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更应该缅怀一个“小女子”


4月1日愚人节,是林徽因先生65周年的忌日。

谨以此文纪念这位用一生研究、保护、弘扬传统建筑的女神。


今天!我们更应该缅怀一个“小女子”

1945年,抗战刚刚胜利。在重庆中央研究院的招待所里,来自美国的胸外科专家为林徽因作了全面的检查,随后断言,她最多还能活五年。


那时,林徽因的双肺就已经被结核病菌深度吞噬,肾脏被切除了一侧,她每天吃得很少,晚上全靠安眠药才能勉强睡四五个小时。


每当她倒在床上,都有可能永远起不来;但是,每当她起来后,就又重新焕发出生机勃勃的创造活力!


今天!我们更应该缅怀一个“小女子”

正在考察佛像的林徽因

名门闺秀

1904年,林徽因出生在浙江杭州。林家是福建望族,父亲林长民还曾经担任过北洋政府的高官。

年少时的林徽因,梳着两条细细长长的辫子,笑起来脸颊上有两个深深的酒窝,真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最好的注脚。她曾写过一首小诗《笑》,最能让人感到这兰蕙之质:

笑的是她的眼睛,口唇,

和唇边浑圆的漩涡。

艳丽如同露珠,

朵朵的笑向

贝齿的闪光里躲。

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

水的映影,风的轻歌。

笑的是她惺忪的卷发,

散乱的挨着她耳朵。

轻软如同花影,

痒痒的甜蜜

涌进了你的心窝。

那是笑——诗的笑,画的笑;

云的留痕,浪的柔波。

今天!我们更应该缅怀一个“小女子”

少女时代的林徽因

1920年,16岁的林徽因随父亲遍游欧陆。临行前,父亲告诉林徽因,此次出行之所以要把她带在身边,除了父女情深之外,还“要汝暂时离去家庭烦琐生活,俾得扩大眼光养成将来改良社会的见解与能力”。

可以说,青年林徽因,已经在父亲的影响下,开始立定志向,要为改良社会作出贡献了。

今天!我们更应该缅怀一个“小女子”

少女林徽因与父亲林长民

无问西东

20出头的梁思成,正准备赴美留学,但对于今后的专业选择,却没有丝毫头绪。而林徽因却告诉他,自己准备学建筑——那包括艺术和工程技术为一体的一门学科。林徽因向梁思成谈起了她所知道、所见到过的建筑,谈起了欧洲大陆那些“凝固的音乐”、“石头的史诗”。梁思成望着未婚妻神采飞扬的神情,就在那一刻决定了自己终身的职业。

梁先生与林先生,在大多数人还十分懵懂的时候,就已经立定志向,以建筑为专业,改良社会、改造中华。

今天!我们更应该缅怀一个“小女子”

梁思成与林徽因

在梁思成与林徽因之前,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多是“述而不作”、“坐而论道”的,他们只重理论,缺乏科学的实证。而林梁二位先生则不同,他们研究建筑,在书本理论之外,兼重科学实证。


20世纪30年代,梁思成与林徽因先后加入营造学社,以研究、保护中国传统古建筑为己任。从1930年到1945年,梁林二位先生走遍了中国15个省的二百多个县,测量、摄影、分析、研究的古建筑和文物达二千余处。


今天!我们更应该缅怀一个“小女子”

“梁上君子”与“林下美人”

可是,长年的风餐露宿,使曾经笑靥如花的江南女子,变成了梁思成口中的“迷人的病妻”。1937年7月,在完成古建筑调查回到北京后,林徽因作了全面的检查。医生说,她的肺部有空洞,任何一次感冒或别的什么不慎,都将导致严重的后果。


此时,林徽因需要的是休息,或许半年的静养能让她的身体有所好转。但不幸,这时抗战已经爆发,等待着夫妻俩的,是一路向西的颠沛流离……


今天!我们更应该缅怀一个“小女子”

1940年卧病李庄的林徽因

在建筑学之外,林徽因是贤惠的妻子,也是充满慈爱的母亲。1934年,身为母亲的林徽因,看着身边的幼子,无限的慈爱涌上心间,提笔写下了那首著名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身边的幼子,是爱,是暖,是希望,望着这“人间的四月天”,林梁夫妇为其起名“从诫”,以《营造法式》的作者李诫之名,寄托自己研究、保护、弘扬传统建筑之志向。


今天!我们更应该缅怀一个“小女子”

林徽因与幼子梁从诫

美人迟暮

1945年,抗战终于胜利了。

此时,梁思成与林徽因,已经对中国古建筑的诸多方面有了深入的了解,从建筑发展史的角度看,他们已经基本理清各个时期的建筑体系沿革、历史源流,完整勾勒出了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发展的脉络。此时,对林梁二人来说,古建筑的研究可以告一段落,而战后国家重建急需建设人才,特别是建筑人才——对此,林梁自然当仁不让!

于是,在离开重庆后,林徽因一直待在北京(北平),为这座城市的城市建设,贡献了自己全部的能量。

今天!我们更应该缅怀一个“小女子”

夫妻俩在讨论国徽的设计方案

今天,我们熟悉的国徽,是林徽因设计的;而人民英雄纪念碑上花纹的样式,同样出自林先生的手笔!林徽因见证了国徽的诞生,但遗憾的是,没能见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成。


她去世后,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建会决定,将她亲手设计的汉白玉花环刻样,移作她的墓碑,作为一篇无字的墓志铭,献给纪念碑的设计者。

今天!我们更应该缅怀一个“小女子”

林徽因墓

1945年,医生说她最多只能活5年。可五年之后,林徽因依然认真地活着。直到1955年的春天,她的生命,在愚人节这一天戛然而止,享年50岁。

英年早逝,或许是幸运的。以她的细腻敏感,恐怕承受不住1957年的狂风暴雨;以她的高傲纯正,恐怕经受不起1966年的惊涛骇浪。

今天!我们更应该缅怀一个“小女子”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她是林家大小姐,诗书礼乐,巧笑倩兮;她是梁思成的妻子,伉俪情深,无问西东;她是中国建筑学科的创始人,踏遍青山,平地起高楼……

愚人节,竟是她的忌日——怕不是老天故意开的一个玩笑!


她曾经用散文诗的笔调书写建筑学论文,赋冰冷的建筑以柔情与灵性。她一身诗意,飘然而去,为这人间开启了姹紫嫣红的四月天。

今天!我们更应该缅怀一个“小女子”

杭州西湖边的林徽因雕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人民英雄纪念碑   中央研究院   林下   幼子   国徽   忌日   建筑学   实证   重庆   志向   小女子   愚人节   古建筑   父亲   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