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水—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玩水”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玩水—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图片来自网络

之前和大家聊了一下沙坑训练的事,从留言来看大家都挺感兴趣的,只不过这大热天的,想到沙坑难免有酷热难当的感觉,所以今天聊点凉快的,聊聊运动员是怎么“玩水”的。

我们在训练的时候会有水中训练的安排,一般情况下是针对有伤在身的队员进行的康复手段。相比于在地面上训练,在水中训练因为水的浮力和缓冲,做动作时对关节的冲击会减轻很多,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这个很好理解,你在地面上高高跳起落地时脚踝膝盖受到的冲击,和你在游泳池里做相同动作受到的冲击区别很明显,我相信大家都有类似的体会。

水中训练对保护运动员很有帮助,但毕竟受条件限制,很难保证经常训练,所以一般就是受伤的运动员进行康复训练时进行,但遇到训练地条件比较好的,水中训练也会成为日常训练的一部分。比如2011年我们在青岛集训,当时集训基地有一个专门的康复训练池,不仅有训练用的水池,还有相关的测试仪器,对训练者的力量、动作、心率进行即时的检测。那是我第一次尝试水中训练,和徐晨一起,训练的内容是高抬腿、前进跨步,以及一些移动类的专项动作。刚开始我还觉得特别新鲜、好玩,但是越练觉得越累。水中的浮力是可以减轻一些压力,但是水中的阻力对于完成动作来说是很大的挑战,而且这过程当中会出现身体和意识“分离”的情况,大家习惯了在地面上做动作,基本上只要发力了,动作速度就会以自己想要的程度提升;可是在水里,发力的程度和你预想的速度提升程度完全不成比例,就会出现脑子和身体“脱节”的情况,这也是一种消耗。一堂训练课也就40分钟左右,但是累的程度远远超出我的想象,不过训练完对心肺能力的提升感觉是很明显的。

很多球友喜欢游泳,所以这里我用游泳来做个对比。游泳是尽量避开前进的阻力,获得更快的速度,而我们的水中训练是主动找阻力,阻碍动作的完成从而起到提升的作用,有兴趣的朋友下次游泳的时候可以感受一下,把游泳的动作要求全部反着来,大概就能有水中训练的感觉了。

对于运动员来说,“玩水”不仅仅是训练,在放松中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比如说我们在训练结束之后,就会通过泡冷水池,或者冷水热水轮流泡来缓解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我们队医就做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泡冷热水就像挤海绵,冷水让肌肉收缩,热水让肌肉舒张,这个过程能让血液循环增加,帮助恢复。

我在江苏队的时候,游泳队有冷水池,朋友带着我去试了几次,水温也不是特别低,泡完之后确实很舒服,但那就是偶尔去一下,没坚持。后来到国家队,2007年左右训练局有康复中心了,就有冷热水池子让大家放松。训练完一去,哪个项目的的运动员都有,都挺喜欢泡冷水池的,冷水有助于伤处消炎止痛,这和训练完敷冰袋是一个原理,同时有助于恢复疲劳,大家都意识到这个方法很有效。现在是习惯了,但是我在国家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泡冷水池,真的太刻骨铭心了。

那次是体能教练麦克带着我和徐晨,训练完后到乒乓球训练馆那边的一个冷水池,本来水温就很低,而且那个池子里还加了冰块!不夸张的说,规定泡5分钟,但是我进去30秒就想逃,那种你需要动员全身的力量去对抗冰水的感觉,真的是太难受了。不过必须得说,效果确实不错。

在我们中国人的养生观念里,运动后身体很热的情况下,不宜马上接触冷水。不过外国人好像没这说法,我记得有一次我到丹麦比赛,受了点皮外伤就去当地医院,看到一个小孩发烧39度,按照我们的习惯,这个时候要休息,要保暖,把汗发出去。结果当地医生让小孩头上贴个冰贴,然后在一间开着窗子的房间里自己玩。当时是冬天,丹麦的冬天可是真冷,这样降体温的方式真的让我觉得不能理解。但是后来在训练过程中接触到更多西方的训练康复理念,会觉得中西方思维上的差异非常明显,但是中西方不同思维的碰撞和融合对于体育领域来说是非常有促进作用的,比如我们今天聊到的“玩冷水”,这就是我们接受西方思维的一个例子。对于运动队来说,无论是中式思维还是西式思维,都要善于提取其中的精华部分,帮助我们变得更好。

当然,对于业余球友来说,上述的东西如果想尝试,请务必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丹麦   沙坑   浮力   中西方   水池   阻力   冷水   运动员   水中   游泳   思维   程度   作用   动作   轻松   感觉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