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武汉这座“东方芝加哥”,是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

一、三千里汉水源远流长 明朝时期,汉口从芦苇丛生的荒滩逐渐发展为云集四方商品的中心以及云贵川、山陕、中南和东南诸省份广大地区的交通枢纽与工商业重镇。 汉口迅速崛起的背后少不了汉江的身影。 (汉江,图by陶诺)

100年前,武汉这座“东方芝加哥”,是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

汉江,是长江最长的支流,起源于陕西省西南部,在中国的江河体系中它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水运时代,中国历史上的南北交流主要是通过两纵两横的水运交通网络实现。 (两纵:汉江、大运河,两横:长江、黄河,图by《中国自驾地理》)

100年前,武汉这座“东方芝加哥”,是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

《诗经》里有云:“维天有汉,监亦有光。”,汉江在古时被拿来对应天上银河,在《水经注》全书中更是占用了三卷篇幅。 汉王刘邦在汉中起家,“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成就了汉室的千秋伟业,这个继秦之后又一强盛的大一统王朝,将“汉”融铸成大家共有的身份认同。 (红色线即为蜀道中的陈仓道,图by《中国自驾地理》)

100年前,武汉这座“东方芝加哥”,是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

可是这条江有的时候并没有那么温顺,在明万历十一年,汉江洪水直接冲毁陕西安康老城,灾民被迫迁到城南赵台山下修建新城,一直到嘉庆十三年才迁回老城重建城堤。 到了近代,汉江流域也曾暴发过一次大洪水,1935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长江中游以及清、汉两大江支流流域和洞庭湖水系接连遭受大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这一大片区域都降大暴雨,所有河流湖泊发洪水,加上上游的来水相叠加,到处溃坝、溃堤,江汉平原从南到北是一片汪洋。

100年前,武汉这座“东方芝加哥”,是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

7月7日汉江水位暴涨,钟祥的邢公祠首先溃口,洪水入城水深数丈,相继造成18处决堤。 洪水向南横溢数百里,泛滥十一县一市,一夜之间汉北平原悉成泽国,淹死了8万多人,这就是当地老人口中的“乙亥年大水”,钟祥的南湖和水口潭就是当年溃口的遗迹。 (图为1969年建立的江滩防洪纪念碑,by武昌区紫阳街道办)

100年前,武汉这座“东方芝加哥”,是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

二、武汉三镇 汉口的城市历史并不长,在500多年前,这里仍是一片沼泽、荒郊野地,人烟稀少,每年都会受到洪涝影响。 在漫长的时间里,汉江汇入长江处不断往东边推移,直到明成化年间,水道才基本定型,水患威胁减小,于是开始有人在此定居,掘土挑泥填塘,夯基建屋,方有后来繁荣的汉口。 (这是1890年时的汉口江滩,可以看出当时船比人多,图by武汉市文旅局)

100年前,武汉这座“东方芝加哥”,是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

汉口和武昌、汉阳被称为武汉三镇,近代由于武昌起义,风头渐渐地就盖过另外两座城市。 实际上,汉口在明清乃至民国时期名气才是最大的。 (武汉三市,图by《中国自驾地理》)

100年前,武汉这座“东方芝加哥”,是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

武汉原本是被长、汉两江分割开来,使得这一带的水利航运都很发达,在过去汉口是跟着汉阳、武昌一起发展。 后来汉江改道,有了这个好机会,汉口开始自己谋生活,之后迅速将两个老大哥远远地抛在后面,这其中一个最关键因素就是航运。 (汉江口,再往前就是长江了,图by陈煌)

100年前,武汉这座“东方芝加哥”,是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

明代迁都北京以后,南方的粮食都需要通过大运河运往北京,汉口恰好处于产粮区中心位置,况且还是一个港口城市,自然就承担起运送食粮的重任。 湖广的漕粮、安徽的淮盐都是在汉口通过水运送往京师,随后当地开始出现粮铺、钱庄、当铺、药铺、布坊等,一度十分的繁华。 (汉口依长江、傍汉江,航运十分便捷,图by《中国自驾地理》)

