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光在前》:战士在战斗中成长,文学在创作中创新

中国红色文学,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有脸谱化、模式化的趋势,但是人就会有弱点,有弱点能够改变,就依然还是坚强的战士。走南闯北、叱咤风云的解放军战士应该是最为坚强的人了,他们饱受战火与热血的洗礼,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革命事业,但他们本身依然有弱点,而宣扬他们的文学作品也不能无视这些缺点而不顾,人只有在历练中才能成长。

刘白羽的小说《火光在前》用大的宏观角度,记录了红军横渡长江的艰难与壮观,但同时从小的角度聚焦了每一个人的人性优缺点。这才是一个成熟的作家应该做出的最符合文学特点的创作形式。

《火光在前》:战士在战斗中成长,文学在创作中创新

刘白羽,以军事记者为他的本职工作,报道军人生活就是他最常做的活动,在他漫长的报道中,人物的个性特点,事件的始末情况,就会更加清晰明白,这就是他创造所遵循的原则,也为他后面那部获得矛盾文学家的作品《第二个太阳》埋下了伏笔。

《火光在前》:战士在战斗中成长,文学在创作中创新

《火光在前》是《第二个太阳》的前传。说前传,只是因为《火光在前》发表时间比较早,而且是中篇,内容没有《第二个太阳》那么的丰富。但这个中篇,在发表之时也得到了强烈的反响。在这篇小说中不但有各种宏达的场景描述,让我们身临其境,真正感受到了解放战争最艰难、但也最接近胜利的时候,同时也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的形象,让我们走进他们的世界。

光辉灿烂的政委形象,这是典型的革命者,有家不能回,一心全部铺在了革命事业,冲锋在前,轻伤不下火线。但光有这种人物,小说就会流于说教,就不是一篇优秀的小说。所以有了王春和杨天豹这一类形象,王春,这个从东北起家的战士,部队里面最积极的份子,随着革命的胜利,走出了东北,走向了全国,走到了长江边,走向了中国的南方,当然也相应地远离了他的家乡。而他与相对应的是杨天豹,他的家乡在湖北,他在东北战斗的时候,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积极性,但当战争打到了湖北,准备过江的时候,越往南,他表现的越积极,甚至有些兴奋的过了头,和在东北成长起来的王春起了争执。

《火光在前》:战士在战斗中成长,文学在创作中创新

这是在红军横渡长江的过程中的小插曲,但这也是人性的一部分。为家乡而战,为了受苦受难的乡亲们而战,这本就是共产党最初的方针。远离家乡,有一些畏难的情绪,找不到曾经的归宿感,也是人之常情,也是可以理解的,这才是人性中最真实的部分,小说把他们应戏剧性的冲突表现了出来,也就更接近于现实的真实,也真正成就了这样一篇小说。

而文学创作,无论是记者通讯还是虚拟文学,从人性出发,从真实出发,才能达到最真切的深入人心的效果。刘白羽的这篇小说,无疑是成功的,从宏观上讲,解放军渡过长江,这一悲壮的历史事件,有着太多的东西要洗,各种困难、各种英勇,但刘白羽仅仅从无法找到船只,受到当地民众的欢迎的小的点作笔,更能有着强烈的带入感,而有血有肉的人物也能给小说增添光彩。红色文学,刘白羽的小说是文学性较高的,值得一读。#阅读的温度##全民荐书人##红色经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火光   战士   长江   有血有肉   文学   湖北   弱点   人性   家乡   红色   形象   真实   太阳   人物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