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游碛口古镇诗文赏析

诗/文/图/摄影:莫国良

七律·游碛口古镇(平水韵)

龙腾虎跃走西口,青瓦残垣古镇留。

千载沉浮商贾路,晋东小曲陕西悠。

堰塘坝上浪淘尽,日照高坡龙卧湫。

脊骨鳞波寻辙迹,白云仙驾已东游。

戊戌年丁巳月庚申日写于山西碛口古镇

七律·游碛口古镇诗文赏析

七律·游碛口古镇诗图

诗/图创作背景:

有驴友邀约跟随旅行社去山西、陕西黄河长城寻根游。游览至晋西吕梁山西麓的碛口古镇,由此写下了《七律·游碛口古镇》的小诗以供观赏。

碛口古镇资料介绍:

“碛口位于黄河晋陕峡谷中部,临县城南48公里处,南临著名的孟门古镇,因黄河大同碛而得名。黄河由北而来,湫水从东而至,卧虎山横亘镇北,黑龙庙雄峙河东,山环水抱,阴阳交会,山的气势,河的雄浑,形成了“虎啸黄河,龙吟碛口”的壮丽图景。

在明清至民国年间凭黄河水运一跃成为我国北方著名商贸重镇,西接陕、甘、宁、蒙,东连太原、京、津,为东西经济、文化之枢纽,享有“九曲黄河第一镇”之美誉。

碛口的繁荣缘于大同碛的惊险,大同碛号称“黄河第二碛”,是一段近500米长的暗礁,落差10米,水急浪高,船筏难以通行,碛口遂成为黄河北干流上水运航道的中转站,并由此而得名。”

诗词释义:

首联:龙腾虎跃走西口,青瓦残垣古镇留。

由山西前往蒙古淘金的商旅都会在在这里逗留。由此,在碛口古镇留下了很多青瓦雕楼以及废弃的残壁。

“龙腾虎跃”暗指走西口的精英商旅,群英荟萃;“走西口”山西人去包头淘金,这里也是山西地界的最西面,从这里横渡黄河进入陕西可以直达包头。由此,这里也就形成了现代古镇的活化石。

七律·游碛口古镇诗文赏析

龙腾虎跃走西口


七律·游碛口古镇诗文赏析

青瓦残垣古镇留

颔联:千载沉浮商贾路,晋东小曲陕西悠。

(古镇)记录了千百年来的的商旅的兴衰历史,在黑龙庙里的戏台上唱山西的民谣,那么在黄河西岸的陕西黄土高坡上会悠扬畅享。

“沉浮”,兴衰;“商贾路”,商旅的历史;“晋东小曲”泛指山西的民间小调。

七律·游碛口古镇诗文赏析

千载沉浮商贾路


七律·游碛口古镇诗文赏析

晋东小曲陕西悠

颈联:堰塘坝上浪淘尽,日照高坡龙卧湫。

(竖日河道观日出)黄河河道上的上游堰塞湖波光潋滟,不见了黑、白双龙戏水的浪花滔天。一轮红日从黑虎岭上升起,照在了黄土高坡(或许是吕梁山峦)上,折射在堰塞湖的水道上五彩缤纷。

“堰塘坝上”是指黄河的堰塞湖;“龙卧湫”是指堰塞湖里深锁着飞龙,称之为“龙卧湫”也不为之过。

七律·游碛口古镇诗文赏析

堰塘坝上浪淘尽


七律·游碛口古镇诗文赏析

日照高坡龙卧湫

尾联:脊骨鳞波寻辙迹,白云仙驾已东游。

(闲逛在黄河河道里)在旭日阳光折射下,河道上细流激荡,水光粼粼衍色出耀眼的光芒。仿佛自己就是骑在龙的背脊上寻找着这里曾经辉煌的遗迹。当然这里肯定是找不到了,他们的辉煌早已驾着白云向东飞去。河滩上只留下了大浪淘沙的碛石。

“脊骨鳞波”是指河道上细流激荡,水光粼粼衍色出耀眼的光芒;“辙迹”是指历史车轮轨迹。

七律·游碛口古镇诗文赏析

脊骨鳞波寻辙迹


七律·游碛口古镇诗文赏析

白云仙驾已东游

创作手法:

小诗托景抒情,拟人拟物歌颂了华夏民族的起源的伟大。同时,也期待华夏民族的再次雄起。

以上仅是本人个人观点。不当之处,万望赐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青瓦   古镇   小曲   鳞波   塘坝   日照   龙腾虎跃   脊骨   黄河   高坡   商贾   山西   陕西   诗文   河道   商旅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