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脚下一处景点,溪水潺潺,石刻指向一个万民欢呼的水利工程

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境内,以其拔地通天的山势,壮丽旖旎的风光以及贯古通今的文化底蕴,而备受世人推崇,自古以来就有“天下第一名山”的美誉!因其引申出了众多的词语,如“稳如泰山”、“泰山压顶”、“人心齐,泰山移”、“有眼不识泰山”等等,让人们更加有兴趣来认识泰山、了解泰山、游览泰山。可以说浓郁的泰山人文特色浸染到了每一个景点,其中的形式多样、书体不一的泰山石刻背后,又暗藏了多少悠长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至今为世人称道!

泰山脚下一处景点,溪水潺潺,石刻指向一个万民欢呼的水利工程


在泰山红门登山口东面,有一条大峡谷,被称为泰山中溪,又称环水,谷内溪水潺潺,来自于中天门下诸多溪谷的汇集之水。出山口处流经王母池旁的王母梳洗阁,因此又名为梳洗河。在梳洗河内八仙桥到王母桥的峡谷内,两侧俊峰凸立,中间横桥飞跨,别有洞天。丰水季节,虎山水库之水溢出大坝,在峡谷内奔腾流转,穿过嶙峋的怪石,消失在葱郁的灌木丛中。立于岸边,在幽深的谷底不时传来叮咚的溪流欢歌声,令人陶醉!

泰山脚下一处景点,溪水潺潺,石刻指向一个万民欢呼的水利工程


沿八仙桥西侧崖壁上的小道,缓缓而下,走进其间,崖壁两侧生出的柏树、灌木形成巨大的树荫,遮盖在巨大的石坪上,只留出部分空旷的山谷和溪流,站在中间南望,有种“只在此谷中,林深不知处”的感觉。坐在树荫下,伴着清澈的溪水,谷内习习的微风,不时拂过脸颊,刚才还是酷暑的汗意,不知不觉间已消失得无影无踪。累了、倦了,还可以找一处平坦的石坪躺下来,微闭双眸,在蝉鸣声、游人欢笑声的交织中,品味这难得的休闲时光,惬意非常!

泰山脚下一处景点,溪水潺潺,石刻指向一个万民欢呼的水利工程


随潺潺的溪流南行,穿过茂密的树丛,在西侧岸边有数块巨石映入眼帘。但见最下方一块耸立的巨石上,刻有“曹公渠”三个大字,紧邻西侧的巨石上刻“泽润生民”四个大字。原来这儿就是清光绪年间,为解决泰安城内市民吃水难大事,开凿修建的水利工程-曹公渠遗址处。由时任泰安府曹浚澄、泰安知县曹钟彝组织修建了该水渠,解决了民生所需,当地民众为纪念他们爱民如子、心系苍生,自发组织刻字以示褒奖。

泰山脚下一处景点,溪水潺潺,石刻指向一个万民欢呼的水利工程


“泽润生民”出自《尚书》“道洽政治,泽润生民”,意即治理国家方法得当,恩泽就会散播,人民才会安居乐业。据记载,为修建此水渠,同时不给老百姓增加经济负担,工程款项全部来自于时任泰城官员捐助,这也是当地民众感恩于政治清明的时任当权者们,自发刻字以示纪念。在石刻上方,立有“水不在深”的刻石,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了《陋室铭》“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落款看是由时任泰安府曹浚澄所书刻,看似是对“泽润生民”的回应。

泰山脚下一处景点,溪水潺潺,石刻指向一个万民欢呼的水利工程


作为一名“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清官,曹知府借此诗句表达出他的为政理念,即水不在于深浅多少,在于父母官心中要时刻装着老百姓,做好人民的公仆,才会得到老百姓的认可、拥戴。至少在他身上颠覆了晚清时“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认知。另外旁边还有“仙洲”“元脈”、“育德”、“清如许”、“廉让分甘”、“源清流洁”,以及当地乡绅名士刻的“犀带分流”等刻石,从不同角度都指向了对曹公渠的赞美。

泰山脚下一处景点,溪水潺潺,石刻指向一个万民欢呼的水利工程


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泰安市城建的不断推向深入,许多古迹都遗失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曹公渠也不例外!虽在崖壁间虽还留有原水渠的丝丝印记,但却已是模糊不清,作为时代的产物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它作为一个时代的烙印、一个造福于民的见证,却深深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挥之不去,拂之又来!

泰山脚下一处景点,溪水潺潺,石刻指向一个万民欢呼的水利工程


你到过曹公渠遗址吗?你知道曹公渠的来历吗?你对这个景点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分享!具体到它的来历,在《它是泰山著名景点之一,距今已140年,曾是古泰安城生活用水源!》一文中有较为详细的描叙,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加以关注去看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泰山   景点   石刻   溪水   泰安市   山口   泰安   崖壁   水渠   知府   万民   树荫   灌木   溪流   水利工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