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式乡村振兴:党建引领铸造“强引擎”链接产业新动能

2020年,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经过70多年的努力奋斗,累计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中国历史性地告别了绝对贫困。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被列为“十四五”时期和本年度的重点工作之一。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亦是在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号角已经吹响,响应者早已在征途。

作为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战的代表企业之一,碧桂园在后脱贫时代逐步探索将工作重心向乡村振兴转变,聚焦“1+5+N”乡村振兴模式。

即聚焦1个引领——党建引领,聚焦5大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实施可持续产生效益的产业模式及公用事业类乡村振兴项目等不同档次的N类项目,探索可造血、可持续、可复制的碧桂园式乡村振兴之路。

党建引领精准帮扶 锚定振兴方向

“抓好党建促扶贫”是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碧桂园集团坚持“像建好房子一样做好企业党建工作”,明确“做党和政府扶贫工作的有益补充”,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发挥集团自身优势,立足帮扶地区实际,切实做到精准帮扶。

2018年-2020年,在“4+X”扶贫模式中,碧桂园高度重视党建在扶贫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坚持将支部建在扶贫项目上,扶贫推进到哪里,支部就建到哪里,以党建助力贫困人口脱真贫、真脱贫。

碧桂园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村企党支部结对”共建,共同培育文明乡风,大力推动村民立志立德,树立劳动致富正确观念。在帮扶县成立一线党支部,已与190个贫困村党支部实现结对共建。通过持续联合开展特色党课、火线入党等“党建+扶贫”活动,在贫困村形成脱贫攻坚的良好氛围。

同时,推动碧桂园党组织与帮扶村党组织结对共建,组织43个党(总)支部与英德市78个省定贫困村开展党建共建活动,重点围绕促思想强化、培育乡村能人、节日关怀、关爱弱势群体和党建活动中心建设等全方位帮扶,在丰富基层党员精神生活的同时,也完善基层党建的硬件设施。2020年,碧桂园开展102场形式不一的党建共建活动,惠及贫困户6221户,17131人。

碧桂园式乡村振兴:党建引领铸造“强引擎”链接产业新动能

碧桂园渭源县项目部与香卜路村开展村党支部共建

在脱贫攻坚时,“老村长”成为了碧桂园的典型扶贫模式并被广泛称赞。选聘140名德高望重的“老村长”作为碧桂园集团扶贫“公益岗”,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破解部分贫困群众目标不清、志气不足问题,将“党建+扶贫”落到实处。截至目前,各县“老村长”帮扶覆盖贫困人口约6.8万人次。

在开启乡村振兴之路时,碧桂园也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与地方开展党建共建,创建起党建引领的学习型社区,共同促进乡村治理。

在今年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碧桂园党建共建村——中共平江县梅仙镇三里村支部委员会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三里村“两委”通过创新分类管理,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实现精准帮扶、精准施策,防范致贫、返贫风险,“四色卡”管理模式在全县得到推广。

为了激活宁陕县核桃产业带动更多农户致富,当地县党委联合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等社会力量,创新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由碧桂园集团设立200万元的党建专项基金,通过“党支部+当地行业协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探索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把党在农村的政治优势和产业链建设的经济优势结合起来,从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进行全产业链帮扶。

前端生产方面,以返乡扎根创业青年致富带头人为抓手,碧桂园帮扶项目部配合宁陕县委、县政府,组织陕西烨林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分别与宁陕县11个核桃合作社成立核桃协会,成立包含30多名党员的党组织,通过党组织力量,从源头提升核桃原料质量;产品加工方面,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捐赠核桃仁加工生产线、组织建成核桃仁无尘车间。

碧桂园式乡村振兴:党建引领铸造“强引擎”链接产业新动能

碧桂园宁陕县党建引领核桃产业扶贫车间加工核桃产品

后端销售上,则利用碧桂园优势产业资源,通过国强公益基金会旗下社会企业碧乡转化干核桃礼盒、琥珀核桃仁、核桃油等多种产品,打造宁陕核桃品牌。截至目前通过线上、线下及内部采购等渠道,助力销售超250万元,链接约2000户农户,有效激活宁陕县的核桃产业。

实现全产业链帮扶 激发乡村新动力

从脱贫攻坚开始,碧桂园就一直致力于为帮扶地区建立起造血式、授人以渔的产业扶贫项目和产业模式。这些模式已经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有效助力本地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和脱贫增收。

碧桂园式乡村振兴:党建引领铸造“强引擎”链接产业新动能

湖南平江泊头村苗木产业基地

2017年底,碧桂园集团进驻鱼咀村,并派驻专职帮扶小组帮助鱼咀村探索脱贫致富之路。为探索授人以渔的可持续性产业扶贫项目,碧桂园出资31万元扶持鱼咀村碧鱼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助力合作社开展团队组建、社员招募、制度完善等工作,并建设70亩稻虾共作产业基地,有效利用低洼积水的闲置土地资源发展优势产业。

截至2020年12月30日,已建成70亩稻虾共作基地,并顺利投产,2020年已销售小龙虾3176.9斤,销售货款93321.4元,带动合作社内8名村民务工,发放务工工资15万余元。

碧桂园连樟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2019年5月15日开工建设,项目占地74亩,总投资4000万元,由英德市碧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是2019年广东省第二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核心组成部分。

碧桂园式乡村振兴:党建引领铸造“强引擎”链接产业新动能

连樟村乡村振兴学院

2020年,是项目建成后第一个完整的运营年,共计产出圣女果15万斤、小西瓜8万斤、哈密瓜12万斤、草莓18万斤,同时搭配种植生菜、球菊等经济作物,年产值达到646万元,为村集体支付土地租金及分红资金15万元。园区内2020年度共聘请本地村民31人,共发放务工收入120万元。

与此同时,碧桂园在连樟村投入500万元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引入广东碧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建设的茶叶深加工项目,打造连樟村茶产业深加工高科技示范园区。该项目是一个集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的茶叶产业项目,从茶叶种植、加工、销售、观光旅游几大方面全方位带动连樟村茶叶产业及上下游产业发展。

截至2020年12月31日,项目已完成建设并投入试运营,共建设生态茶园200亩,建设有茶叶深加工粗制车间及精制车间、办公楼、宿舍楼等设施。2020年度共提供就业岗位35个,发放务工收入563000元,在英德及梅州两市收购茶叶44802斤、竹叶11600斤、桑叶6210斤、灵芝285斤,为周边村创收4624180元。

在日前的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中,中共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党总支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据悉,连樟村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不足4000元达到目前的21414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020年突破百万元大关。先后获评广东省文明村、广东省十大美丽乡村、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2020年被纳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连樟样板区。

根据扶贫和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碧桂园一共总结了五大振兴方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通过五大振兴、多维努力、全方位覆盖,碧桂园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发展新动能。

自2018年起,碧桂园将扶贫正式上升为主业之一,成立200人的专职扶贫团队,并主动参与全国16省57县的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探索稳定脱贫、持续减贫的长效机制,已助力49万人脱贫。

记者 黄婉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英德市   党建   党支部   乡村   宁陕县   产业   动能   广东省   核桃   助力   精准   合作社   茶叶   模式   链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