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东:在雕刻之路上执着求索


罗东:在雕刻之路上执着求索

罗氏根艺木雕技艺第三代传承人罗东

文|解莹

 作为罗氏根艺木雕技艺第三代传承人,罗东凭借多年积累,在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创立了北木班鲁雕刻艺术创作室,开启了罗氏根艺木雕新的发展阶段。他把几十年的生活情感与艺术积累全都倾注到了作品当中,几十年如一日,在木雕领域域苦心钻研、辛勤耕耘,成为北方木雕艺术领域的佼佼者。

  艺术源自生活,来自艺术家的真情实感。对于创作根艺木雕作品的过程和感受,罗东深有体会:“为实现木雕技艺的创新与发展,我总是做好了又重新做,创作—推翻—再创作,在反复的过程中不断求索。”

小试牛刀

罗东出生于辽宁,两三岁时跟随父母来到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他从小就跟木头打交道,在祖父和父亲的影响下接受传统根艺木雕的相关训练。那时,人们住的是木头房子,玩的是木头刀枪,罗东的玩具都是自己动手制作,因此小时候的他就已经雕过不少东西。

由于喜欢雕刻艺术,又具有绘画天赋,罗东上初中时就在《大兴安岭日报》上发表过作品。上高中时,一到寒暑假,他就跟随中国著名画家、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孙家铨学习美术技法,受到美术大家的悉心教导。这些经历使罗东受益匪浅,他的美术水平得到了提高很大的提高,作品在省、市报刊时有发表。大兴安岭的冬天很冷,学校寒假时间较长。利用这段时间,罗东找来几块木板,画上财神爷、门神、灶王爷等线描稿,并用父亲的工具刀雕刻制成印版,然后再买来纸张、墨汁等印成木版画,挨家挨户挨户做起了小生意。虽然没挣到什么钱,但这却是罗东最早的木雕实践作品。若干年后,他到北京,在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宿舍见到孙家铨老师从大兴安岭拿回的民间工艺品,其中竟有一幅自己当年的“杰作”……


罗东:在雕刻之路上执着求索

崭露头角

1990年,罗东高中毕业后选择参军入伍,来到位于湖北的一支部队。在这里,他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报考了工艺美术类大专,进行函授学习。在这期间,正赶上全国第二届根艺展在湖北沙市举办,一件件用树根制作而成的艺术精品激起了他的创作兴趣。

自此之后,他便一发不可收拾,利用业余时间自制工具,搞起了创作。当竭尽全力想要做好一件事情的时候,仿佛天时、地利、人和都被占尽。当时正好赶上部队修建新营房打地基,挖出来很多树根丢弃在那里,罗东见到后欣喜若狂。当第一批作品创作出来时,恰逢当地一

位市委领导到部队考察调研,他发现罗东雕刻的作品后又惊又喜,爱不释手,发出了“没想到部队还有这样的人才”赞叹。紧接着,市委、驻市武警支队双双推荐罗东参加湖北省武警部队第六届书画工艺美术大奖赛,他的根雕作品《青春健美舞》《古代仕女》获得了一等奖。


罗东:在雕刻之路上执着求索

创立品牌

刚刚崭露头角、未来可期之时,罗东却选择急流勇退。退伍后,罗东并没有如人们预想的从事木雕艺术创作。他在湖北某国企从事宣传工作几年后,毅然决然买断工龄,投入了一场火热的生活试炼中。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罗东抛家舍业地辗转来到苏州工作。谈起这段“荒废”了的经历时,罗东却有着不同的认识。他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这正是歪打正着,没想到这段工作经历使我寻找到了传统木雕与现代艺术的结合点。”说到这个,罗东显得信心满满。他说,木雕作为建筑、家具装饰的一部分,一方面有美化、实用的作用,另一方面有寓意、象征和祈愿的意味。如何将传统木雕融入现代生活,找到两者的结合点,正是他进行艺术思考和艺术创作的主要课题。

从东北到湖北,再到苏州,此时的罗东被江南的水乡、园林、民居所吸引,探索着它们独特的韵味。谈到苏州,罗东说:“苏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那里的工艺美术水平极高。”在苏州工作期间,罗东到处收集园林建筑家具上的木雕、砖雕、石雕等工艺美术方面的资料,电脑里存满了各种雕刻图片,经常夜晚一个人在宿舍钻研、思考。

在对苏州历史文化进行观察、探究的过程中,罗东明白了一个道理:继承不是重复,一切在于创新。有一天,天快亮时,半睡半醒的罗东想到:南方雕刻资源丰富,品种繁多,人才济济;而北方雕刻品种较少,人才奇缺,没有自己的品牌。为什么不创造自己的品牌呢?就这样,“北木班鲁”四个字在罗东的脑海中诞生了。

