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环线(5)河西第一隘口 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关

Day 5:张掖-嘉峪关

路程不算远,240公里左右,从张掖行至嘉峪关。

西北大环线(5)河西第一隘口 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关

下高速后,到达入住酒店,午饭完毕,前往嘉峪关景区。西部的阳光,真是炽热,下午将近五点,阳光依旧火辣。在购票入景区之前,有个园子,有林则徐雕像,以及他的《出嘉峪关感赋》,还有邓小平的题词“爱我中华,修我长城。”

西北大环线(5)河西第一隘口 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关

林则徐去西域时,路过嘉峪关曾写下《出嘉峪关感赋》三首,其中一首诗云: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

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

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西北大环线(5)河西第一隘口 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关

西北大环线(5)河西第一隘口 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关

西北大环线(5)河西第一隘口 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关

从此园出来,我作为此次出行的家庭团团长,给大家发嘉峪关门票咯!

西北大环线(5)河西第一隘口 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关

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是明代长城沿线建造规模最为壮观,保存程度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是明朝及其后期各代,长城沿线的重要军事要塞。

西北大环线(5)河西第一隘口 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关

长城博物馆也在嘉峪关景区内。馆内以“伟大的长城”基本陈列为主体,分“春秋、战国长城”,“秦、汉长城”,“北魏、隋、唐、辽、金长城”,“明长城”四部分,集中国史学界、文物考古界半个多世纪以来的长城研究成果于一体,将从战国直到明代,上下三千年,纵横十万里的长城构筑史。

西北大环线(5)河西第一隘口 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关

西北大环线(5)河西第一隘口 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关

出了博物馆,进入嘉峪关,嘉峪关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成重叠并守之势,壁垒森严。与长城连为一体,形成五里一,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嘉峪关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在戈壁荒漠上用黄土堆砌起来的城关,映入眼帘的都是黄土色。实际上也的确是这样,主要是以黄土夯筑而成,只有四侧以砖包墙,雄伟而坚固。

西北大环线(5)河西第一隘口 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关

西北大环线(5)河西第一隘口 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关

站在嘉峪关脚下,它的雄伟让我震撼,它的气息让我触摸到六百多年前的历史,毋庸置疑,嘉峪关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西北大环线(5)河西第一隘口 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关

西北大环线(5)河西第一隘口 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关

西北大环线(5)河西第一隘口 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关

西北大环线(5)河西第一隘口 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关

西北大环线(5)河西第一隘口 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关

西北大环线(5)河西第一隘口 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关

西北大环线(5)河西第一隘口 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关

戈壁滩上的嘉峪关,在夕阳下熠熠生辉。

西北大环线(5)河西第一隘口 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关

出了关门,塞外的广漠,茫茫一片。

西北大环线(5)河西第一隘口 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关

这个视角, 可赏关里关外。

西北大环线(5)河西第一隘口 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关

西北大环线(5)河西第一隘口 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关

西北大环线(5)河西第一隘口 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关

西北大环线(5)河西第一隘口 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关

关内城墙上还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共十四座。内城有东西两门,东为“光化门”,意为紫气东升,光华普照;西为“柔远门”,意为以怀柔而致远,安定西陲。这里的城砖保留着最原始的气息,丝毫没有挪动过,至今仍然流传着“定城砖”的神奇传说。

落日余晖笼罩整个关塞,四方四棱的结构,被镀上一层金色,更显坚固。

西北大环线(5)河西第一隘口 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关

西北大环线(5)河西第一隘口 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关

西北大环线(5)河西第一隘口 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关

作为一名游客,一名置身于城楼之间,触摸着几百年古砖的观光者,你会在瞬间感觉很真实,似乎历史就在眼前匆匆流过,而明天似乎又要在这里为了倾听历史而留步。

Day 5 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嘉峪关   金长城   定西   斜压   张掖   河西   隘口   雄关   长城   景区   环线   沿线   雄伟   明代   黄土   坚固   战国   军事   旅游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