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被分为三重空间,人、神、鬼三界共存,其实与一河一山有关

泰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山”,也是中华历史名山。泰安,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因“泰山安天下安”寓意国泰民安而得名,与泰山山城一体。泰山之所以“五岳独尊”,成为“五岳之长”,最主要原因是它的人文文化和民俗文化。人文文化起始于夏、商、周时期,当时就有72位古帝王前来祭祀。后,史料中明确记载了自秦始皇始共12位封建帝王前来封禅祭祀。民俗文化最早可追溯到汉代时期的“泰山治鬼”说,道家更将此说附会到释家阎罗王身上,使泰山神变成了阎罗王。

泰安被分为三重空间,人、神、鬼三界共存,其实与一河一山有关


泰安城被认为是独具“三重空间”的神奇的地方,人、神、鬼三界共存。其实这来源于一块石碑-《神宝寺记碑》,系唐开元二十四年(736)立,因位于长清区小寺村神宝寺内而得名。后该庙损毁。为加强文物保护,l983年10月,政府将此碑被移至岱庙碑廊内存放。该碑文记载,泰安城分三界,红门至岱顶系天庭,奈河东为人间,奈河西则是地狱。形成天上仙境、人间闹市、阴曹地府的三重空间。其中阴曹地府存在的依据就是一山、一河,即渿河、蒿里山。

泰安被分为三重空间,人、神、鬼三界共存,其实与一河一山有关


渿河

渿河位于市区中部,全长约13公里,上游为泰山西溪,其发源于岱顶西南诸河谷,群流汇集后绕拦住山下,经中天门黄岘岭西顺势而下,至大众桥,此段为上游,又称为泰山西溪。河水经大众桥下大石峡,过天外桥,曲折盘绕,穿过泰安市区一路向南流淌,至灌庄处流入泮河,此段为下游,称为渿河,其名由“奈河”二字演化而来。清顾炎武曾说:善人死后,魂归西天有河相隔,幸有桥可渡。恶人到河,不得过桥,徒唤奈河(无可奈河之意),因此此桥名为“奈河”桥。

泰安被分为三重空间,人、神、鬼三界共存,其实与一河一山有关


古时因泰城缺水,渿河之水就成为了居民的主要水源。就是旱季断流时,河床地下水也能满足居民饮水需要。前几年,渿河水质污染严重,经常漂浮大量垃圾,甚至堵塞河道。现当地政府已加强清淤、治理工作,又在渿河两岸分段建设了公园,水又变得清澈了。但见长廊高亭耸立,溪流潺潺奔流,绿树随风依依,花草吐露芬芳,吸引得广大市民、游客前来观光休闲,成为市区著名游览胜地。

泰安被分为三重空间,人、神、鬼三界共存,其实与一河一山有关


蒿里山

渿河在蒿里山东侧流过,山北有鬼仙洞,山南有森罗殿及七十五司地狱等神塑,栩栩如生,如阴曹地府般让人心惊胆战,后皆毁于战乱。历代帝王封禅祭祀泰山,在岱顶祭天,在蒿里山(社首山)禅地。蒿里山下原有阴司庙,庙东河上有十二孔长桥,名为奈河桥,现具体位置众说纷纭,还需要进一步考证。到蒿里山祭祀沿途必经奈河桥,等于走了一趟阴间,又回到了阳间。人死后,魂归蒿里,因生前已到此祭拜过,就可免遭恶鬼欺凌之苦。古时来泰山祈福的百姓也是同样的路线,必到奈何桥上走一走。

泰安被分为三重空间,人、神、鬼三界共存,其实与一河一山有关


泰安之所以有鬼都之说,原因还是在于人们对泰山主生死、治鬼的崇拜,是把泰山当成了地狱的代名词。作为山东省旅游名城之一的泰安市,其主要旅游资源-泰山的开发已颇具特色,“天上仙境”成效斐然。新修建的作为“人间闹市”区的岱庙广场宽阔平整,也已初具规模,受到了各地游客的青睐。而“阴曹地府”区的蒿里山却至今不见动静,相信不久的将来蒿里山将建成“阴曹地府”鬼神文化为代表的特色景点,真正恢复泰安的“三重空间”!

泰安被分为三重空间,人、神、鬼三界共存,其实与一河一山有关


你知道渿河、蒿里山吗?你认为如果建成蒿里山景点能比肩四川丰都鬼城吗?欢迎留言讨论!


泰安被分为三重空间,人、神、鬼三界共存,其实与一河一山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泰安   名山   泰山   阎罗王   景点   大众   古时   闹市   祭祀   河水   帝王   市区   地狱   人间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