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艰险的进藏古道!知道的人太少,更别说走过!|中国自驾地理

-这 是 自 驾 地 理 的 第 321 篇 原 创 主 文-

这些年来,随着国家对进藏通道的不断完善,传统的那几条进藏大通道铺油路、通隧道,道路状况越来越好,对爱挑战的自驾老伙伴来说未免少了点“野”的味道。

最艰险的进藏古道!知道的人太少,更别说走过!|中国自驾地理

318沿线高海拔垭口已通多个隧道,制作@《中国自驾地理》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新藏公路G219之外从新疆通往西藏的另一条通道,它藏身于巍巍昆仑山深处,在上千年的历史里都以艰险著称,“其路冬夏不可行,困难异常。”(清末《西藏志》)。

沿线有绝壁、达坂、火山,还有不断为其添上神秘色彩的历史、探险故事,它就是克里雅古道。

最艰险的进藏古道!知道的人太少,更别说走过!|中国自驾地理


最艰险的进藏古道!知道的人太少,更别说走过!|中国自驾地理

(感谢白玉芬老师对本文提供的写作支持及王铁男老师的图片支持)

一、古老昆仑秘道

在新疆南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有一座巨大的山脉,自西向东贯通新疆境内的帕米尔高原、向东伸延至青海境内,全长2500公里,这便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具有显赫地位的万山之祖——昆仑山。

最艰险的进藏古道!知道的人太少,更别说走过!|中国自驾地理

制图@《中国自驾地理》

如同巨龙一般横亘在中国西部的昆仑山,大致可分为东、中、西三段(也有一说是分为东西两段),昆仑山口以东为东段,琼木孜塔格以西为西段,中间则为中段。

今天我们的视点,就落在昆仑山西段。

最艰险的进藏古道!知道的人太少,更别说走过!|中国自驾地理

(请横屏食用),制图@《中国自驾地理》

西昆仑是塔里木盆地藏北高原的界山,两地自古以来就有先民生活在那里。

高山阻隔,看似没有相互沟通交流的机会,但别忘了,世界上本没有路,不管在多么艰险、多么恶劣的环境下,路,都是人类走出来的

最艰险的进藏古道!知道的人太少,更别说走过!|中国自驾地理

巍巍昆仑山(请横屏食用),摄影@丁丁

越是闭塞的地方,越有交流的必要,出于经济互补的需求,西昆仑南北的部落间早已有了来往。

后来吐蕃与唐朝争夺西域,先民们探索出来的秘道,被吐蕃王朝所利用,在那基础上探寻出几条向外扩张、通向西域的新通道。

自此,古代西域通往西藏的通道,主要有三条:

一、从昆仑山北坡,翻越克里阳达坂的里阳古道。它是最早从新疆塔里木绿洲通往西藏的古道,被西方探险家称为“叶尔羌之路”。

二、从新疆皮山县桑珠乡,向南翻越昆仑山桑珠达坂的珠古道。

三、从新疆于田县出发,翻越克里雅山口进入西藏羌塘藏北草原的克里雅古道,也是西域与西藏之间距离最短、最艰险的一条。

最艰险的进藏古道!知道的人太少,更别说走过!|中国自驾地理

3条昆仑秘道(请横屏食用),制图@《中国自驾地理》

其中的克里雅古道,就是“吐蕃一于阗道”的一部分,在吐蕃占领塔里木盆地后,成为吐蕃进出西域最重要的通道。

但由于山路崎岖、气候恶劣,一般商人旅客难以通行,9世纪中期,在吐蕃退出西域后,这条道路就冷清了。

二、西域通往藏北的“死亡之路”

行走在这条昆仑秘道之上,全程要翻越多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达坂——硫磺山达坂(5114m)、脱特拉尕特达坂(5030m)、阿特塔木达坂(5500m),全程250公里,然后翻越克里雅山口(5450m)...甚至,还有中国为数不多的活火山——阿什库勒火山群。

最艰险的进藏古道!知道的人太少,更别说走过!|中国自驾地理

克里雅古道示意图,制图@《中国自驾地理》

新疆到西藏的最初公路,最早是沿克里雅古道直接修到西藏阿里,据说1951年火山喷发,筑路大军不得不停工,才修改了道路的方向。

其实真正的理由,或许仅仅是因为这条路地质过于复杂、环境过于恶劣、高寒缺氧。

最艰险的进藏古道!知道的人太少,更别说走过!|中国自驾地理

2005年,王铁男徒步翻越硫磺达坂,图@王铁男

在这莽莽昆仑山中最为隐匿的昆仑秘道上,流传着许多故事。

公元1717年,盘踞在新疆的策妄阿拉布坦(清朝时准噶尔蒙古大汗,?—1727年),派遣台吉大策凌敦多布从伊犁河出发,沿着克里雅古道,攻占拉萨,杀了拉藏汗,在卫藏建立统治,1720年被清军赶跑。

