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诞为什么总被传离婚?

李诞为什么总被传离婚?

什么是“对的人”?


这两天,李诞又双叒叕被传婚变了。


起因是他在综艺节目里说了一句话:


“「结婚离婚我说了算」,这个主题由我来说,真是充满了讽刺。"


此话一出,当即引发热议,吃瓜群众对诞总的婚姻状况简直操碎了心。


李诞为什么总被传离婚?

李诞为什么总被传离婚?


李诞的婚变传言,实际上和今年三月份一系列事相关。


那时候两人注销了合开的公司,黑尾酱把微博设置成了半年可见,在ins上的更新变成了一个人或者与闺蜜游玩散心的状态。


之前隔三差五秀个秀恩爱的两人,已经很久没有亲密同框,李诞又先后爆出在街上被女生摸脸和与女生玩密室逃脱直到凌晨,加之被扒出的种种对婚姻的悲观言论,蛛丝马迹串在一起,引发了网友对他们婚变的猜测。


李诞为什么总被传离婚?


他在《候场》里写道:“无论我多么讨厌婚姻,跟你在一起总对的。”


然而,这个世上,真的存在那个“对的人”吗?



谈到婚姻和爱情,人们常用的一个词是“般配”,并把“般配”的那个TA叫做“对的人”。


“我们与生俱来就会寻找,与自身信仰相契合的证据,且会相信我们愿意相信的东西。”哈佛大学教授尼科尔斯如是说。


求同排异,是刻在人类骨子里的本能。


就算暂时没有在爱情中找到“对的人”,我们也倾向于去寻找与自己志趣相投、心心相印的那个。


你是天津球迷,我说国安傻哔,话题瞬间搭建完毕,确认过眼神,你就是对的人。


“对的人”聚在一起,就像宇宙间漂泊的碎石形成了星系,圈子就这么形成了。



“错的人”,才是人生的解药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儿曾经提出过这样的理论:“个人通过寻找配偶,来达到效用最大化。”


这个“效用”,不止是物质层面,更包含了自我成长。


如何达成效用最大化呢?


答案就是“错的人”。


比如乖乖女和坏小子,外向者和内向者,老好人和心机婊。


比如梁朝伟,和刘嘉玲。


曾经,梁朝伟和张曼玉是无数人“完美爱情”的投射。文艺男神和气质女神,“总是最登对”。


然而,梁朝伟舍却了世人眼里“最登对”的张曼玉,跟“大俗人”刘嘉玲一起,携手走过二十多年的风雨,把所有的质疑都踩得粉碎。


李诞为什么总被传离婚?


为什么是刘嘉玲?


梁朝伟说:“嘉玲就是我的驱魔人,当我听到她的笑声,听到她对我说话,我就知道我已经回到了现实之中。”


而梁朝伟缥缈的文艺气质,也给接地气的刘嘉玲,一份仰望天空的可能,和一个坚实的避风口岸。


心理学家荣格提到过,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外显的人格,而和这个人格对立的,就是“阴影”。


就像硬币,你看到正面,就必然存在一个藏起来的背面。


阴影中是我们想要藏起来的,无法触碰的自己。


比如梁朝伟,他曾是一个调皮快乐的小孩,但7岁时,爸爸一句话没说就走了,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好躲在卫生间,在镜子前自言自语,从此变的敏感自闭,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那个调皮快乐的小孩,自此藏起来不见天日。


沉默寡言是内向者的人格面具,对外面世界的渴望,就是他的阴影。


而一个嘻嘻哈哈的外向者,比如刘嘉玲,他们看起来朋友遍天下,却往往难以真正敞开心扉。不断向外寻求更多链接,在繁华热闹里纵情嬉戏,也不过是为了逃避内心那个不安的孤独小孩。


李诞为什么总被传离婚?


外向者和内向者,看似是永远不可相交的“错的人”。


实则在灵魂层面,互为人格面具和阴影。


在外向者刘嘉玲的帮助下,内向的梁朝伟不再沉溺于多愁善感,而是长大;而因为有了梁朝伟,刘嘉玲也可以不再长袖善舞,而是学会做个小孩,接纳不被允许的脆弱。


还有乖乖女和坏小子,理性者和感性者,焦虑型依恋和回避型依恋……



一个“错的人”,就是自我成长的药引,它能帮我们看清人生的真相,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找到另一种可能性


那么,如何通过错的人,找回对的自己?


最重要的,是转变认知。

不要排斥“异己”,而是学会把不同当做资源。


创业圈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


团队内部讨论的时候,如果两个人的意见总是一致,说明其中至少有一个人是多余的、可以去掉。


然而人们常常忘记了这一点,组建团队的时候,一味地根据喜好和认同感吸纳团队成员。


创业如此,婚姻、生活,又何尝不是这样?


潘石屹的妻子张欣,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


“他能教会我许多东西。我一直在国外生活,对国内很多东西都不懂,而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企业家,我希望未来能在中国发展,那么他就是我现成的又具有实际经验的老师。我觉得这个婚可以结,退一万步说,即使失败了,我也会从这个婚姻中受益。”


毕竟,想要成长,就得去经历和体验,重点不在多,而在不同。不同不是相处的障碍,而是拓展人生边界的宝贵资源。



然后,彼此学习,甚至是学习那些你讨厌的部分。


比如,你是个付出型的人,就要学会“错的人”的自私;

比如,你是清高雅致的人,就去学“错的人”的接地气;

比如,你是冷静自持的人,就去学“错的人”的情绪失控……


这不是自找麻烦,而是在面对那些你不断压抑的、“阴影”的自己,是挣脱束缚住你的蚕茧,在用最有效便捷的方式学会自我接纳,变得完整。


当然了,“对的人”固然束缚了我们迈向更广阔的的世界,但书单君并不是说,我们当下就要远离对的人,走出心理舒适区。


毕竟,茧房也可以成为一座自我孵化的温室,一层自我保护的盔甲,一个充满归属感的家园。


从精神分析理论的角度来看,对的人,对的圈子,信息茧房里的网络世界,都是一个“过渡性空间”。它提供了现实世界里最稀缺的看见和认同,让我们在集体的行动里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和价值。


在这个过渡空间里,我们可以整合破碎的自我,重建跟自己的链接。


只要,不被这茧里的声浪裹挟。


文章来源:书单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加里   贝克   般配   效用   调皮   面具   人格   阴影   小孩   团队   婚姻   自我   人生   爱情   旅游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