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防拐意识,要从心理上建设

儿童防拐意识,要从心理上建设

儿童防拐意识

你认为自己的孩子会跟陌生人走吗?

孩子会不经允许随意离开你的视线吗?

孩子会在不告知你的情况下,

随意接受陌生人的礼物吗?

儿童被拐事件的发生以及其他儿童权利受侵等问题,往往是因为家长平时对儿童的教育疏忽,并不是孩子太笨,而是缺乏锻炼。

平日在父母的保护下,根本没有机会得到锻炼,导致儿童对陌生人没有心理防范,遇到事情不懂得应对和保护自己……在隐藏着无数可能的大环境中,如何培养孩子“不跟陌生人走”的安全防范意识,保障孩子的生命安全呢?

PART 01

家长需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和谐的关系,可以避免因沉浸于相互之间的冲突而忽视对孩子的照顾。同时,也可防止孩子因家庭内部矛盾而产生想逃离家庭的冲动。此外,和谐的家庭氛围能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有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自我价值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拥有较高的心理能量,来抵制外界的诱惑和应对危险。

儿童防拐意识,要从心理上建设

PART 02

面对不同阶段的孩子,家长需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孩子的防拐意识。

对于婴儿期的孩子,家长需要认真观察宝宝,对宝宝的哭闹给予及时反应,带宝宝外出时,最好用婴儿背带将宝宝背在身上。

对于幼儿期(2-6岁)的孩子,家长要教给孩子以下基本的自我保护常识:

1) 家人在不在场的情况下,不吃他人给的东西;

2) 跟他人外出时,需要告诉家长。这里的“其他人”包括老师、亲戚或邻居等。这一点,家长需要以身作则,在外出和回家时告诉孩子;

3) 遇到危险而家长不在身边时,求助警察;

4)牢记家长的电话和家庭住址。

对于学龄期的孩子,家长需要加强跟学校老师的沟通,请孩子信任的老师宣传一些安全知识。同时,家长也可跟孩子讨论如何应对危险的情景,肯定孩子的思路,对于孩子不恰当的想法表示理解并进行引导。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家长在充分尊重孩子心理独立的基础上,建立起防拐意识。如在孩子放学或外出时,家长可与孩子约定回家的时间,突发状况也需及时告知。此外,同性父母要开始有意识地与孩子沟通性方面的生理和心理知识,或者提供给孩子相关的科学知识,以免孩子在这方面产生误区而被骗或误入歧途。

PART 03

家长需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能让孩子对家长产生信任感,乐于跟家人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便于家长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和引导。可以说,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建立防拐意识的有效保障。

PART 04

家长要积极学习相关的安全常识。家长可查阅相关的资料,学习如何辨别孩子身边的危险因子,让孩子形成避开危险点的行为习惯。同时也应了解当孩子真的发生危险时该如何应对。危机事件过后,家长也需要关注自己与孩子的心理健康,必要时可求助心理咨询专家进行干预。

这些防拐意识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灌输给孩子。家长最好能定期抽时间以游戏的方式跟孩子模拟一些可能出现的情景,培养孩子对危险情景的辨别能力和应对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意识   儿童   氛围   陌生人   情景   随意   家人   危险   家长   常识   老师   宝宝   孩子   心理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