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的聚集一堂,唐宋八大家肖像画首次合体展出

最早把这八大家结合到一起的,是明代的茅坤。他编辑刊刻了《唐宋八大家文钞》。从此,"唐宋八大家"被作为一个词组固定下来了。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和曾巩,这八个人的文写得棒,言之有物,不似当时流行的只重视文辞华美而内容空泛的文。

前一阵子故宫博物院有一个"千古风流人物"苏轼相关文物特展,像故宫这种实力的博物馆也只办"八大家"个人的特展,可知想让"八大家"聚首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作为一个地方博物馆,辽博首次把唐宋八大家"组织到一起"办"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难度可想而知。辽博拿出压箱底的84件(组)文物,又借展一部分,让展览"言之有物"。

展览开始部分就是"八大家"的肖像画。这八幅肖像画都是向国家博物馆借展的,来自清人绘的3套册页,而且此前从来没有公开展出过。在国博他们都没聚首,却跑到辽博会面来了。

难得的聚集一堂,唐宋八大家肖像画首次合体展出

【韩愈】

是"古文运动"的开创者。韩愈出场就挺不顺利的,科考考了四次才考中进士,接下来考博学宏词科考三次都没考中。后来才越来越顺利,官越做越大。韩愈也是"唐宋八大家"中唯一打过仗的,跟随裴度讨伐淮西军,并且撰写了千古留名的《平淮西碑》。更曾孤身进入叛乱藩镇安抚叛乱首、成功解救被困官兵。他上疏皇帝,请求皇帝停止奉迎佛骨,差点被唐宪宗杀了,被贬潮州。

小时候背的《马说》《师说》现在也依稀记得,简单、明白,有道理,"言之有物"。

对于韩愈的评价,苏轼说"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

难得的聚集一堂,唐宋八大家肖像画首次合体展出

【柳宗元】

与韩愈同是"古文运动"的开创者。与韩愈的境遇截然相反,他出身好,起步的时候特别顺利,年纪轻轻做京官。但"永贞革新"失败后,参与改革的都被贬,就是后世所说的"二王八司马", 柳宗元被加贬为永州司马。之后,柳宗元再也没被重用过,他也是"唐宋八大家"中寿命最短的一位,47岁。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知道他在仕途上的经历,就更能理解他这首诗的意境。

难得的聚集一堂,唐宋八大家肖像画首次合体展出

【欧阳修】

宋六家的第一人。都说文人相轻,"八大家"中宋代另外五家,都得到过欧阳修的拔擢,苏轼、苏洵、曾巩就是他学生,他向朝廷推荐王安石,他向读书人推荐苏洵的文章。这里面,苏轼是天纵英才,曾巩是"贫苦学生",苏洵不是进士出身,王安石比较特性。可见,欧阳修很有包容性,看重的是才华。

他号六一居士: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酒一壶和老翁一个(欧阳修自己)。

难得的聚集一堂,唐宋八大家肖像画首次合体展出

【苏洵】

唐宋八大家中没考中过科举的一位。但入了"三字经"——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而且,他有两个光耀文坛的儿子,苏轼和苏辙。

他入"唐宋八大家"是借儿子的光吗?肯定不是。他"二十七始发愤"不是之前不读书,是没读用来科举的书,是用了更多的时间去游历山川。二十七开始读科举考试的书,考了几次都没考中,后来就干脆不走科举道路。

苏洵经过沉淀,写自己想写的文,并教育他那俩天才儿子。

苏洵主张文章应"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强调文章要"得乎吾心",写"胸中之言"。他的文章受到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赏识,极力向文坛推荐。北宋嘉祐二年苏轼苏洵兄弟一同参加科考并全高中,于是"一日父子隐然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遂擅天下"。

