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人写给儿孙的10句家常话,细品耐人寻味

文 | 有书山的那边

一位老人写给儿孙的10句家常话,细品耐人寻味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有时老人一句普通无味的家常话,就能说到孩子心坎里,解开子孙悟不透的“疙瘩”,让他们心平气和下来。


想起主持人倪萍的姥姥,是位没上过一天学,不认识一个字的老人家,却常常说出让倪萍顿悟的大实话。


如倪萍所认为:姥姥的话简单朴实却富有哲理,尽是一些萝卜白菜一样不值钱的东西,却是最顺口、最对胃的好东西。


每家都有过像倪萍姥姥一样的老人,他们的话就像一本朴实的新华字典,仔细研究每个字都有其内在的含义。


家常话是人间最养人心的平凡话,细细地读,倒能让人安定舒服。


01



自己先有了主见,才能有自己的人生。


幼时,撒切尔夫人的父亲是一家杂货铺的老板,5岁生日那天,父亲把她拉过来说:


“孩子,你要记住——凡事要有自己的主见,用自己的大脑来判断事物的是非,千万不要人云亦云。这是爸爸赠给你的人生箴言,也是爸爸给你最重要的生日礼物!”


待幼时的撒切尔夫人开始入学后,看见班级同学空闲时间的安排异常丰富,不是上街游玩就是做游戏,或者骑自行车去野餐。


她看到之后心里也很痒痒,就对她的爸爸说:“爸爸,我也想去玩。”


父亲听完之后语重心长地说:“孩子,这个你要自己做决定;我不是不让你出去玩,而是如果你只是看别人做什么就选择做什么,随波逐流,这样只会一事无成。”


还是小姑娘的撒切尔夫人想通了:“是啊, 我为什么要学别人呢?我还有很多事要做,刚买的书,还没看完。”


对所有的选择都有自己的主见,才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朝着属于自己的方向行走,才会焕发应有的光彩。


02



看到一位网友转行的故事。


网友因为喜欢计算机编程,觉得能找到高薪资的好工作,所以他在没有多少经验和基础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地辞去文职岗位,转身投入计算机;


但因为几乎是零基础,所以找工作时投出的上百份简历,回复的寥寥无几。


不管是找薪资略低还是略有关联的其他岗位,都被一一拒绝了。


离职的这段时间,网友白天投简历,晚上学习编程知识,攒足了劲想要实现目标;但能力与岗位要求有较大差距,最后只能接受现实。


当时的情况给网友重重的一击,常常怀疑之前的决定是否正确,自己是不是真的对这一行感兴趣。


身边朋友见他颓废的样子就开导他: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点,本来就是不平等的,能力也总是有大有小,所以不必苛求,要善待自己。”


后来网友慢慢平复心绪,决定先深入学习,不让自己纠结于当下。


做事之前,我们抱着必胜的决心,做百分百的准备;


同时我们也应清楚不是任何事都不能随我们心意,就如李汝珍在《镜花缘》里写到:“尽人事以听天命。”


一件事的可变因素太多,做该做的事,接受它的事与愿违,不拧巴自己。


一位老人写给儿孙的10句家常话,细品耐人寻味


03



“花花轿儿人抬人”是一句杭州俗语,意思就是人与人之间离不开相互维护和帮助。


胡雪岩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红顶商人,出门在外很是讲究与身边人互帮互助。


早些年,胡雪岩帮助王有龄坐上了湖州知府的位置,这为他后期自己的事业也行了方便。


胡雪岩计划让自己的钱庄打理库府银两,但想落实这一点必须打通钱谷师爷的路子。


而认识钱谷师爷,并让他答应自己的要求,王有龄帮了关键的一忙。


那年恰逢端午,胡雪岩打听到钱谷师爷家眷休憩的地方,就主动送去节日所需的钱粮,只不过是以王有龄的名义送的。


钱谷师爷知道后就前去感谢王有龄,但王有龄却说这本是胡雪岩的心意。两人巧妙地互帮互助,让打理库府银两一事顺水推舟很快就达成了。


很多时候,多一个人帮助,最后达成的效果远远超过两个人的能力。


“房子没有梁早晚得塌了,人要是没人帮着,你有多大能耐也活不起呀!”倪萍姥姥的话又回响在耳边,更是点出了互帮互助的必要之处。


04



南怀瑾老师有一个理念,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


读书是为了明理,就是明白做人的道理。


人做不好,事情也会做不好,生活更会过不好。


只有自己靠谱起来,别人交代给你事情才会心里踏实,人品过关,事情才有做好的可能。


就如,认识的人想请你帮一个忙,但是身边的许多人说你人品不行,这就给求助你的人一个未知的风险。


白岩松说过:

“人品是最高的学位,德与才的统一才是真正的智慧。”


做人行才是做好事情的关键,做事之前先做人,这个道理到哪儿都行得通。


一位老人写给儿孙的10句家常话,细品耐人寻味


05



看到一则报道,统计了国家最高科技奖自2000年成立以来,对授予人家庭背景的调查。


结果显示:


