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朱旺村,徽派古民居

朱旺村是一个始建于1300多年前的古村落,坐落于旌德县蔡家桥镇境内。历史上这里的房屋都是徽派建筑。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人文历史,独特的建筑景观。相传是宋代理学大家朱熹后裔的居住地,现有保存下来的明清古建筑47栋,住宅建筑布局合理而独特,具有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还有保存较完好的私塾——“凫山书院”、“茶字号”老当铺、豫立义仓、步云居、官厅等景致;位于朱旺村当中的朱溪河是当年的朱氏祖先用人工开挖的,呈现独特的北水南流水系;河中河边有当年用来饮用的水井九口,河上有用巨大的青石搭成的石桥十三座,九口井、十三桥就叫“九井十三桥”。还拥有绍训堂、垂裕堂等景观。

该村还拥有十佳美丽乡村、十大写生基地和十佳摄影基地等荣誉称号;是宣城市五大文明古村之一。是集徽文化和自然山水、峡谷飞瀑等特色为一体的古村落。

千年朱旺村,徽派古民居

朱旺村原来叫钟汪村,随着朱熹后人的迁入以及对该村子的贡献就将钟汪村衍变为朱旺村。

千年朱旺村,徽派古民居

千年朱旺村,徽派古民居

千年朱旺村,徽派古民居

文化墙一一水墨朱旺 梦里画卷

这堵图文并茂的文化墙,是由当地著名书法家用“真草隶篆”四种字体书写的宋代著名理学家、大诗人朱熹的《春》《夏》《秋》《冬》“四季诗”,诗歌分别旁配上了四幅精美的《春》《夏》《秋》《冬》水墨山水画。

千年朱旺村,徽派古民居

文化墙

千年朱旺村,徽派古民居

朱子家训:文化墙正中则是由当地著名书法家程玉登手录的《朱子家训》(朱伯庐《治家格言》)的全文,抄写如下,供分享: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牲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后面有朱伯庐先生的头像。这《朱子家训》寓意着朱旺村的朱氏先人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浸润,教育后人要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等等。

千年朱旺村,徽派古民居

石雕:朱熹头像

千年朱旺村,徽派古民居

历史上这里的房屋都是徽派建筑。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人文历史,独特的建筑景观。

千年朱旺村,徽派古民居

千年朱旺村,徽派古民居

九井十三桥:朱旺桥多,源于两条小河。一河穿村而过,曰:朱溪河,一河绕村而过,称:大溪河。桥横大溪河的一座叫新桥,朱溪河上有十三座石桥,河中有九口井,“九井十三桥”成了朱旺村一帧独到的风景。“九井十三桥”的解说很多,有说是朱旺村会出九个进士,出皇帝,掌管十三个朝代 ,有说是从猪(朱)身上的来的,是骨头,是穴位?无从知晓,就和十三是个吉利数字应该没有疑问。

沿河的九口井有三口为私家独用,其余为村民公共饮水,井虽然健在河畔或河中,但井水四季清亮,冬暖夏凉。可以肯定,成语:“井水不犯河水”就出自朱旺村。

千年朱旺村,徽派古民居

小溪之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座由几块石板架起的石板桥,每块石板至少都有上百年的历史,虽是简单,却是这座古村 “浓墨重彩”的一笔。

“九井十三桥”的第一桥叫“顺成桥”,这座修建于清代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的顺成桥位于朱旺村朱氏宗祠遗址前。传说是因附贡生员朱则澳顺成母亲王氏“好善乐施”的旨意修建并得名的。这座桥桥面由四根石梁拼合而成的,桥长约10米,宽约2米,高约0.5米。

朱溪河上那十三座石桥的名字,也都很有讲究,很有内涵,值得玩味,值得思索,似乎其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什么“紫阳桥”、“顺成桥”、“垂裕桥”啦,什么“潭溪桥”、“兴隆桥”、“顺兴桥”啦,什么“三房桥”、“五丰桥”、“四房桥”啦,什么“万年桥”、“龙溪桥”、“承启桥”、“观音桥”啦,令人遐思。这些大多由一两块或三四块整长石条架就的横跨朱溪河的石桥,基本上与沿河两岸的石板路平衡连接,而桥面也都很光滑很平整,桥边大多有供行人小憇或村人纳凉的低矮的石护栏。而沿着朱溪河两岸路道旁,相隔十几米或二三十米,也大都安设有供人歇气或纳凉的美人靠。

千年朱旺村,徽派古民居

这九口水井都有一个非常响亮而意味深长的名字:“萃涣井”、“垂裕井”、“绍训井”、“潭溪井”、“兴隆井”、“顺兴井”、“三房井”、“四房井”、“观音井”。我发现这九口水井的井口迥异于外地的水井的圆形井口,这里的水井井口全是方形的,这也可以说是朱旺村水井的一大的特色。它是在教育后人做人做事都要方方正正。我们当时看到这些井虽然建在河畔或河中,河水虽然低浅,但井水却深不可测。村民告诉我们说,这些井井水永不干涸,四季清亮,冬暖夏凉。

