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花鼓戏:一城一曲,尽显风华

皖南花鼓戏

原为花鼓调,为安徽五大剧种之一。

流行于皖南、苏南、浙江毗邻地区,而以宣州、郎溪、广德、宁国一带最为盛行。

它是百年前湖北东路花鼓调与河南的灯曲随移民流入皖南,先与皖南地区的民间歌舞合流演唱,后又接受了徽剧、京剧等兄弟剧种的艺术影响,逐渐发展演化而成长的一个富有乡土气息的剧种。

2008年6月,入选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皖南花鼓戏拥有“皖南一枝花”的美誉,它的特色是通俗活泼。

从内容上看,皖南花鼓戏既有传统的大戏剧目,也有诙谐幽默的小戏。

剧目中,喜剧占多数,尤其是生活小戏的喜剧色彩更浓厚,塑造了各种风趣、勤劳、善良的喜剧人物。

喜剧是丑行的当家戏,因而丑角在传统剧目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戏以丑角为主,甚至有满台丑角的剧目,如《闹黄府》(即《绣像记》),有“七丑闹台”之称。传统丑戏都有生动风趣明快辛辣的特点。

传统剧目的人物和情节,多带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大多数剧目是根据民歌、农村生活故事、民间传说编演的,因而又具有通俗活泼,想象丰富和语言生动等特色,有浓郁的民间文学风格。

皖南花鼓戏:一城一曲,尽显风华

皖南花鼓戏:一城一曲,尽显风华

皖南花鼓戏:一城一曲,尽显风华

-2-

皖南花鼓戏的唱腔很有民歌风味,变化多端,优美动听。唱腔分为主腔花腔两类。

主腔类有“四平调”“蛮蛮腔”“北扭子”和“淘腔”等,“淘腔”中有快、慢、中、长、悲、喜等十余种板式,“四平调”又有正、反、悲、喜之分,“北扭子”也有对、数、连、倒几种板式。

花腔类的运用多用在歌舞小戏中,有锣鼓伴奏。

皖南花鼓戏表演艺术是从民间歌舞发展起来的,它以白扇子、红毛巾、彩色带为基本道具,根据人物性格、思想感情的变化,构成多姿多彩的舞蹈和形体动作,伴着特定的锣鼓节奏翩翩起舞,以表达人物内在情绪,完成戏剧动作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表演艺术上讲究文演、武演、热演、冷演。文演要求细腻优美、武演要求泼辣火爆、热演要求风趣活泼、冷演要求沉着稳健。

皖南花鼓戏:一城一曲,尽显风华

▲《扫花堂》

皖南花鼓戏:一城一曲,尽显风华

▲《珍珠塔》

-3-

两次进京献演,是皖南花鼓戏演员们最津津乐道的辉煌。1982年,宣城地区文化局创作小戏《春嫂》到省里汇演。之后,代表安徽省和另外两个小戏以及两个黄梅戏组成一台戏,在北京向党的十二大代表汇报演出。1990年,创作新编历史剧《羯鼓惊天》,受国家民委邀请晋京汇报演出。

1987年,《姐妹皇后》在中央和省电视台热播,掀起了花鼓戏的高潮。

1996年,新编现代戏《老板娘》获安徽省第六届艺术节一等奖,同年,该戏入选安徽省“五个一工程”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提名奖。

2004年,《送瓜苗》荣获第11届曹禺戏剧奖全国小品小戏大赛一等奖。

近年来,宣城市推出的优秀皖南花鼓戏作品《母亲河》,获省文联2017年度“我们的沃土我们的梦”银奖,《好人曹二贵》获安徽省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歪打正着》《水文小站》等6部作品入选2017-2019年度安徽省戏曲创作孵化计划;

《爸爸抱我过去》《县长推车》入选2018年度安徽省农村现实题材创作工程。

截至目前,皖南花鼓戏现存传统大戏37本,小戏87出。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印象安徽IMPAH(ID:yxanhui), 抖音号:印象安徽IMPAH(ID:yxanhui),一起分享交流安徽的历史与人文,发现大美安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皖南   花鼓戏   风华   小戏   花腔   平调   丑角   剧种   安徽省   花鼓   剧目   安徽   风趣   歌舞   喜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