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阅读理解古代诗词?基本了解这几点就可以了

前言

首先,这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老街只是凭着自己的理解,说一下我阅读古诗词的方式。

古代诗词对现代人来说,阅读时一般会遇到几个问题。例如生字、生词的问题,典故的问题,句法变化的问题等。

一、 作者、人物与题目

诗人之间常有唱和赠答之作,所以了解一首诗,最好了解诗词的作者以及诗中提到的人物。

例如唐朝诗人李颀有一首《送綦毋三寺中赋得纱灯》。

李颀是一个不算太有名的诗人,不过作为作者,我们知道他的全名,很容易查到他的资料,但是诗题中说到的綦毋三是谁呢?

因为綦毋三不是一个人的全名,所以很难判断这个人是谁。但是我们可以从李颀的其他作品发现,他有不少写给这个綦毋三的诗。例如《奉送五叔入京兼寄綦毋三》、《送綦毋三謁房給事》、《寄綦毋三》、《和李二主簿寄淮上綦毋三》等。

古人诗词中提到的人物,常常用字、号、官职、排行等。例如白居易有诗《赠皇甫六张十五李二十三宾客》、《梦微之》等。可以判断这个复姓綦毋的在家族中排行第三。

李颀还有一首诗,题目为《欲之新乡答崔颢綦毋潜》,王昌龄也有诗《東京府縣諸公與綦毋潛李頎相送至白馬寺宿》。从这些旁证可以判断这个綦毋三应该是著名的诗人綦毋潜。

知道了人物,自然也就了解了时代和背景。但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古诗词都有这些资料可以查询。

《送綦毋三寺中赋得纱灯》,寺中并不是官职,应该就是在寺庙中以纱灯为题吟诗,同时也作为送行之作。

怎么阅读理解古代诗词?基本了解这几点就可以了

二、关于生词、生字

阅读一首诗词,搞清楚题目以后,我一般会从头到尾粗略读一遍。阅读古诗词的时候,还需要查询一些不认识的生字和生词。

例如刚才提到的綦毋潜,他有一首《登天竺寺》,诗云:

郡有化城最,西穷叠嶂深。松门当涧口,石路在峰心。

幽见夕阳霁,高逢暮雨阴。佛身瞻绀髮,宝地践黄金。

云向竹谿尽,月从花洞临。因物成真悟,遗世在兹岑。

生字。首先,綦毋qí wú。这个姓氏就不太常见。綦毋潜是江西赣州人,不知道今天还有没有人使用这个姓氏。

生词。例如诗中第四联:佛身瞻绀发,宝地践黄金,绀gàn,红青色,或者带紫色的深蓝色;发,头发。

绀发什么意思,为什么与佛一起使用?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序》中写到:

阳门饰豪眉之像,夜台图绀发之形。

这是绀发的出处,其原意是佛教如来的琉璃色头发。

怎么阅读理解古代诗词?基本了解这几点就可以了

三、关于诗家语

诗词的句法与散文的句法不同,特别是现代人阅读起来更不容易理解。古人有所谓的诗家语,例如上面提到的这两句诗:

佛身--瞻--绀发,宝地--践--黄金。

用散文的语法来看,这两句都是标准主谓宾结构,但是按照这个顺序在意义又解释不通。

佛身-瞻-绀髮。当然不是佛看自己的头发,而是(人)看佛体上的头发。这句话是这是省略了主语,然后将定语前置的句法,五个字可以看成动宾结构:瞻--佛身绀髮,践---宝地黄金。

诗家语不同于文章的语言,跳跃、倒叙、前置、后置、省略等变化很多,阅读时需要细细分辨。

怎么阅读理解古代诗词?基本了解这几点就可以了

四、关于用典故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过隔与不隔的概念。

欧阳公《少年咏.咏春草》上半阙云:“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人间词话》

这首词下阙写道: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

但是王国维说:

至云“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则隔矣。

这就是用典造成的隔阂。古人作诗用典,有的很明显可以看出来,例如“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叫做明典。明显用典的地方,如同公路上的障碍物,是绕不过去的。不了解谢灵运池塘生春草的典故,也不了解江淹别赋的典故,这首词就难以理解。

又如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三》: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颈联很明显用了典故,要想理解这两句诗,必须要知道这个两个故事是什么意思。

汉朝的匡衡上疏弹劾宦官石显,意图铲除奸佞,但是他却被人弹劾,贬为庶民,病死于家乡。

刘向弹劾宦官弘恭、石显及外戚许、史等人,结果自己被下狱免为庶人。其闲居十余年不能做官,只好一心去传经了。

也有人的用典如同水中着盐,化有形于无形,这是暗典。有的暗典即使我们看不出来,却不影响理解一首诗。

周紫芝《竹坡诗话》中关于杜甫《阁夜》诗,提到了他用的暗典:

凡诗人作语,要令事在语中而人不知。余读太史公《天官书》:“天一、枪、棓、矛、盾动摇,角大,兵起。”杜少陵诗云:“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盖暗用迁语,而语中乃有用兵之意。诗至于此,可以为工也

周紫芝说,杜甫这首诗使用典故时,令读者感觉不到。 “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其实用了司马迁《天官书》的典故。黄庭坚曾经说过,杜甫作诗无一字无来历。

当然,你不知道杜甫“暗用迁语”,也不太影响你理解杜甫这首诗。

怎么阅读理解古代诗词?基本了解这几点就可以了

结束语

老街觉得,读懂一首诗,大致做到这几点就可以。不过,如果作诗就并非简单读懂的问题了。

大家说国足臭,但是让我们上场的话,估计连球都摸不着,毕竟看和作,是两码事。

@老街味道

观宋填词159|刘子寰两首山中飞泉词,逼真生动如在眼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老街   纱灯   诗词   紫芝   鼓角   生字   句法   古诗词   生词   头发   杜甫   宝地   典故   诗人   古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