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木秉凤:诗 魂

三木秉凤:诗 魂

灵魂为万物之本,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而诗魂在哪里?诗文之魂就隐藏在“风起草低”下的原野牛羊之中,它没有固定理念因而随人而解,犹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庐山中”一般。我虽略诗几载,然确无评诗论赋之资格,绝非谦君卑言,至少当下如是!闲遐之余,灵机抖擞,亦诗闸洞开,不勉兴起一时,偶赋几句粗话,聊以孤赏而已。

《尚书》言:“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其言以诗灵为志,吾同其意故以诗魂称咏。

而今之人以“诗言情”或“诗言景”及“诗言思”乃至诗言万物而妄论!故愿讨论诗魂所归之处以求于心微安。灵魂者,思想之凝矣!统摄万物之要意也,上合天地之神,下居人心之德,犹如深谷之风,来去无影无踪,却于谷底之中串流不息。

意志为人生奋斗之始,故志乃灵魂之本也。子曰:“吾一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志于学,志于行,志于信,志于诚,惟天下之仁人唯能爱人!魂乃大爱之显,魂之灵性就是通过自学、自行、自信、自诚而升化之,“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顾,只留清白在人间”,如是而可。

诗之妙笔,在于其志生于心辉,由内自外勃然而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源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忍,任尔东西南北风”,喻志之人如岩松之固,如山竹之骨,如寒梅之香,身处窘境愈得其坚,心居苦海愈生其恒。是为古之诗以志为主,以情为辅,以景为下矣。

近年言情之诗兴起,相对于古之言志之诗,更多一层柔肠缠绵,如元曲名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由志向情坠下,犹若侯门似海之感。

民国之后白话诗渐起,徐志摩《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已俨然失志,尽落情云伤感之中也。

诗自言志,言情,言思,言别,至以言景,诗之灵魂渐趋空洞无依,古诗之中壮志凌云之感当亦失缺太多,却生出了一层悲凄感伤之意,诗若一纤红尘,从天际星星落地,古诗望尘莫及,今诗千篇百律。读诗,今诗读出的多为情、为思、为景,其灵魂所含之志早已旱隐于青山绿水之中,以待逢润而再发,以待宝刀向英雄传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寒梅   百兽率舞   白话诗   庐山   风吹草低见牛羊   串流   仁人   青山   诗兴   灵机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古诗   云彩   万物   灵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