神奇就神奇在这九口井水与朱溪河水来自不同的源头。即使朱溪河发洪水,河水浑浊,漫过井面,而这九口井里的水却依旧清澈。这也就是“井水不犯河水”这个传说的来历。

千年朱旺村,徽派古民居

溪水中间隔分布的九口水井,曾是村里人主要的吃水来源,就是现在,村里依然有不少村民挑着水桶来这里打水。这些水井虽然身处溪水中,但井水来源于地下水,水体并不会流动,而溪水主要来自于地表水,井水的水位又高于地表水,从而形成了井水不犯河水的自然景观。此外,村里的水井都是方型的,也教育后人做人做事都要方方正正的。

走过“顺成桥”,便是“豫立义仓”。“豫立义仓”原本是朱旺村朱氏祠堂储粮赈灾的一个仓库,建立于道光六年。内设石碑:“创捐豫立义仓碑记”,记载了初始捐资人姓名、银两及田亩数。现在,这里已经现在辟为“朱旺村老年活动中心”兼做村史馆。

千年朱旺村,徽派古民居

千年朱旺村,徽派古民居

走进朱旺村纪念馆,这里可以了解到所有的历史文化,我们看到其中陈列了朱旺村的农耕、人文、历史等文化资料。其中有“千年古村——朱旺简介”,有“朱旺村朱氏渊源记”,有历代朱旺村名人介绍及画像等等。

千年朱旺村,徽派古民居

这“垂裕堂”和“绍兴堂”是元朝初年兄弟进士朱立言、朱立礼的故居,现代经济学家朱剑农也诞生于垂裕堂。安徽电视台拍摄黄梅戏《大树参天》曾在“绍兴堂”取景。这是一栋外开放内封闭的的屋宇。这些房屋都是典型的徽州古建筑风格的屋宇。

千年朱旺村,徽派古民居

朱溪河及河旁的建筑

千年朱旺村,徽派古民居

千年朱旺村,徽派古民居

千年朱旺村,徽派古民居

千年朱旺村,徽派古民居

千年朱旺村,徽派古民居

千年朱旺村,徽派古民居

莱籽号当铺

朱旺人素来重视经商,曾有菜子、兴隆、乾元、庆丰等商号。一个小小的村庄,拥有这么多商号,这在当时的宣城市也是不多见的。朱旺的老街至今仍有商号的气息。

千年朱旺村,徽派古民居

千年朱旺村,徽派古民居

二十四葵花堂

“徽州三雕”在朱旺老街上触目皆是,随处可见。“二十四葵花堂”是徽州砖雕典型的代表作。它的门檐上方雕刻了一排形状各异的葵花,原本是有二十四朵的,可惜有两朵在“文革”中被“红卫兵”小将捣毁了,因此,我们现在只能看到二十二朵了。这朵朵葵花花瓣形态各异,争奇斗艳,象征着二十四节气。

千年朱旺村,徽派古民居

千年朱旺村,徽派古民居

千年朱旺村,徽派古民居

千年朱旺村,徽派古民居

千年朱旺村,徽派古民居

明清时期,朱旺村兴盛,石坊高耸,宗祠巍峨,庙宇香火缭绕,戏台古乐长鸣,商贾如云,店铺林立。直到民国,朱旺才逐渐衰落。相传,还有位风水先生作的崇。说的是朱氏族人得罪了蔡氏族人,因朱家人在徽水上架了一座蔡家桥,猪(朱)过桥把菜(蔡)吃光,使蔡家衰败,蔡家为出这口气,便请风水先生蛊惑,在朱旺村中间开挖了一条人工河。试想,猪(朱)开了膛,还有命吗?传说归传说,经不起推敲,更无需考证。但这个千年古村却依然以它的特有风姿,生生息息,风风雨雨,走到今天。

千年朱旺村,徽派古民居

千年朱旺村,徽派古民居

千年朱旺村,徽派古民居

千年朱旺村,徽派古民居

观景台

千年朱旺村,徽派古民居

在观景台上看到的村景

千年朱旺村,徽派古民居

朱旺村口旁建了一处造型独特、建筑精美、空间通透的徽派建筑风格水口亭——“承口亭”。它就是前面所说的“前有罩,后有靠”,旨在聚水聚财、藏风聚气,表达了朱旺村民对于家族人丁兴旺、财源滚滚的美好期许,同时,它又是人们出入朱旺村停歇休憩的场所,亭里设置了几排供人休憩的木质靠椅。水口亭是我们徽州古村落的重要建筑之一。这“承口亭”位于朱旺村水口景观的中心地带,是我们们进入了徽派乡村——朱旺村的形象标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水井   水口   宣城市   徽州   义仓   兴隆   井水不犯河水   家训   井口   朱熹   井水   石桥   葵花   千年   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