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探秘|谈“雷”色变的雷公村,为何频繁遭雷击?

古村探秘|谈“雷”色变的雷公村,为何频繁遭雷击?

在美丽的梅岭山区腹地,有一个曾让当地人谈之色变的偏远小山村——雷公坛自然村。

雷公坛村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据说因为“雷神”出没而得名。

雷公坛村田地肥沃,景色宜人;早年为了保平安,村里还特地盖了一座庙,但是一百年前,这座庙被雷所击毁。有人说这地方是“不祥之地”,所以遭天谴。

古村探秘|谈“雷”色变的雷公村,为何频繁遭雷击?

这个人人避之不及的“雷公村”,一年四季常有雷击事件发生。根据相关统计显示,20多年来该村有数十人被雷击伤,4人被雷击致死,房屋也屡屡被破坏,人人谈“雷”色变。

由于村子常年遭雷击以及偏僻,很多人搬出了村子,原本有180人的村庄现在还剩不到10人。

村里的老人说是:“雷公发怒了,怪人跟自己争地盘,所以要把人赶走”。

古村探秘|谈“雷”色变的雷公村,为何频繁遭雷击?

雷公村

那么雷公坛村为何会频繁遭到雷击?

相关专家早已深入调查,通过气象资料显示:雷公坛村的年雷暴率平均偏高,雷公坛村地处梅岭山区,依山傍水的地形的确让雷电的形成更具备水汽和地形条件,这应该是雷公坛村打雷现象比其他地方更多的原因。


“马蹄”地形

从地形图看,雷公坛村位于海拔590米左右的几个小山脊之间。该村整个大空间地形呈马蹄形,南低北高,处在偏南风为多、偏南暖湿气流盛行的山坡风口上。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村庄上空容易形成积雨云。

积雨云遇山地阻挡,在山地的迎风面滞留时间增长,从而导致积雨云在雷公坛上空出现的频度、时间增加。而因积雨云形成的雷暴在夏季的午后、傍晚出现的几率非常大。

古村探秘|谈“雷”色变的雷公村,为何频繁遭雷击?

特殊的地质结构

除此以外,雷公坛村处于岩石板块的交界处,以稻田土壤为主,山上雨水多,地面土壤潮湿,因此电阻率比附近岩石要小得多,雷暴就很容易落在此处。而雷公坛村的电线均没有采取防雷措施,这使得雷电波极易沿电线引入,从而造成雷害,成为雷公坛村雷灾的罪魁祸首之一。

古村探秘|谈“雷”色变的雷公村,为何频繁遭雷击?

强对流天气

由于雷公坛特殊的地形结构造成当地频繁出现强对流天气现象,而强对流天气会伴随狂风、暴雨、雷电、大风、冰雹。因此,发生雷公坛村雷击等突发性灾害也相对频繁。

古村探秘|谈“雷”色变的雷公村,为何频繁遭雷击?

谜底解开了,如今的雷公坛村民大多迁出了村子,村里还剩下几位老人,老人舍不得走的原因是:认为这地方是老祖宗留下的,以后在此生老病死也算落叶归根,所以坚守了下来。


好啦,今天的古村探秘就到这了,如果你也知道哪里也有神秘的村庄,欢迎留言区分享,村花花后台等你讲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雷公   雷害   积雨云   频繁   雷暴   雷电   山地   村子   岩石   地形   村里   村庄   土壤   上空   老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