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文明时期的产业形态演进展望(三)


信息文明时期的产业形态演进展望(三)

信息文明的更多特质

先来看看个性化设计。基于文化沟通、互动体验、情感因素在消费,信息时代的小众化、个性化需求是在当今新经济发展下的消费需求的必然趋势,人们无法满足于程式化、单一化的产品,对产品和服务提出更优质品质、更独特品味和更高的期望。以个性化设计为消费者提供新的选择,主动创造新的种类,成为企业盈利的关键。克里斯·安德森提出“长尾理论”认为,通过创意和网络,产业将进入更加个性化和规模化的“蓝海”,长尾意味着差异化,开展小批量多品种生产。小批量其实是相对于工业时代的规模经济而言,仍然具有一定的规模经济,由于流通优势和范围经济,甚至可以汇聚成与传统的主流市场相抗衡的更强大的市场力量。

在信息文明社会,全球产供销实现一体化。天猫2014年双十一全天成交金额为571亿元,双十一覆盖的国家和地区是194个,这只是全球化的第一个试点。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正是构建全球产供销的生态系统,其中的核心思想是构建全球化的价值体系,以全球化生产和流通网络的架构帮助其他国家和中小企业创造价值。这与信息文明的精神一致,信息文明的精神就是更加开放、透明、分享,更加承担责任,对应的商业模式必然需要面对生产力与信息要素全球化布局的视野,虚拟化经营是信息经济条件下经营方式的有效选择。

虚拟化生活也已出现。在各种虚拟社区里浏览,邀请朋友在自己的三维虚拟空间里聊天,在虚拟电视里观看点播视频,在虚拟土地上经营,与3D虚拟网友沟通,拥有道具、装备等虚拟资产,信息技术空间塑造了对自我身份和社会身份的另一种认同,任何人都可以实现一段虚拟人生。这一虚拟世界也发展出庞大的衍生技术及产品,动漫设计、创意设计、可穿戴设备、人机交互等,虚拟生活与实体经济相补充,充满无限商机和空间,为“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同时,集体主义解体。全球化的虚拟经营与虚拟生活孕育诞生了全新的社会组织形态——虚拟组织。作为网络的非正式组织,虚拟组织是一种以网络为中介的“民间组织”和非正式的社会团体,特征是具有开放性、自愿性和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与传统社会的“政党”或者是“民间组织”相比,虚拟组织的组成更加方便,不受地域的限制,只要有互联网的地方,都可以发展虚拟组织。组织成员在虚拟社区中交往方式简单自由,所关注的新闻和社会热点不同,持有的观点和表达夙愿的方式也是风格迥异,虚拟组织的开放性使言论的自由度相对广泛,甚至存在相互冲突和矛盾。

虚拟组织就其性质而言,是一个具有国际化与本土化、一体化与碎裂化、集中化与分散化的内在矛盾的统一体。充分数码化、个性化、自由化的表达方式使彰显个性变得简单,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更加独立地宣传自身的价值观、人生观,在消费文化的共同作用下,弱化了人们的理性,潜移默化地解构传统社会文化形态及文化价值观,个人主义空前膨胀,甚至引发了现实中的信仰重塑、文化失调、道德失范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集体主义遭遇困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数码化   化生   安德森   产供销   集体主义   信息   开放性   虚拟社区   形态   时期   组织   方式   产业   社会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