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黑镜》:关于斯诺登事件的回顾,让阳光照进阴暗的角落

“黑镜”位于美国马里兰州米德堡的美国国家安全局总部,我们可以看到这面镜子的真身,这座由深蓝色反光玻璃覆裹的11层办公大楼俨然像一个“法拉第笼”能屏蔽一切电磁波干扰,保护大楼里那些监视者的秘密不被外泄。

是秘密总会被泄露,再安全的国家安全局也有可能从内部被攻破。斯诺登的“棱镜门事件”一下子把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他们直接从谷歌、脸书、雅虎、微软等互联网巨头数据库中心收集海量用户数据。这个信息被报道披露出来之后,也让世人认识到所有美国人的隐私都直接暴露在美国的国家机器面前,个人再也没有什么秘密可言。

而作为最早接触斯诺登,报道这一信息的媒体人之一,巴顿•格尔曼把曾经的整个事件原原本本的展现在了我们面前。从他一个媒体人的身份,从他一个美国公民的角度,也从整个国家安全的方面对于整个事件进行了回顾和反思,写就了这一本书《美国黑镜》。

《美国黑镜》:关于斯诺登事件的回顾,让阳光照进阴暗的角落

在这本书中,作者讲述了怎么和斯诺登联系并得到消息,然后怎样把这爆炸性的消息通过《华盛顿邮报》披露给世人。对于斯诺登,作者没有对他进行褒奖或贬低。虽然关于斯诺登历来有着极多的争论,甚至是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国家英雄”或“叛国者”,哪一个才是真实的他?在这本书的回顾中,作者对于斯诺登给出了中肯的评价。他确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整个公民的信息安全推到了大众视野。让信息产业可以更加注重安全的维护,后来的手机、电脑等对于安全等级都是极为重视的。但对于为什么斯诺登会把这一信息暴露给记者,从整个事件的回顾可以看出,他既不是某国的间谍,也没有自己的私人利益,在这个过程中他没有享受到特别的待遇,甚至还成为政治避难者躲在了俄罗斯。

也许作者的其中一个观点最能代表他们的心境,格尔曼认为,斯诺登这种人都有着极为坚强的信念,任何利益都无法改变自己内心的信念,虽然他在国家安全部门,但也许个人隐私才是他最重视的信念。当然,在斯诺登的整个的爆料过程中,也使用了一些手段,他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格尔曼对于斯诺登方方面面的讲述让们认识了一个更加全面的斯诺登。斯诺登是一个复杂的现实人物,他所发酵的这个事件必将载入史册,关于他的理解和发掘,在未来会有更多的信息破漏,也许它并不是我们所有人认为的那个样子,谁又知道呢?

《美国黑镜》:关于斯诺登事件的回顾,让阳光照进阴暗的角落

格尔曼讨论更多的是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之间的较量。在美国911之后,美国本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怖袭击,国家安全一下子上升为最为重要的地位,而通过监听有威胁的外国人的通讯设备,被美国国家安全局认为是最有效获得情报的手段之一,而相应的,对于美国人自身的监听,成为附带的“例外事件”,但这些“例外事件”却构成了监听信息的绝大部分,这也就是斯诺登所爆料的内容之一。再也没有人处于绝对的隐私之中,但公民的隐私却是受到美国宪法保护的权利之一,这就构成了一对矛盾,美国政府部门不能借助任何理由来剥夺公民的基本权益。而作为新闻工作者,也有着把真相报道给公众的权利。格尔曼也深刻的体会到了这种矛盾的尖锐程度。他虽然受到了《华盛顿邮报》的支持,但也受到了政府情报部门的蔑视。但作为揭露真相的记者,他所有的选择都无怨无悔,冕之王就是要保证可以照到所有阳光下的阴影。

《美国黑镜》:关于斯诺登事件的回顾,让阳光照进阴暗的角落

权力在不受约束的情况下确实是可以为所欲为的。书中告诉我们两个极为恐怖的关于美国政府案例。其一,美国政府有意把士兵暴露于核辐射之下,只是为了了解医疗的效果,这件事就发生在二战之后;其二,美国政府于1946年~1948年实施了故意把性病传染给危地马拉的性工作者,甚至不惜人工接种病毒用来传播。这样一个为所欲为的政府,如果没有媒体的监督,没有那要烤上手脚的枷锁,真的不知道会有什么结果?

《美国黑镜》就是这样一本关于政府和媒体之间相互制约;关于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的相对矛盾的深思和反省之书,同样也值得我们自己每个人深思和反省。#干货分享读书会##全民荐书人##美国真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法拉第   马里兰州   美国   华盛顿邮报   美国政府   事件   为所欲为   国家安全   阴暗   公民   信念   真相   角落   矛盾   阳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