38%的获奖者家庭优渥殷实,父母有大学教育背景或者在政府担任要职;27%的获奖者家庭背景相对具有优势,父母具备专业技能;而剩下12%的获奖者家庭背景并不具备优势,年少时,甚至因家庭贫寒而中途辍学。


人与人的出生环境和背景有着很大不同,有人一出生就在罗马,而有人出生就在很普通的家庭。


但就结果而言,即使差距不小,通过自己的努力追赶也完全有机会取得相同的成绩。


所以看见条件优渥的人,不用过分胆怯或者自卑,反而可以向他学习,朝他追赶。


遇见条件不如自己的,也不该低看,能帮一把就帮一把,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容易。


06



人生就像一艘航行在汪洋大海里的帆船,难免遇见大风大浪。


家人生病、工作变故,都是需要花钱的地方。


有计划为自己保留一些“存款”,给自己留条后路,才是最可靠的生存方式。


看过一个真实消息:


华为某产品总裁何庭波在一封内部信中透露,华为在多年前就做过针对“芯片”的“备胎”计划,假若有一天国外的先进芯片和技术无法获得,那就把多年来自主研发的芯片和技术“转正”,确保大部分产品的战略安全。


其实生活也该这样,我们不知道意外是否到来、什么时候来临,所以要给未知的风险铺好“后路”,才不会被突然地变故撞倒,翻了跟头。


一位老人写给儿孙的10句家常话,细品耐人寻味


07



亦舒讲过:

“当我四十岁时,身体健康,略有积蓄,丈夫体贴,孩子听话,有一份真正喜欢的工作,这就是成功,不必成名,也不必发财。”


这句话把身体和家庭的重要性一语点破,没有健朗的身体和和睦的家庭,挣再多的钱也不会带来浓密的幸福感。


亲人常伴左右,身体无病无灾才是幸福的源泉。


钱没有挣完的时候,莫要贪,知足就好,千万不要“丢了西瓜拣芝麻”,为了挣钱,忽视身体亮出的红灯,不关心家人,最后那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08



很多事情都是水到渠成,急也急不来。


任何美好的结果,都不会轻易降临;生活就是一场因果,福祸相依,吃了苦,福报自会降临。


王阳明曾被贬龙场,那是一个荒凉的无人之地。


但在那里他没有放弃希望,反而心态良好,不慌不忙地磨练自己,怀着一颗平常心过好当下的生活。


因为这些经历,才助他创立“阳明学说”,成为我国明代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了凡四训》中讲:“命由我做,福自己求。”


每一次为当下挥洒的汗水,都会被命运牢牢地记下,好在以后把福报降临到努力的人身上。


一位老人写给儿孙的10句家常话,细品耐人寻味


09



人活的就是一种心态。


当你有所求有所不求,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去势利逢迎,只是简单做自己,开心地生活时,那你就是幸福的。


一位仁慈的智者家中遭贼,好友来信安慰,但他却说:“感谢上天,我现在非常好。”


因为贼只拿走了东西,没有伤害我的生命;只拿走了部分,没有拿走全部;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好的心态是幸福的秘诀,狄更斯说过:“健全的心态比拥有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


人的一生,悲喜交加,苦乐参半才是正常;面对苦乐,学会洒脱,试着看淡,有一个平常心,才是最正确的生活姿态。


10



这是一句流传在民间的口头禅,仔细想想很有道理,老人家经历多,见识广,在他们的建议下,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三国时期,有这样一位老人临终前嘱托后代一些事,但后代并没有放在心上,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老人就是刘备。


刘备跟诸葛亮托孤时说,马谡这人言过其实,虽然读过很多的书,但人没有真本事,最好不要用他了。


但诸葛亮没有放在心上,一样重用了马谡。


之后北伐期间派马谡镇守街亭,但因为他的一意孤行,街亭最终丧失在他人之手。


一句家常话或者俗语是老人们智慧的结晶,他们说出口的一般都是诚恳的建议。


虽然时代一直在向前发展,但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酌情参考老人们的劝告,毕竟智慧的信息总是越沉淀越有味道。


最普世的道理,最能说服人心。


那些养人的家常饭菜最让人离不开,一句句从心底说出来的家常话,才是前行路上最不能丢失的罗盘。


不知所措时,迷茫困顿时,都可以拿出来反复读读;在一言一语地叮咛和嘱托中,慢慢反刍,自己倒也可以悟出个中道理。


平淡的一蔬一食最安抚烦躁的人心,简单易懂的道理最能说进人的耳朵。


老人的家常话就像清澈的白开水,虽然不像饮料有各种各样的颜色,但却是最解渴的,每一点都很朴实、具体、有益。


把家常话告诉孩子,让他们在醇厚的话语中都能有所思有所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家常话   优渥   撒切尔   老人   互帮互助   师爷   获奖者   儿孙   耐人寻味   姥姥   道理   事情   身体   背景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