100年前,武汉这座“东方芝加哥”,是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

到了清初,商业的高度发达,使得汉口和京师、佛山、苏州一起被称为“天下四聚”,至清嘉庆年间更与江西景德镇、河南朱仙镇、广东佛山镇并称为“四大名镇”。 当汉口发展成我国内河最大的港口城市时,密密麻麻的商船、粮船在此汇集、中转,接着再分发到全国各地。 据钱泳《履园丛话》记载,在乾隆年间,汉口曾经发生船只失火事件,烧毁了粮船一百余艘、客商船三四千只、大火连烧两天仍不灭。 (天下四聚,图by《中国自驾地理》)

100年前,武汉这座“东方芝加哥”,是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

再到后来,依长江傍汉水的汉口来往商船络绎不绝,这其中就要感谢晚清湖广总督张之洞。 张之洞大力推行洋务运动,促进现代工业的兴起,汉口是个港口城市,航运方便但陆地面积少,在位期间他在汉口修张公堤,修成后水位下降,整体陆地面积增加了不少,而后更是用一条京汉铁路把汉口带到了铁路时代。 时间来到晚清时期,汉口被迫划为租界,当时外国人怀里揣着钱,带来工业、银行、金融,在张之洞修堤后露出的土地上修建了一座新城市。

100年前,武汉这座“东方芝加哥”,是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

三、汉口开埠 西方列强通过《天津条约》蛮横地叩开中国大门,让其成为了租界。1861年汉口开埠,美、俄、英、法、日等国先后到这里通商、设立领事馆,紧接着大批外商涌入,他们在这里开工厂、办洋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汉口的贸易影响力延伸到海外。 特别是张之洞来鄂之后,汉口早期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它的繁荣已然超过京沪,此时的汉口码头已成为国际性的港口,被誉为“东方芝加哥”。图by武汉市文旅局

100年前,武汉这座“东方芝加哥”,是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

四、汉口租界 为了摆脱中国地方政府的管理,不满足于通商贸易的殖民者为便于开发、掠夺,建立自我管理的独立王国。 于是在枪炮之下,从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手里得到一份厚礼,建立自己的租界区域,在租界里,洋人就是这片土地里的“霸主”,他们把中国政府的权力拒之门外,以自己的方式管理这片乐土。 (汉口租界老建筑,图by武花马)

100年前,武汉这座“东方芝加哥”,是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

1861年,按照签订的《英国汉口租界原约》,汉口自花楼街巷向东8丈起至甘露寺江边卡东角止划为租界区,并立碑为标记,“将此地永租与英国官宪,分为英国商民建造房栈居住之所。”。 此后不久,英国第一任驻汉领事金执尔抵汉,设置领事馆,开启了汉口建立殖民租界的历史。 因为这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汉口便有了众多西洋建筑和中西合璧的现代楼房,这些房屋分布在昔日的租界区内。 图byJuneAugust

100年前,武汉这座“东方芝加哥”,是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

且当时洋人还对租界内的市政建设作了较好的规划,街道分与长江平行走向的“街”,和与长江垂直走向的“路”,人们一听街道路名就知道走向,很方便判断。 租界内居住的是洋人和高等华人,由租界工部局下设的巡捕房维持治安,这片区域里的建筑不是西洋风格楼房就是规则整齐的公寓式房屋,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江汉路另一边的花楼街、汉正街,则是零乱、低矮平民聚居区。 (汉口租界老巷子,图byluochang1953)

100年前,武汉这座“东方芝加哥”,是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一元路以下的一些地区,老房子已经不多了,在武昌起义爆发后,革命军很快占领了汉口,在一元路至江岸车站一带与冯国彰率领的清军进行了顽强战斗。 为了摧毁凭借建筑抵抗的革命军,清军不断用火烧毁房屋,使这一带的建筑大部分遭受到毁坏,等到清兵占领汉口后,由于战争的破坏,市区收缩了四分之一,就连汉江长江口上的船只也减少到原来的1/10。

100年前,武汉这座“东方芝加哥”,是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

尤其到了抗日战争期间,由于一元路至永清街一带是过去的日租界区,且日军许多重要设施都在这一带,所以受到美军飞机的重点“关照”,成为猛烈轰炸的重点地区,许多房屋被炸毁。 造成今天这里遗存的老房子不多,一元路以下的冷清与以上地区的繁华、喧闹形成鲜明的对比。 (汉口被美军轰炸后的惨状,图by美国国家档案馆)

