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人生能够允许1厘米的误差吗?


你的人生能够允许1厘米的误差吗?

电影《致青春》中,陈孝正帮郑微检查作业时,曾义正言辞地说:“建筑物的建造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错,你知不知道你这一小小的错误会导致一栋建筑物的倒塌?”

对陈孝正来说,他的人生是一栋只能建造一次的楼房,必须让它精确无比,不能有一厘米差池。

这个“一厘米”的失误,放在人生中,或许不足以激起多高的浪花,但是放在建筑上,你别说,还真有可能“青史留名”。

01比萨斜塔—

烂尾200年扶正600年

或许因为知名度太高,人们很容易误以为比萨斜塔是故意设计成倾斜的。事实上它从地基选择、设计到一系列扶正措施,都堪称世纪级的工程失误。

你的人生能够允许1厘米的误差吗?

比萨斜塔始建于1173 年,完工于1372 年。智慧工地时代,光建成这座高塔,就耗费了几代建筑师近两百年的时间。

塔楼最初的设计是笔直向上的,但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才建到第3层时,塔身就已经开始歪了。

后来为了补偿之前的重心偏离,建造者特意使塔向反方向倾斜,比如在塔的南面加高石料、改变墙体的厚薄等。可是到1278年,塔楼建造到第7层的时候,塔身反手就换了个方向倾斜,从朝北变成朝南。


你的人生能够允许1厘米的误差吗?


历时两个世纪,等到终于建成之时,钟楼完全背离了垂直的初衷,在倾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紧接着迎接它的,就是长达 600 年的“扶正”史。

智慧工地时代,建造者们为了防止塔下沉,把地基周围的泥土都挖出来,这一挖成功使塔倾斜了2.5厘米。后来人们又将 80 吨水泥灌入塔基,直接导致塔身再次倾斜了 9 厘米。

你的人生能够允许1厘米的误差吗?

此外,大家还采取了些临时措施,比如用钢丝困住塔身,用600吨铅块堆积到斜塔北侧借力将塔身压正,看起来还行,可是就是,额,不太美观。

试想一下,全世界的游客不远万里来到塔前,结果是一群钢丝铜铁,这是浪漫的意大利人万万不能接受的呀。

终于,斜塔项目的工程师 John Burland 教授,受一个九岁小孩的画作启发,想到了能永久扶正比萨斜塔的方案 —— 把斜塔北侧的土掏掉一部分,这样北面的土壤就会下沉,使塔身自动回正。


你的人生能够允许1厘米的误差吗?

其实这个方法早在1962年就有人提出了,可是在当时被瞬间pass了,原因是:没什么技术含量!好吧,小建建只能说句,你们高兴就好。

200年烂尾,600年扶正,最后靠一个9岁小孩子的画作拯救,比萨斜塔的纠偏史也是真的波澜壮阔。

02舞动的格蒂—

旋转跳跃我闭着眼

若论起智慧工地时代,现代桥梁建设最失败的例子,恐怕没有什么能和舞动的格蒂相比了。


你的人生能够允许1厘米的误差吗?

位于美国华盛顿州的塔科马海峡吊桥,于1940年7月1日通车,四个月后戏剧性地被微风摧毁,这一幕正好被一支摄影队拍摄了下来,该桥因此声名大噪。

其实,工人们早在施工过程中就已经感受过摆动了。但是没有办法,因为建桥者就是为了降低造价,才选择了大量的廉价大梁,桥面宽度也从7.6米减到了2.4米。

你的人生能够允许1厘米的误差吗?

等到竣工通车后,桥摇摆得更加厉害,因此喜提绰号“舞动的格蒂”。人们蜜汁自信的认为桥梁的结构强度足以支撑大桥,直到四个月后,微风一吹,轰然倒塌。

你的人生能够允许1厘米的误差吗?


