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写魏碑?与毡气有关么?这事儿挺难撕扯

学而曾自诩,字之下盘引入魏碑,以求其稳。有学兄阅而指出,你写的不是魏碑。

学而随口应,我不写魏碑。

不写的原因,也回了一下。云,有人说魏碑有毡气,学而胆小,也即避而不算写。

这倒不是为写不好魏碑洗脱。是,毡气到底是什么气,的确是很难分辨的一个东西。

是一种鄙视?那是不该,也不可的。若以之可鄙,西洋的裘毡之气更浓。

若以被踩倒了,即可以服膺的服膺论调看,有人曾以之批评日人,云日人由有此奴性。

然而,我族之服膺西洋,在者数量不少,也是在被揍了之后。从前,也是以泱泱自居。

那时称,师之以制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好一顿争论。

时至而今回看,其实,一直本是体用相长,反而是壳体永型。也许是质永存的缘故吧。

大妈一句,我是在旗,一下子惊艳了自己一哈哈。

倘若作驳,有人即论,很了不起?溥仪都没了耶?

如此作驳,里面全是斗气的成分。以斗口的情形看,若做口斗,总以气斗为上,如此才掖死对方。或者,至少也要将对方,掖到白了眼,无力反驳未赢。

气儿的优势,不在于自身全具有或者具备,粘一点即可以了。气嘛,无体无形,粘来不是太难,极其容易。

粘了那么一丁点儿,甚至,一丁点儿也算不上,只是醺了一下,自身留了多少材料,那还真的很难说。

然而,却可以拿来昭彰,以为自己身载满满,且充斥骨子,是个标志物。拿来可以哼人。

浅薄这东西,一万年也有。装大的人,身边的人,有的是,并不稀罕。

都是且存且思的事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魏碑   可鄙   昭彰   西洋   奴性   西学   壳体   骨子   论调   浅薄   稀罕   大妈   胆小   有的是   东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