100年前,武汉这座“东方芝加哥”,是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

五、天下茶仓在汉口 清初刘献廷《广阳杂记》记载:“汉口不特为楚省咽喉,而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广西、陕西、河南、江西之货,皆于此焉输。”,汉口的市场功能在于“传输”,是华中地区最大的中转集散地。 在万里茶道的辉煌历史中,茶叶占据了汉口对外贸易的重要地位,那时候天下茶船齐汇汉口港,江面上停泊的茶船,据说最多时高达25000艘。 万里茶道,继丝绸之路衰落之后,在欧亚大陆兴起的又一条重要的国际商道。

100年前,武汉这座“东方芝加哥”,是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

茶到汉口盛,汉口因茶兴,从汉口开埠伊始到国外商人进入这个中国内河最大的港口,此后商贸繁荣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 丝、茶是中国出口的大宗商品,尤其茶叶的吸金能力特别强大,多是集中在广州出口,令人惊讶的是,在汉口开辟为通商口岸的第二年,就茶叶出口这方面就已经把广州抛得远远,一跃成为茶叶贸易的重要国际关口。图byabcd2010 于是汉口港被欧洲人称为“茶叶港”,汉口“天下茶仓”的地位由此确立。

100年前,武汉这座“东方芝加哥”,是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

中西互贸日益频繁,茶叶在西方很是受欢迎,但是汉口不产茶,之所以能成为天下茶仓主要是由于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国,而它正处于长江流域的湘、鄂、皖赣、浙、闽等名茶主产区的中心地带且拥有两江交汇、九省通衢,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19世纪中期,俄国人来到汉口做起了茶叶生意,创办了全球最大的近代制茶工厂群,开启了汉口“茶叶港”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黄金时代”,一时之间“汉口烟筒林立者,即俄商以机器制茶之屋也。”

100年前,武汉这座“东方芝加哥”,是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

只不过商业环境总会有起有伏,随着十月革命的炮声响起,俄商在汉口的茶叶市场日渐萧条,顺丰、阜昌均在1917年停闭,而新泰砖茶厂苦撑一些年后也于1932年转租给英商,俄商独占汉口茶市的局面从此结束,俄国人也如潮水般退出了汉口茶叶这个舞台。 如今19世纪俄国人在汉口留下的巴公房子、李维诺夫别墅等遗存虽然很多已有岁月留下的痕迹,我们依然可以在这些地名、老宅上寻觅到当年老汉口繁华的踪迹,追寻那个辉煌年代。图byTowerman

100年前,武汉这座“东方芝加哥”,是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

六、天下第一街 清晨,东边的红日正缓缓爬上天空,江面上升起薄纱般晨雾,耳畔传来不远处悠扬的汽笛声,打着赤膊的“扁担”人早已等候多时,只等货船靠岸停稳,便可以将一担担货物运至船舱码放整齐。 待所有货物都装载完毕,在一声笛响中,“扁担”们目送满载着商品的货船渐渐消失在地平线,同时也迎接着下一艘的到来,毕竟这是他们赖以养家的生计。(汉正街“扁担”人,图bydebgai6306)

100年前,武汉这座“东方芝加哥”,是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

“扁担”是汉正街的缩影,这条街的繁盛多是因为茶叶生意而兴旺,它被誉为“汉派”商业文化的浓缩之地。 “紧走慢走,三天走不出大汉口;紧说慢说,三天说不完汉正街。”,1979年,有着500多年商贸历史的汉正街成为我国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探索者和先行者,这条街在全国率先恢复小商品市场,给103位个体商户颁发了小商品营业执照,成为中国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排头兵。 (汉正街,图by登临意)

100年前,武汉这座“东方芝加哥”,是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

只是一进入新世纪,汉正街便开始显露出疲态,由于小商品市场受水运的限制与现代化商业模式的冲击,商品市场萎缩,繁华一时的“天下第一街”沦为了区域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当1949年武汉三镇解放,同年武昌、汉口和汉阳县城合并为武汉市,由中央人民政府直辖,三镇在行政上合并已经接近60年之久。 如今汉口这个地名已不再使用,在区域上被划分为武汉三个区,但这个名字至今仍在使用,并不会因此而消失。 汉正街夜市,图byeos650d

100年前,武汉这座“东方芝加哥”,是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汉正街   武汉   湖广   汉江   汉口   芝加哥   武昌   武汉市   租界   扁担   长江   英国   水运   上海   中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