公元1723年,青海蒙古亲王罗布藏丹津,也是从这条路逃亡西藏的。

1878年,左宗棠的清军追杀白彦虎(1830年2月8日—18882年7月26日,小名白素,经名:默罕默德.阿龙布,陕西泾阳人,另说是大荔人。清代同治年间陕甘回变的回军领袖之一)时,这条路被毁,“蹊径逐绝”。

道路被毁后,它以探险对象这一姿态,重回世人眼中,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彼时,中亚探险考察热兴起,世界各国先后以科考、传教、考古等理由,向中国派遣探险家,其中就曾有俄、英、徳、日等探险家试图穿越这条新藏老线。

最艰险的进藏古道!知道的人太少,更别说走过!|中国自驾地理

(除了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英国探险家斯坦因还有日本探险家橘瑞超,都以失败告终。)

但由于沿线海拔太高,加之险峻的高山峡谷和复杂的气候条件,导致他们大多无功而返,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三、英雄古道

克里雅古道,也是一条英雄之路

1950年8月1日,为大部队探路开路的解放军第二军独立骑兵师136人,在普鲁村召开进军西藏誓师大会后,由一团保卫股长李狄三率领,沿这条高原秘道进军西藏,开始艰难跋涉之旅。

最艰险的进藏古道!知道的人太少,更别说走过!|中国自驾地理

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师先遣连进藏誓师大会原址

没有地图指引、没有向导领路、敌情不明的情况下,先遣连45天跋涉600多公里,跨越冰封雪裹的昆仑山,克服雪盲、高原病的威胁,甚至在进入藏北无人区后,给养线被大雪阻断,只能打猎自救,以兽肉为食,以兽皮为衣...

最终以伤亡近一半的代价,将第一面五星红旗插在了西藏阿里改则县境内的扎麻芒堡。

最艰险的进藏古道!知道的人太少,更别说走过!|中国自驾地理

先遣连行进在进军西藏的征途中


最艰险的进藏古道!知道的人太少,更别说走过!|中国自驾地理

先遣连驼队攀登昆仑山

20世纪50代初,在这生命的禁区,他们此举不亚于一个世纪奇迹,为纪念这段历史,后人将这条“死亡之路”称为“英雄古道”。

如今你还可以在这条路上,看到当年先遣连在克里雅古道上,留下的那4万多头牲畜的白骨。

最艰险的进藏古道!知道的人太少,更别说走过!|中国自驾地理

路边能看到一具具骆驼或毛驴的白骨,摄影@王铁男


最艰险的进藏古道!知道的人太少,更别说走过!|中国自驾地理

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师先遣连进藏誓师大会纪念碑

1951年,新疆军区开始沿这条古道修筑新藏公路,没多久中途就放弃了,改由1956年动工,修建新疆叶城到西藏普兰全长1465公里的新藏公路。

随着新藏公路的开通,这条老线的作用被替代,也就渐渐被人遗忘了,直到2007年,国内骑行先驱杜一从界山达坂出发,单人单车全自助穿越克里雅古道。

2008年,新疆登山探险家王铁男率“英雄古道探险队”翻越克里雅山口,成为1950年以来第一支成功穿越的探险队,还开辟出一条徒步探险线路。

最艰险的进藏古道!知道的人太少,更别说走过!|中国自驾地理

离开普鲁村前的合影,摄影@王铁男

“那魂牵梦绕的克里雅山口,是召唤我们付诸全部激情的目标。在美景和幻觉、梦想和眼泪交织中,我们不断点燃希望,跟随内心的召唤,一步一步艰难地迈向它。”——王铁男

在那之后,正如王铁男老师所说,克里雅古道就成了国内户外探险者想“付诸全部激情”的终极梦想。

最艰险的进藏古道!知道的人太少,更别说走过!|中国自驾地理

走向昆仑山1号火山,摄影@王铁男

尽管相继有摩旅、自驾者穿越成功的案例出现,但也为数不多,在自驾越野圈里,克里雅古道的难度,不亚于四大无人区。

最艰险的进藏古道!知道的人太少,更别说走过!|中国自驾地理

克里雅古道自驾线路图,制作@《中国自驾地理》

四、穿越克里雅,你会遇见什么?

