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的照片,不朽的军垦魂,不老的军垦人

珍贵的照片,不朽的军垦魂,不老的军垦人

1949年12月5日,毛泽东发布命令,号召全军:“除继续作战和服勤者而外,应负担一部分生产任务,使我人民解放军不仅是一支国防军,而且是一支生产军,借以协同全国人民克服长期战争所遗留下来的困难,加速新民主主义的建设。”“人民解放军参加生产,不是临时的,应当从长期建设观点出发。而其重点,则在于以劳动增加社会和国家财富。”

珍贵的照片,不朽的军垦魂,不老的军垦人

石河子垦区原是古老的游牧区。早在18世纪,一个小量兵屯开垦后召集民众垦种,逐渐形成了村在战争结束后,群众大部分逃往其他地方,以解放只有少量的少数民族散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生产。 1950年,中国解放军22兵团26师及25师这片荒原生产。

珍贵的照片,不朽的军垦魂,不老的军垦人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兵团(后改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6师(后改为农八师)及25师(后改为农七师)一部,到此开荒生产。新疆和平解放后,沙湾县在石河子设区。1958年,撤区成立星火人民公社。1975年4月,生产建设兵团撤销,同年6月成立石河子地区。197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石河子市。石河子地区辖石河子市、沙湾县、玛纳斯县和农八师以及农七师部分农场共18个农牧团场。1979年,石河子地区撤销,保留石河子市,同时成立石河子农工商联合企业,与石河子市合署办公。1981年12月,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管辖垦区全部农牧团场和石河子的大部分工矿企业,师部驻石河子市。

珍贵的照片,不朽的军垦魂,不老的军垦人

石河子最早叫“破城子”,是因为附近曾有古城遗迹而得名:“城垣残存,土筑,呈正方形,有东西二门,相互对称,旁有高大烽燧遗址,传为唐代遗址。解放前,石河子附近聚居的人家只有20多户,四周全是戈壁滩,因村边有一条布满碎石的干河床,故取名石河子。

珍贵的照片,不朽的军垦魂,不老的军垦人

1950年2月,王震将军率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石河子,拉动了“军垦第一犁”,开始在这里开垦建城。1953年以后成为兵团农八师的垦区中心,也是新疆解放后在万古荒原上军垦建设最早、规模最大的城市。

珍贵的照片,不朽的军垦魂,不老的军垦人

坐落在军垦第一连的礼堂旧貌。

珍贵的照片,不朽的军垦魂,不老的军垦人

石河子著名摄影师王梓林心中装着对军垦事业的无限热爱,自费走遍天山南北,历时五年时间,记录了第一代军垦人的晚年生活和他们对军垦事业的情感,他深入到石河子垦区走访了近三百名在世的第一代军垦人,是用相机记录他们生活的第一人。并编辑成画册《老军垦》出版发行。传播红色基因。

珍贵的照片,不朽的军垦魂,不老的军垦人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让我们永远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

珍贵的照片,不朽的军垦魂,不老的军垦人

他们来自祖国的四边八方,操着不同的口音,在一片万古荒原开拓了一个新世界。当时的条件极端艰苦,

珍贵的照片,不朽的军垦魂,不老的军垦人

他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把自己一生交给了这片热土。

珍贵的照片,不朽的军垦魂,不老的军垦人

人拉肩扛,天当房,地当床,一把雪一口干粮,抗严寒,斗风沙。在困难面前不低头。

珍贵的照片,不朽的军垦魂,不老的军垦人

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那是一个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岁月。

珍贵的照片,不朽的军垦魂,不老的军垦人

珍贵的照片,不朽的军垦魂,不老的军垦人

珍贵的照片,不朽的军垦魂,不老的军垦人

珍贵的照片,不朽的军垦魂,不老的军垦人

珍贵的照片,不朽的军垦魂,不老的军垦人

珍贵的照片,不朽的军垦魂,不老的军垦人

珍贵的照片,不朽的军垦魂,不老的军垦人

珍贵的照片,不朽的军垦魂,不老的军垦人

珍贵的照片,不朽的军垦魂,不老的军垦人

从20世纪50年代初起,兵团农业科研人员在玛纳斯河流域坚持同垦荒官兵紧密合作,开展棉花试种,摸索经验。3年后,石河子八一农学院院长涂治和苏联棉花专家,曾经在该地区进行2万亩棉花丰产试验。工夫不负有心人,几经反复试验,棉花丰产喜获成功,皮棉亩产高达66.3公斤。5年后,该地区8万亩棉花,继续大面积丰收,皮棉亩产50.2公斤。军垦人两次创造了大面积棉花单产的全国记录,打破了该地区不能种植棉花的国际定论。国内外棉花种植专家高度评价这一成果,称赞是“戈壁绿洲的奇迹”。

珍贵的照片,不朽的军垦魂,不老的军垦人

珍贵的照片,不朽的军垦魂,不老的军垦人

珍贵的照片,不朽的军垦魂,不老的军垦人

珍贵的照片,不朽的军垦魂,不老的军垦人

珍贵的照片,不朽的军垦魂,不老的军垦人

珍贵的照片,不朽的军垦魂,不老的军垦人

珍贵的照片,不朽的军垦魂,不老的军垦人

珍贵的照片,不朽的军垦魂,不老的军垦人

珍贵的照片,不朽的军垦魂,不老的军垦人

珍贵的照片,不朽的军垦魂,不老的军垦人

珍贵的照片,不朽的军垦魂,不老的军垦人

珍贵的照片,不朽的军垦魂,不老的军垦人

珍贵的照片,不朽的军垦魂,不老的军垦人

石河子的绿化覆盖率已达到40%以上,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城市绿化覆盖率标准,人均绿地7.6平方米,形成了以30公里环城防护林为屏障,以行道树绿化带为骨架,以庭院小区绿化为基础,以公园、广场为中心的各处绿地交融渗透,点、线、面、片、环相结合的城市绿化系统。石河子的天蓝、地绿、树茂、水清、夜明、人和,人们沐浴在文明的阳光雨露中,享受着和谐的幸福生活;人均寿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岁多,位居全国城市第二;多次被评为“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称号,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新闻界形容石河子是“城在绿树中,人住花丛中”,称赞它是一座融西部风情、军垦特色、现代生活于一体的生态文明城市。

珍贵的照片,不朽的军垦魂,不老的军垦人

珍贵的照片,不朽的军垦魂,不老的军垦人

珍贵的照片,不朽的军垦魂,不老的军垦人

珍贵的照片,不朽的军垦魂,不老的军垦人

珍贵的照片,不朽的军垦魂,不老的军垦人

珍贵的照片,不朽的军垦魂,不老的军垦人

珍贵的照片,不朽的军垦魂,不老的军垦人

珍贵的照片,不朽的军垦魂,不老的军垦人

珍贵的照片,不朽的军垦魂,不老的军垦人

珍贵的照片,不朽的军垦魂,不老的军垦人

珍贵的照片,不朽的军垦魂,不老的军垦人

珍贵的照片,不朽的军垦魂,不老的军垦人

珍贵的照片,不朽的军垦魂,不老的军垦人

珍贵的照片,不朽的军垦魂,不老的军垦人

珍贵的照片,不朽的军垦魂,不老的军垦人

珍贵的照片,不朽的军垦魂,不老的军垦人

友好提示:文中图片请不要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石河子市   石河子   人民解放军   沙湾县   师部   皮棉   团场   垦区   亩产   城市绿化   荒原   兵团   解放军   棉花   珍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