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乡15元一根的烤肠真的贵吗?

2013年雪乡被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带火以后,迅速招揽了一大批顾客前去游玩。

雪乡15元一根的烤肠真的贵吗?

然而因为连爆宰客的消息,持续火了一整个冬天,前几年又因为“明码标价”,继续持续他的火热态势。

雪乡15元一根的烤肠真的贵吗?

2017年,一篇名为《雪乡的雪再白也掩盖不掉纯黑的人心!别再去雪乡了!》的文章,道出了无数人的心声。

文章内老板豪横的说:“我就是王法”,简直嚣张到不行。文章一出引出无数人共鸣,留言区里有许多人晒出自己惨痛经历。

雪乡15元一根的烤肠真的贵吗?

还有一段导游音频也随之被曝光:“一年十二个月,他只营业三个月,九个月磨刀,三个月宰羊,谁是羊啊,大家都是羊。

雪乡15元一根的烤肠真的贵吗?

2020年,雪乡又被爆出一根烤肠卖15元,被网友推上热搜,在互联网上迅速发酵被各路媒体大V转发、批评。

接下来,各大媒体纷纷瞬间跟进,无缝连接,将黑龙江雪乡推进了负面新闻的风暴之眼——看起来就像有预谋的舆论迫害一般。

《黑龙江日报》对这种针对雪乡的不正常网络现象,发文反击,大概的意思是说:

雪乡的这根烤肠贵,但符合市场规律,有稀缺性。它贵,但不是天价。泰山顶上的矿泉水也贵,因为这是稀缺性决定的。

至于有些“喷子”和“键盘侠”,从一根烤肠开始无限联想,编造故事抹黑雪乡,嫁接无关丑闻恶意针对黑龙江,我们不会答应,必要的时候会用法律维护声誉。

《黑龙江日报》的愤怒,实际是东北人民对于偏见与恶意诋毁的正面回应。

《黑龙江日报》的愤怒,并非针对视频发布者,而是针对一系列不可控的谣言与网络“地域黑”现象。而一个已经整改合格的优质景区,因为一个莫须有的“天价”风波,被抹黑,被造谣诋毁,被“按在地上摩擦”,“往死里整”,任谁都意难平。

也有人批判《黑龙江日报》不会说话,“好大的官威啊”、“赤裸裸的威胁语气”、“就这态度,求我去我也不去”。

也有网友表示理解,“虽然贵却明码标价,在恶劣天气下成本本就不低”。

雪乡15元一根的烤肠真的贵吗?

15元一根,贵是肯定的。

但综合雪乡的景区特质、物流难度、人力成本、市场规律的稀缺性原则,雪乡的商品定价可以说很公道了,并不存在“天价”一说。

也有一些网友认为,和迪士尼的物价没法比,起码雪乡是良心的了,允许自带食物。

2018年丽江“奇葩”客栈跟客人说,“蚊子是养的宠物,熏死一只100块钱”,虽然很多人不记得,但当时却是引起了网友们的口诛笔伐,情况不亚于对雪乡的讨伐。

旅游圣地三亚,被网友戏称:“有钱人去三亚,没钱的才去马尔代夫”。

通过雪乡这次事件我们不难看出中国旅游业的一些现状

1.中国旅游业需求量大,可供游客选择量较少,提起东北大多是人只能想起哈尔滨雪雕、雪乡。当一个地方出名时旅游资源就会被过度消费。优质的服务在大量需求下无法体现竞争优势,逐渐被劣质服务替代。

优质正规的服务,成本高利润少,相较于宰人的旅店用更低成本得到更多利润,代价就是消耗大家对公共资源的口碑。虽然口碑下滑但在稀缺资源下还是会火爆,就像迪士尼一根鸡腿70元,但还是有源源不断的饿旅客来此。只有今后不断开发同等资源稀缺度才会下降。

2.旅游资源开发不成熟。

大多数旅客只是抱有我来过得心态,并不是因为旅游而旅游。旅游资源会在这种条件下转换为一次成型旅游消费,让人没有兴趣再来。大家还是希望通过流量获得利润而不是通过质量,相较于流量来说质量的所付出的成本更大。也就催生了旅游景点大量宣传,而不是提高自身服务质量。一个成熟的旅游景点是很少宣传的:长城、布达拉宫等等。

雪乡的人大部分会享受到稀缺资源带给他们的利润,物价上升也会有人去,即使当地人道德水平下降也无法否认经济上的发展。

现下对于雪乡的整改,市场不应该完全监制,当地政府提升管理水平才是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现下   豪横   马尔代夫   旅游   黑龙江   景区   旅游资源   旅游业   中国   旅客   黑龙江日报   利润   成本   网友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