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一景点云烟吞吐,是古帝王祈雨之所,外来游客往往一瞥而过

泰山,中华名山,位列五岳之首,以拔地通天之势巍巍雄峙天东,五岳独尊的美名又让其享誉古今、传遍四海。其主峰天柱峰位于泰安市北,海拔高度达1545米,雄伟壮丽,气势巍峨,峻极于天,被世人尊为华夏之神山、天下之大宗。特别是自秦始皇封禅泰山以来,惹得后世帝王纷纷效仿。据史料记载,先后共有12位帝王曾亲自前来封禅、祭祀,留下了众多的坊廊殿宇、诗词歌赋、碑刻书法、民间传说,至今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泰山一景点云烟吞吐,是古帝王祈雨之所,外来游客往往一瞥而过


在泰山天外村游客中心北面,紧邻建岱桥的大峡谷内有一处景点,位于铜锣湾北侧,黑龙潭的南端,东临招军岭,西靠飞鸦峰,两侧悬崖峭壁,谷深林密,可谓是“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在谷底处,有一水池,每逢夏秋之际,周边东、西、南百丈崖之水形成飞瀑,宛如银河倾倒,悬流下掷,急泻到谷内,湍急的溪流穿峡越涧,猛烈地撞击着谷内嶙峋怪石,发出一阵阵嘶吼,溅起一团团白沫,犹如玉龙喷涌,直泻入池,这就是泰山著名景点-白龙池!

泰山一景点云烟吞吐,是古帝王祈雨之所,外来游客往往一瞥而过


相传池中曾藏有一条小白龙,因凡心作祟,就变化成一少年到山下田姓农人家做工,主人见其品行端正,遂将女儿许配给他。为避人耳目,每到深夜,小白龙便做法吐水灌溉田地。长此以往,邻居始终听不到、看不见田家是如何浇灌的,顿生疑惑,就暗地偷窥,偶见一白龙入井吸水后吐入田内,真相大白!小白龙怕被天庭责罚,遂告知妻子“家住傲徕峰百丈崖下”后飞升而去!一段非常美丽的传说,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泰山一景点云烟吞吐,是古帝王祈雨之所,外来游客往往一瞥而过


自建岱桥北行几十米,在左侧有一下行路口,有一条石铺砌的小道隐匿在丛生的灌木中,可谓曲径通幽。沿阶而下,行不远处耳边顿时传来水流的巨大呐喊。疾行数米,眼前豁然开朗,但见下面的小道为在巨型岩石凿刻而成,一侧为防护铁栏杆。继续西行,有一石桥横跨溪谷。桥下西首作为支撑的是一块巨石,在南侧石壁上有“白龙池”“龙潭”等石刻,这就是三元石。跨过石桥,上游之激流在桥西首穿峡而过,又西侧的巨石上面就是“渊济公”祠。

泰山一景点云烟吞吐,是古帝王祈雨之所,外来游客往往一瞥而过


水流自北向南倾泻而下,被岸西侧“渊济公”祠下的巨石拦住去路,不得已绕过巨石折而西向,急吼吼地一头扎进南侧的水池中。在池东北侧矗立一巨石,如圭似舟,在其南侧上方褐色石壁上刻“玄圭石”三字。南朝梁国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沈约在其所撰《宋书·符瑞》中曾有:“玄圭,水泉流通,四海汇同则出。”的记述。但见在激流激荡中,玄圭石像大船岿然不动,又像冒出水面的巨龟,伏在东岸坦然晾背,因此又形象地称为“石舟”、“晾龟石”。

泰山一景点云烟吞吐,是古帝王祈雨之所,外来游客往往一瞥而过


据宋代碑记载,汉唐以来,一直到宋朝时期,出于对泰山的崇拜,凡遇到国家大事,历代王朝的帝王,或亲自登临,或派遣重臣前往,希望泰山神能护佑王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特别是大旱年间,都会来白龙池投金龙、玉简,焚香祭祀、祷告,祈愿上天能降下甘霖,普救苍生。宋元封五年(1082),感于白龙灵验,神宗皇帝封其为“渊济公”,并为其敕造神龙祠。神龙祠为全石筑砌,不是很大,因溪水阻拦,目前还暂时不能游览!

泰山一景点云烟吞吐,是古帝王祈雨之所,外来游客往往一瞥而过

适逢夏季,泰山迎来一年中的雨水季节,阴天或下雨时,泰山被云雾笼罩,若隐若现,此间白龙池亦风云变幻,云烟吞吐,犹如仙境,因此被古人誉为“龙洞甘霖”,也是泰安古八景之一!来泰山的游客一般自红门登山,因此无缘一观。在天外村登山游客,一般又会乘车,只能从车上匆匆一瞥,难见真颜,从而错过了这美妙的风景,实属可惜!

泰山一景点云烟吞吐,是古帝王祈雨之所,外来游客往往一瞥而过


你到过泰山白龙池吗?有机会一定要在当前季节带家人前来一观,是避暑、休闲、旅游的绝佳之处,一定会让你不虚此行!也希望到过此地的朋友留言分享对此景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泰山   神宗   水泉   田家   济公   帝王   神龙   游客   王朝   甘霖   石壁   景点   激流   巨石   云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