难得的聚集一堂,唐宋八大家肖像画首次合体展出

【苏轼】

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几千年也就出这样一位全才型的天才。诗、词、书、文、画无不是No.1。他还是文学家中最会做饭的,给后世留下了东坡肉、羊蝎子……。吃货不可怕,就怕吃货有文化,吃货苏东坡有《猪肉颂》传世。

做地方官,他留下苏堤,他是有行政能力的;做京官,他既看到改革派的不足,也看到了保守派的不足,他头脑清醒。

流传下来的苏轼画像多拄着一根竹子,因为他那首"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太洒脱。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被贬之路越来越远,他始终没被打倒。

举世无双的才华,幽默的个性和豁达的人生观,一个传奇般的存在。

难得的聚集一堂,唐宋八大家肖像画首次合体展出

【苏辙】

比他那才华横溢的哥哥内敛得多。兄弟二人感情极好。苏轼"怀子由"题材的诗词又多又感人,最著名的就是那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兄弟俩在文学上互相欣赏,心意相通,仕途上也是共进退,患难与共。共同谱写了世间最美兄弟情。

苏辙做官比苏轼大,当到副宰相。他也是八大家中最小的一位,也是最长寿的一位。苏辙去世后代表着八大家的谢幕。

难得的聚集一堂,唐宋八大家肖像画首次合体展出

【曾巩】

八大家中存在感最低的一位,也是学生最喜欢的一位,因为他没有文章入选中学课本,不需要背诵。前一阵子他的"局事帖"拍出2亿,一个字一台法拉利。

难得的聚集一堂,唐宋八大家肖像画首次合体展出

【王安石】

王安石以主持"熙宁变法"闻名于世。北宋灭亡需要找个替罪羊,这个锅就让王安石背了。之后,历代对于王安石变法的讨论也很多,争论也很多。

难得的聚集一堂,唐宋八大家肖像画首次合体展出

这八张肖像画是辽博向国博借展的,分别来自清代的三套册页。在国博,八大家画像都从未同框过。

难得的聚集一堂,唐宋八大家肖像画首次合体展出

难得的聚集一堂,唐宋八大家肖像画首次合体展出

难得的聚集一堂,唐宋八大家肖像画首次合体展出

难得的聚集一堂,唐宋八大家肖像画首次合体展出

难得的聚集一堂,唐宋八大家肖像画首次合体展出

国博借展的壁画,从左到右分别是曾巩,柳宗元、韩愈、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和王安石

难得的聚集一堂,唐宋八大家肖像画首次合体展出

这幅画描绘的是嘉佑二年科举,号称“千年科举第一榜”,该榜群星闪耀。苏轼苏辙兄弟同时高中,曾巩也中了,而且曾巩是兄弟四人同时中榜(包括堂兄弟)。

这一年,宋六家都在京城:苏洵送两个儿子科考,欧阳修是主考官,曾巩考中了,王安石在京城做了小官。

画面中背对观众的红衣当官者就是欧阳修,两个对着他行礼的是苏轼和苏辙(稍微侧身的,也符合他弟弟和低调的身份,苏轼是正面),他们身后的父亲苏洵。拿书的是曾巩,和他穿同样衣服的是曾家的几个兄弟;红衣骑马者就是王安石,他当时大概就是一个当着 管马 的小官。

嘉佑二年,不仅宋六家都在京城,四人直接参与了科考,还有更多被选拔出来的人才,在《宋史》中有传的就有24人,有9人曾担任宰执……。由此也可见,主考欧阳修对于选拔人才是多么不余遗力。

难得的聚集一堂,唐宋八大家肖像画首次合体展出

难得的聚集一堂,唐宋八大家肖像画首次合体展出

推荐相关阅读:

我的2020:生了一场病,丢了一个小零件,写了365篇游记

北京与天坛齐名的古迹,平时游客不多,一到秋季那人多的啊

首博之康熙孝诚仁皇后小堂妹墓中的玉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肖像画   唐宋   嘉佑   京官   司马   言之有物   开创者   京城   科考   科举   合体   文坛   家中   儿子   兄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