的发髻非常能体现古代工匠们的精细程度,远看时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际上两者并非一体开凿,而是用岩石逐个镶嵌而成。单块螺髻根部裸露处,有明显的拼嵌裂隙,无沙浆粘接。


乐山大佛脚趾头被淹?别慌,它已经稳住了上千年


古代的工匠们共雕刻了1021个发髻,这是1962年修缮时用粉笔编号数清的。凌云峰脚下,波浪滔天,工匠们需要持续的专注,每一步都异常复杂与精确。在镶嵌完成之后,还要进行粘着。

乐山大佛耳长7米,并非用山石雕刻,而是由木头雕琢而成。工匠们需要在木头里面挖一个近达二十多米的耳朵,还需对耳朵的纹路进行雕刻。


数年前,修缮大佛的工人从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内侧掏出许多腐朽的木泥,证实了南宋范成大在《吴船录》中的记载“极天下佛像之大,两耳犹以木为之”。而隆起的鼻梁,也是以木衬之,外饰锤灰而成。

乐山大佛脚趾头被淹?别慌,它已经稳住了上千年


工匠们就这样一锤一榔,建造出了世界闻名的文化遗产。数字化建筑时代能够轻易完成的工作,在当时却需要工匠们倾注一生的努力。


乐山大佛修建历时90年,他们中的许多人有生之年并不能看到大佛最后完工的样子。但是他们与当代的建造者们一样,依然有着对于建造技艺的匠心与执着。


03延续千年的排水系统


石窟渗水被世界公认为石窟文物的“癌症”,特别是乐山大佛位于三江汇聚之地,古代洪水灾祸横行。因此良好的排水系统在工匠们修筑时,就是必须加以考量的问题。

乐山大佛脚趾头被淹?别慌,它已经稳住了上千年


如果说数字化建筑时代,排水系统就是一座城市的良心,那么乐山大佛的排水就相当于心脏,因为它的存在,才能让乐山大佛完好千年。

乐山大佛的排水系统隐而不见,设计及其巧妙。

工匠们在大佛的正胸向左侧凿出了一道排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胸部背侧两端也各有一个存水洞。

乐山大佛脚趾头被淹?别慌,它已经稳住了上千年


说到大佛头部的排水系统,就更加暗藏玄机了。发髻与头部之间,有多条排水沟纵横相连,洪水可直接通到大佛脚底。


匠人们不但在位于其4层、9层和18层的螺髻中修建有一道用锤灰垒砌修饰而成的横向排水沟,甚至佛像两耳背后靠山崖处,也有人工开凿的洞穴左右相通,既能排水,又完美解决了风化的问题。


乐山大佛脚趾头被淹?别慌,它已经稳住了上千年

同时,大佛的颈部、肩部也各有不同规模的排水洞穴,往下通向大佛衣领褶皱的区域将水排出。

正是匠人们这些独具匠心的设计,组成了乐山大佛独特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暴雨来袭,乐山大佛才能避免受到雨水侵蚀。


04当代建造者们小心守护


虽然乐山大佛排水系统绝妙,但大佛毕竟在风雨中屹立了1000多年。由于常年暴露在外,加上乐山气候潮湿,佛身多处都风化渗水,满目疮痍,大佛胸腹部甚至出现了破损和开裂。


数字化建筑时代,乐山大佛浩浩荡荡的修复工作也在进行当中。

乐山大佛脚趾头被淹?别慌,它已经稳住了上千年


最近的一次修复工作在2018年10月到2019年4月,头戴安全帽的建造者在搭好的钢架中来回穿行,他们小心翼翼地对大佛进行加固,还修复了近200个发髻。

一个完美的建筑,往往是在细节处见真章。古代的建造者们纷纷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乐山大佛在千年前就体现出了独特的智慧。


乐山大佛脚趾头被淹?别慌,它已经稳住了上千年


而当代的建造者,也带着对大佛的敬仰与虔诚的匠心,守护修复着大佛。不同时代的匠人,相隔千年,初心不变。

沧海桑田,大佛见证了人世间多少的悲欢。愿人间如意,国泰民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8

标签:大佛   乐山   螺髻   千年   排水沟   匠人   发髻   工匠   佛像   技艺   洪水   古代   脚趾头   排水系统   建筑   时代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