2012年,罗东决定放下手头其他工作,专注从事他喜爱的根艺木雕艺术,在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创立了北木班鲁雕刻艺术创作室,从此开启了一段新的旅程。


罗东:在雕刻之路上执着求索

沉醉艺术

成立雕刻艺术创作室之后,罗东专心投入艺术创作,在提升艺术修养的同时不断锤炼雕刻技艺。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琪罗曾说过:“杰出的艺术家怀有的任何心思都有本事透过一块大理石表现无遗。”罗东则用木雕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可以说,木雕作品即是他灵魂的反映。

创作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当选到一块具有自然形态美和创作价值的木材时,有的可以一目了然,确定创作主题,但这种情况极少。大多数是第一印象觉得其形态美,可以用来创作点什么,但究竟创作什么并不清楚。对于每一段拿到手的木材,罗东都视如珍宝。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他先是眉头紧锁,随后嘴巴微微嘟起,不一会儿眼神放出光芒、脸上露出会心一笑,这便是他找到灵感的一霎那。

就这样,在一次次冥思苦想、一次次灵感迸发的过程中,一根根、一块块木头在罗东的刻刀下实现华丽蜕变,显示出各具情态的艺术魅力。出自他手的木雕作品把实形和虚形、纹理和形态融为一体,动静相宜、形神皆备,仿佛有了生机、有了情感,有了欲要冲出躯壳的灵魂。

寻求创新

形,源于自然;雕,注以真情。在精神生活和审美趣味日益多样化的今天,人们更青睐饱含思想感情、具有独特风格的个性化作品。基于此,罗东对雕刻技艺进行创新改造,并主张用自己的雕刻语言表达纯朴、自然、和谐的意境。他的很多作品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富有哲理性和诗意。

罗东认为,在雕刻时,应围绕作品主题合理而慎重地进行取舍,把“巧借天然”这一理念贯穿于根艺木雕制作的始终。除对局部进行少量的修饰和必要的雕琢外,重点应放在巧妙地利用木料的自然形态上,如枝、须、洞、节、疤、纹理、色泽、态势等,尽量使这些天然特点和神韵在已确定的艺术形象中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充分的体现。在这种创作思想的指导下,因材施艺,使自然美的“奇”与人工美的“巧”完美地结合起来,实现意想不到的创作效果。

结合多年创作经验,罗东总结道:“我根据木头原来的纹理以及天然的形体特征,甚至想象它原来跟大自然连接在一起时是一种怎么样的状态来进行雕刻,这便是秉承‘三分人工、七分天成’理念的自然型木雕法。这样创作出的作品不仅使人感到亲切,而且令人耳目一新。”


罗东:在雕刻之路上执着求索

对于现代艺术理论的学习无形中激发了罗东的创新意识,如《八仙过海》《智者顺时而谋 愚者逆时而动》等代表作充分地表现出他的艺术创造力。他把一个庞大的主题或深远的寓意浓缩在别出心裁的艺术造型上,将民间工艺美术与现代雕塑艺术巧妙地融汇在了一起。《渔江蓑翁》《路漫漫其修远兮》则将现代艺术的象征、变形、抽象、解构张力等手法融入到传统技艺中,赋予了作品极高的艺术魅力。


罗东:在雕刻之路上执着求索

《流金溢彩》是罗东的又一大代表作,作品选用北方枣树根材,表面雕刻成一种像叶脉、像花生壳、像虫咬过似的特殊纹样装饰。他把这种创新的雕刻技法称之为“木虫作”。这件“木虫作”作品,他用了几个月时间才创作成功,一面世就被广东藏家收藏。

罗东的作品之所以能得到人们的喜爱,就在于其风格独特、不落俗套。当一个人把自己的爱好和从事的工作融为一体的时候,那是一种最有动力的快乐、最有活力的欢欣。与木雕结缘,罗东何其有幸。

传承人档案

罗东,1969年生,辽宁省营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罗氏根艺木雕技艺第三代传承人,“北木班鲁”创始人。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根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文化艺术金融委员会研究员,辽宁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员,内蒙古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艺术顾问,辽宁省抚顺市工艺美术协会艺术顾问,辽南书画网艺术顾问,赤山书画院艺术顾问,北方民间书画交流协会副主席、特聘艺术家,营口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2013年,作品《志存高远》在中国第十五届根艺石艺博览会上荣获铜奖;2015年,作品《走在乡间小路上》获纪念中国根艺美术学会成立30年特级精品奖;2016年,作品《龙马精神》在第十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手工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百花杯”银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营口市   大兴安岭   辽宁省   协会会员   湖北   苏州   木雕   工艺美术   技艺   中国   木头   执着   路上   美术   自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