若要问塔科马海峡吊桥的坍塌有啥重要意义的话,那么使空气动力学和共振实验成为建筑工程学必修课应该算一个吧。

03对讲机大楼—

这打光过分了哈

如果说“舞动的格蒂”是太不舍得花钱,那么接下来堪称“死亡之光”的大楼就是砸钱太过了。


你的人生能够允许1厘米的误差吗?

这座位于伦敦芬乔奇街20号的摩天大楼,是金融城三大地标之一,斥资2亿英镑建造。它的造型外观酷炫吊炸天,江湖人称“对讲机大楼”,完全是对周边建筑的降维打击。建好后一切都挺好,市民喜欢,伦敦市长也喜欢。

可是,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大家才发现不对劲。原来整栋大楼的外立面都是玻璃构成的,且设计师特意设计了一定的弧度。

从光学概念上讲,整栋大楼成了一个巨大的凹面镜,大量的太阳光被集中投射到一个很小的区域。


你的人生能够允许1厘米的误差吗?


你的人生能够允许1厘米的误差吗?


传说两千年前,阿基米德曾经用这种方式将罗马舰队点燃,使罗马帝国铩羽而归。

那么这栋大楼汇聚反射的热量到底有多强呢?

大楼的镜面设计将太阳光反射到对面的街道上,众多商家叫苦不迭。店铺内油漆起泡融化、瓷砖破裂,地毯被烧焦。还有一位车主把车停在那儿两个多小时,结果取车的时候发现后视镜及车身外层的胶被热熔。

你的人生能够允许1厘米的误差吗?

如此天然环保的能源当然不能放弃啦,于是乐观的英国人民解锁了新的玩耍方式,煎鸡蛋!看到这滋滋滋的鸡蛋瞬间熟了,你馋了吗?

04Intempo大楼—

我很高,但我忘记装电梯

在西班牙贝尼多尔姆市,有一座傲然屹立的双塔建筑Intempo大楼。它高200米,有47层,号称欧洲最高的住宅楼。可是它只有下面的20层有电梯,剩下的27层需要一步步爬楼梯上去。


你的人生能够允许1厘米的误差吗?

原来这座大楼由加利西亚银行出资建造,只打算修20层,目的是通过这栋豪华建筑向世界展示,他们已经成功走出了经济危机。可是怕啥来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开发商破产了,这个项目便被另一家银行接手,建造经费也大大缩水。

智慧工地时代,开发商将原本的 20 层公寓楼增建到了 47 层,所容纳的住户从 120 户左右变成了 296 户。可是当大楼修到94%的时候,大家才突然意识到,哎呀,好像忘了装电梯了。


你的人生能够允许1厘米的误差吗?

©动画来自《没头脑和不高兴》


发生这样的事情,大家大眼瞪小眼,最后大楼的建筑师们来了个集体辞职,拍屁股走人了。

据说这栋大楼 10 年之间只卖出了 94 间房,小建建想想也是,电梯都能忘,谁知道建造的时候有没有忘记其他重要的东西呢?豪华是一回事,但是保命最重要啊!

05“一厘米”的失误—

纠正它有多难

智慧工地时代,我们生活在一个被建筑包围的世界。一个办公空间,一个居住之地,一个游乐场所,给了我们生活的安全感。

这份安全感是由无数的建造者共同守护的。一栋建筑从跃然纸上到真正实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其中的任何一环有误,哪怕是一厘米的失误,都会影响到建筑实际的呈现。

你的人生能够允许1厘米的误差吗?

设计者会因为那一点点的不完美彻夜伏案修改,建造者为了追求完美孜孜不倦。人生有时候的失误或许会为我们带来别样的风景,但是建造之路却容不得一丝马虎大意。

请珍惜建造时的这份热情与偏执,它终将让建筑闪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华盛顿州   打光   小建   斜塔   伦敦   吊桥   塔楼   画作   地基   误差   工地   大楼   电梯   智慧   建筑   人生   时代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