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旅游广告,又多起来了

鼠年春节“彻底绝迹”,跨省游放开“初步复苏”;新年元旦“再次归零”,就地过年“零零星星”;牛年春节之后,慢慢又开始多起来。朋友圈的旅游广告,恰如中国旅游业的一张晴雨表,从“无比厌恶”到“有点想念”,这就是所谓的“希望”吧。

01

发现了吗,春节之后,朋友圈旅游广告,多起来了。

朋友圈旅游广告,又多起来了

起初,一整天,偶尔刷到一张旅游海报;几天后,刷到两三张;过几天,隔个把小时,准刷到一张;今天,随手一刷,就是一张。

原本以为,只是个例。毕竟,劲旅君作为旅游行业长期观察者,朋友圈有大量从业者,看到旅游广告的几率,原本就比大家高。不过,客观分析,每个人朋友圈的旅游广告,的确是在慢慢多起来了。

“旅游广告来了!”

2月23日,农历正月十二,苏檀儿发了一个朋友圈,并放出了牛年第一波旅游广告——4张海报,涉及海南、厦门、云南三条线路。

作为东北最大城市的一名老旅游销售:

一天之前,苏檀儿朋友圈还好似微商摊位,充斥大量进口商品广告,产品覆盖保健品、海外化妆品、进口零食等。

一天之后,苏檀儿朋友圈立马转换风格,旅游广告替代进口商品,源源不断发布,上雪乡玩雪、去婺源赏油菜花、赴海南赶海……这股热闹劲儿,恍惚间,让时间回到了2019年那个红红火火的旅游业。

02

朋友圈旅游广告,是旅游业晴雨表。

2020年春节之前,苏檀儿朋友圈雷打不动全是旅游广告。没想到,一场疫情,公司旅游业务停摆长达半年,她的朋友圈也“哑火”了。

直到6月,苏檀儿朋友圈“满血复活”,海量进口商品广告开始刷屏,这源于她们公司业务调整,利用此前海外旅游资源,建立起自营进口商品供货渠道。公司把原本的旅游咨询大厅改成了进口商品超市,所有员工,不管是旅游计调,还是财务会计,特别是旅游销售们,全员转行做微商,朋友圈卖货。

去年8月,跨省游放开,但苏檀儿朋友圈旅游广告并不多,只能算是进口商品广告中,偶尔夹杂着旅游广告。

“当时我们恢复了国内游业务,坦率说从8月到12月,旅游产品销售的并不多,一方面是旅游产品本身少,另一方面是当地消费者出游意愿不高,所以我们还是以卖货为主,夹杂着卖旅游产品。”苏檀儿直言。

她原本期待元旦春节的旅游旺季能够让行业复苏更快,没想到石家庄疫情和哈尔滨疫情,直接让当地旅游业二度歇菜,自己也只能继续在朋友圈干微商,做卖货郎。

直到今年2月23日。

苏檀儿所在公司2月底组团业务全线恢复,尽管3月是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淡季,但是组团业务恢复短短一周,就收了十来个长线客源,让所有人颇为欣喜。

劲旅君观察到,春节之后,一大批旅企已然伺机快速复工,利用淡季时差,重整队伍和产品,谋求在清明和五一小长假打个漂亮仗,为下半年翻身做准备。

而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效果就是:

朋友圈旅游广告,多起来了。

朋友圈旅游广告,又多起来了

03

朋友圈旅游广告爆发,前提是国内疫情防控的高效,推动力是旅游业按奈不住的复苏热潮,本质上是消费者压抑已久的旅游消费冲动。

春节前后,几个疫情防控的好消息相继出现:

2月22日,全国疫情中高风险区全部清零,犹如一针强心剂,刺激旅游业和消费者出游热情。

3月1日,钟南山透露,到今年6月,中国新冠疫苗接种率计划达到40%,距离群体免疫向前一大步。

旅游复苏的好消息也不断传来:

2月22日,《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判断,预计2021年国内旅游人数41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3万亿元,同比增长42%和48%。

2月25日,文旅部发布春节七天全国旅游数据显示,全国国内旅游达到2.56亿人次,恢复至疫情前同期75.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011亿元,恢复至疫情前的58.6%。

3月1日,《世界旅游经济趋势报告(2021)》预计,中国领衔的亚太地区将是全球旅游也复苏最快的区域,中国也连续三年稳居全球T20国家(全球旅游总收入排名前20位的国家)次席的位置。

朋友圈旅游广告,又多起来了

疫情向好和旅游复苏加速,刺激消费者出游热情不断高涨,劲旅君此前采访多位旅游从业者,他们大多预判,今年清明节和五一小长假,势必将迎来一波国内旅游高潮,华南、华东和西南地区的旅游高潮或许来的更早一些。

苏檀儿公司组团业务刚刚恢复,很多南方地接社的产品信息第一时间就送到了旅游销售手里,3月江西婺源的油菜花之旅、厦门和三亚的度假产品以及云南传统长线观光产品,当地从业者早已准备就绪,就等组团社带客过来。

04

透过朋友圈日益增多的旅游广告,我们还洞察到两个新趋势:

消费者旅游欲望强烈,但真正转化为行动,尚有一个缓冲期。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旅行社“只赚吆喝不赚钱”。苏檀儿长期服务本地消费者,尽管她在朋友圈发的旅游广告很多,前来咨询的老客户也不少,真正下单的却不多。

“大家还在观望。”

苏檀儿分析,一方面消费者对于出游的安全性等依然有顾虑;另一方面,疫情造成的经济震荡,让大家荷包收紧,对旅游这种非必要支出决策周期拉长。

“再加上出游习惯影响,东北很多消费者习惯下半年出游,暑季和十一是集中出游期,所以对于我们而言,还要坚守半年以上,才能迎来一个业绩小高潮。”

宁毅在天津运营一家旅游门店,他在春节之后陆续接待了十几个消费者,组了3个长线团,卖了几个周边游产品。不过他对于未来半年依然持谨慎态度。

“最近都是以相对低价的旅游产品销售为主,消费者试探心理明显。清明和五一,或许会有更多客单价较高的品质旅游产品销售出去,我们的利润才会有明显提升。”

出境游复苏迹象明显,尝试性产品已经上市。尽管文旅部尚未放开出境游政策,有些涉及出境游的目的地、机票、酒店的产品开始出现在旅游广告上。

首当其冲的是澳门旅游产品,作为目前中国唯一对内地开放的出境游目的地,自2021年2月23日零时起,所有入境澳门的人士无须因曾在14日内前往内地任何地方而接受医学观察或自我健康管理,因此,今年澳门势必将更加火热。

一批针对留学生的出境签证、酒店和机票产品最近也悄然上市,尤其是新加坡中转赴美的出境产品,颇受欢迎。

不仅如此,中国旅游研究院日前释放出“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有望在下半年有序启动,全年恢复至疫情前三成左右;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渴望同比增长达七成。”的明确信号,意味着在大环境稳定的前提下,下半年出境游政策有限制的放开成为必然,给予市场极大信心。

综合判断,2021年,中国旅游市场的复苏,将比预计来的更快。

正因如此,无论是消费者,还是从业者,对于曾经“无比厌恶”的朋友圈旅游广告,或许今天还多少“有点想念”,毕竟,这一张张小小的海报,也是所谓的“希望”吧。

(文中苏檀儿、宁毅均为化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旅游   朋友圈   广告   进口商品   澳门   劲旅   业者   疫情   旅游业   中国   国内旅游   消费者   春节   业务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