在普鲁村南边大约6公里处,有个地方叫阿拉叫依,它是这条路的起点,此处有一遗址,古时是屯兵检查的卡子。

最艰险的进藏古道!知道的人太少,更别说走过!|中国自驾地理

阿拉叫依古驿站,摄影@王铁男

从这里往前走50公里,就是普鲁河的源头苏巴什(海拔4200米),在维吾尔语中是“河水之源”。

河岸上有一座用石头砌成的长方形房子,那是1951年新中国筑路时的指挥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房顶已荡然无存,但墙体依然保留着。

最艰险的进藏古道!知道的人太少,更别说走过!|中国自驾地理

沿着当年筑路大军推出来的路基走向苏巴什


最艰险的进藏古道!知道的人太少,更别说走过!|中国自驾地理

苏巴什宽阔的河床几乎看不到水,摄影@王铁男


最艰险的进藏古道!知道的人太少,更别说走过!|中国自驾地理

当年筑路大军的指挥部,摄影@王铁男

顺着这里走,大约10公里处,翻越昆仑山的北侧山脊,喀拉塔什山(海拔5114米),由于火山喷发硫磺的气味很重,当年筑路部队测绘人员考察时为其起名为硫磺达坂。

最艰险的进藏古道!知道的人太少,更别说走过!|中国自驾地理

硫磺达坂,回顾来时路,摄影@王铁男

从这开始就进入昆仑山的一片开阔之地,也就是阿什库勒盆地(也称为:乌鲁克高原盆地)无人区。

这里海拔4700米,面积约740平方公里,空旷之际,彷佛天地之间只有你一人。

最艰险的进藏古道!知道的人太少,更别说走过!|中国自驾地理

阿什库勒盆地,摄影@王铁男

在这空旷之中,有两个美丽的湖泊,阿什库勒湖和鲁克库勒湖,还有阿什库勒火山群,共有14座火山...从普鲁村到这里大约130公里。

最艰险的进藏古道!知道的人太少,更别说走过!|中国自驾地理

乌鲁克库勒湖畔的乌鲁克火山,摄影@王铁男

从乌鲁克库勒湖的北岸向东走,沿着河谷走,翻越海拔5050米的脱特拉尕特达坂,就进入了克里雅河上游的一条支流,它位于阿克苏(维尔语叫“白水河”),沿着这条河谷向南走,就到达阿克苏卡子。

顺着阿克苏河源头向东南的分支走,翻越海拔5500米的阿特塔木达坂,下了达坂约3公里就到了克里雅河谷。河谷对面,有一座叫阿特塔木帕夏的古堡遗址。

最艰险的进藏古道!知道的人太少,更别说走过!|中国自驾地理

阿特塔木达坂,一片红色的世界,摄影@王铁男


最艰险的进藏古道!知道的人太少,更别说走过!|中国自驾地理

走向克里雅河谷,摄影@王铁男

沿着克里雅河谷上游走,一座山梁连着一座山梁,再走约27公里,就到了闻名遐迩的克里雅山口,海拔5450米。

最艰险的进藏古道!知道的人太少,更别说走过!|中国自驾地理

走向克里雅山口,摄影@王铁男

下了山口是一片开阔地,显得颇为荒凉,但这片开阔地中,有三个湖。

此地的山口分水岭大约15公里,就到了西藏日土县境内的邦达措裹扎错(邦达措海拔4902米,曾用名“亚尔错”,是西藏咸水湖之一,位于日土县北部,裹扎错以东),再向南走是邦达措的西南,进入羌塘草原无人区的昆仑山南麓。

最艰险的进藏古道!知道的人太少,更别说走过!|中国自驾地理

羌塘草原,摄影@会员·火

由此再西走约200公里,就到了界山达坂,新疆和西藏著名的山口之一,位于阿里日土县东如乡西村。

克里雅古道,一条英雄之路,一条书写传奇之路,一条充满艰难险阻之路,也是“进藏第九线”的核心段,继去年12月第一阶段(和田段)勘路后,4月底如无意外,我们将进行克里雅古道的勘路,届时,咱再来讲述关于这条新藏老线的更多故事。

最艰险的进藏古道!知道的人太少,更别说走过!|中国自驾地理


最艰险的进藏古道!知道的人太少,更别说走过!|中国自驾地理

来源/公号:中国自驾地理

想了解更多自驾资讯,欢迎关注公众号:自驾地理,对话框回复“入群”

更多精彩内容/线路,欢迎戳左下方的“了解更多”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吐蕃   古道   昆仑山   阿克苏   中国   山口   西域   藏北   探险家   西藏   硫磺   新疆   艰险   河谷   海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