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一老街因唐朝寺院得名,古韵悠长,为何街名仅220年历史?

泰山,中华历史名山,有“五岳独尊”的美誉,山体巍峨壮美,风景如画,自古就有“泰山安,天下安”之说,可见它在中国发展史上崇高的地位,是世人心目中的神山、圣山。泰安,与泰山山城一体,“国泰民安”的象征是对它存在意义的最好诠释,城内名胜古迹遍布于纵横交错的古街巷之中,历史源远流长。那些众多的古街巷更是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承载了时代的记忆,至今为人们所铭记!

泰安一老街因唐朝寺院得名,古韵悠长,为何街名仅220年历史?


在泰山南麓的岱庙东南侧,有一条历史老街,它西起仰圣街,东连运粮街,长140米,宽4米,在其东段北面现泰安第六中学校址处,原有一座名为“资福寺”的古寺庙,因此,该街又被命名为“资福寺街”。资福寺,是古泰安城内建造的第一座著名寺院,它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原名为“冥福寺”,意即是告祭逝者在阴间享受福报之所。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唐、后晋又相继增修。后因战乱损毁严重,宋金时期的伪齐傀儡政权时重修,一直延续至明代改名为“冥福禅院”。

泰安一老街因唐朝寺院得名,古韵悠长,为何街名仅220年历史?


因该庙香火旺盛,来自五湖四海登泰山的香客、信众登山前往往先到此供奉祭祀。因人数众多,给附近的民众生活带来烦扰,于是当地官绅便围寺建宅,在寺南侧形成街道。可见,资福寺街最早应出现在唐开元年间。至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知府徐大榕又重修此庙。清嘉庆登基(1796年)后,将其更名为“资福寺”,即“取福、求福”之意,比之原名意义好了许多,街道之名也随之改为“资福寺街”。

泰安一老街因唐朝寺院得名,古韵悠长,为何街名仅220年历史?


1928年,五三惨案后,日军盘踞济南,南京国民政府在泰安重组山东省政府,泰安也成为临时省会。在此期间,国民党政权为安置众多的公务人员,把庙内塑像全部拆除,将大殿改造成剧场(大敌当前还不忘看大戏),其余房屋改为宿舍。1946年冬,将大殿前的桃树砍伐。1947年,建筑物又尽被拆毁,资福寺遭受了灭顶之灾,从此也真正退出了历史舞台。但“资福寺街”却依旧默默横亘在那儿,见证了寺庙由盛及无的历史变迁!

泰安一老街因唐朝寺院得名,古韵悠长,为何街名仅220年历史?


现在的资福寺街已全然没有了往昔的影子!在街道两旁是一幢幢现代化的居民住宅楼和鳞次栉比的商铺,医院等。沿街西首与仰圣街交汇处向东前行,在路口南侧就是泰安著名的中餐馆-泰山庄园,也是登山游客品尝地道泰安菜的乐园,路口北侧是泰山区人民医院,门口一株斑驳陆离的古树孤零零的倾斜矗立着,仿佛向前来人们喃喃地诉说着当年这儿曾经的繁华。

泰安一老街因唐朝寺院得名,古韵悠长,为何街名仅220年历史?


东行走进其里,街道两侧停满了密密麻麻的车辆,让整个街道充满浓浓的现代气息。因靠近泰安第六中学,面对学生的服务机构也随之应运而生,视光中心为学生配制眼镜,艺术培训机构为学生教授美术和书法。不时能看到家长带着孩子前来,“一切为了孩子”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风里来雨里去的艰辛付出,为了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家长们也是拼了,可伶天下父母心啊!

泰安一老街因唐朝寺院得名,古韵悠长,为何街名仅220年历史?


在街道东首的丁字路口就是与运粮街交界处,运粮街被两侧一栋栋住宅楼夹在其中,这儿在古时是老百姓缴粮入仓的官道,如今也已没有了一丝古街巷的痕迹!和资福寺街一样,虽历尽沧桑,古韵不在,最少是存在下来,比之那些消失的老街不知幸运了多少!虽然变得面目全非亦或永远消失,但老街作为城市的符号记忆,其“魂”却始终深深扎根于每一个老泰安人的记忆里,挥之不去,忘之不却!

泰安一老街因唐朝寺院得名,古韵悠长,为何街名仅220年历史?


你到过资福寺街吗?你对泰安老街的现状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老街   泰安   名山   官绅   街名   泰山   街巷   住宅楼   古韵   年历   寺院   城内   悠长   寺庙   唐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