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斯大林:一座欧洲小城的英雄梦


“复活”斯大林:一座欧洲小城的英雄梦


01

“欢迎来到英雄斯大林的故乡”


很少有人知道,苏联传奇领导人斯大林,其实是格鲁吉亚人。

很少有人知道,在格鲁吉亚一座叫做戈里的小城,正是斯大林的故乡,这座小城正在试图复活“斯大林”。

在这里,斯大林并没有死去,有一座“斯大林博物馆”,供奉着他的“灵位”,他的崇拜者们、信徒们,朝圣般涌向这里,在这里,备受争议的斯大林只有一个标签:英雄。


“复活”斯大林:一座欧洲小城的英雄梦


这是一座欧洲小城的“英雄梦”,这个梦,大半个世纪以来都盘旋在欧洲的上空、世界的上空。

从斯大林这位“伟人”降临在人类历史以来,这个梦,将长久潜伏着,就算斯大林的肉体已经化为尘土,过去、现在、将来,他的灵魂终将伴随着人类历史,一有机会,将东山再起。

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这座城市的“英雄梦”。

梦的基地,就是戈里的“斯大林博物馆”。

在这座博物馆的大厅中央,红色地毯铺就的圆形展览台上,供着斯大林的铜像,世界各地的游客围绕着这副铜像参观,如同当年群众们围绕在领袖身旁,瞻仰着伟人的容光。

“复活”斯大林:一座欧洲小城的英雄梦


这座博物馆在斯大林去世后四年建造,里面收藏了许多他生前的物品,比如裘皮大衣、各国政要名流赠送的礼物,甚至还有一节斯大林参加波茨坦会议时乘坐的车厢。

“复活”斯大林:一座欧洲小城的英雄梦


“欢迎来到英雄斯大林的故乡戈里”,导游热情地招待着游客们:“斯大林就是从这座城市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走出的伟人”。

导游的脸上洋溢着自豪,整个博物馆的主题同样也是自豪的。

斯大林,一个格鲁吉亚农民的儿子,为了推翻沙俄的革命事业多次入狱,历经千难万险,最终成为了全球最强联邦的最高领导人。

这种“逆袭”的励志故事,曾经让全体苏联公民为之膜拜,今天,依然让格鲁吉亚人感到荣耀。至少来这个博物馆参观的游客,依然是怀着崇敬之情。

“复活”斯大林:一座欧洲小城的英雄梦


格鲁吉亚也曾经“抛弃”了他们的民族英雄。

2010年,格鲁吉亚将境内最后一座大型的斯大林石像推倒,平放在郊外的一块空地上。但这几年来呼吁将这座石像重新树立起来的人越来越多。在今年庆祝二战胜利74周年的日子,这种呼声达到了高潮。

“复活”斯大林:一座欧洲小城的英雄梦


毕竟,在二战胜利,阻击希特勒的纳粹上面,斯大林有过丰功伟绩。

但格鲁吉亚人只愿意记住他的功劳,却忘记了他曾给这片土地带来的苦难。大清洗中,几百万人丧生,光是他的家乡格鲁吉亚,就有40万人遭到驱逐,其中大多数遇害。

“复活”斯大林:一座欧洲小城的英雄梦


除了戈里,格鲁吉亚其他城市对于斯大林并没有那么多热情。当局多次对戈里人民的“狂热”波冷水,导致这个博物馆的经费一度非常紧张,该国的旅游局局长乔治·西古阿还曾因为提出要向全世界“推销”斯大林特色旅游而遭到解雇。

他曾有句名言:“我们可以将斯大林作为旅游产品推出,就像犹太人推销耶稣基督那样。”

尽管被解雇了,但随着全球旅游市场的发展,乔治·西古阿的愿望还是在慢慢实现,如今,冲着“斯大林博物馆”来戈里的游客越来越多,这里也成为了新的“网红打卡点”。

博物馆组委会终于喜笑颜开,他们再也不用为紧张的资金而苦恼。



02

“我爱斯大林,

那是我最青春快乐的时光”


来到博物馆的游客大多怀着怎样的心情呢?

他们大多来自俄罗斯和亚洲一些国家,从小,他们就对斯大林这个名字有着特殊的感情。他曾是几亿人“最伟大的导师”、“慈祥的父亲”,他无数次出现在他们的课本里、誓言中……

斯大林代表着一个时代,所以对他的怀念,也是对时代的怀念,是对青春的怀念。

许多老人在这一待就是一整天,流连在文物和雕像之间,久久不愿离去。

“我爱斯大林,那是我最青春快乐的时光”,一位老人对着身旁的陌生人说,双方继而报以友好的微笑。

在格鲁吉亚、在俄罗斯、在苏联曾经的每一个国家,都有着这样的老人。

他们在那个时代曾经“呼风唤雨”,是人们眼中的“英雄”,可是新时代一来,少女们心目中的如意郎君,不再是会背诵普希金诗句的军装少年,而是能够搞到钱的“地痞流氓”。

信仰了半生的价值观,一夜之间轰然倒塌,有些人用一辈子的时间都无法适应,于是选择不再向前,只想在回忆的角落里舔舐自己的伤口。

所以,时代的标志“斯大林”,永远是他们心目中的英雄,那些对于斯大林的反思、批判,他们充耳不闻,那些摆在面前的证据,他们视而不见。



03

我们已经把斯大林搬出了陵墓,

但我们又怎么才能,从他继承者的心里把他搬走?


今天前苏联的盟约国,对于斯大林的评价一般都是“有功有过”的五五开。

普京在评价斯大林的时候说:“正面的东西无疑是存在的,然而花了难以接受的代价。尤其是存在过镇压。这是事实。我们的数以百万计的同胞遭到镇压。这种管理国家、取得成就的方法是我们不能接受的。”

俄罗斯人对于斯大林这个人物的反思,其实从他去世那一天就开始了。但这位“伟人”生前的权力太大,以至于他死后三年,尽管人人都有满腔的抱怨,依然是万马齐喑。

三年后的一天,被斯大林钦点的接班人赫鲁晓夫,在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最后一天,发表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讲话。

当时准备散会回家的苏联代表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长达四个小时的演讲中,赫鲁晓夫滔滔不绝列举了斯大林的七大错误,包括大清洗、树立民族矛盾、经济失策、盲目自大、大搞个人崇拜等等。

台下一位极度崇拜斯大林的代表愤怒不已,在休息期间偷偷在讲台上放上一张纸条,上面是对赫鲁晓夫的质问:“赫鲁晓夫同志,照你这么说,那斯大林做这些坏事的时候,你在哪里?”

赫鲁晓夫看到这张纸条,举起来质问全场:“这是谁写的?”

台下鸦雀无声,没有人敢认领。

赫鲁晓夫接着说:“当时我就在你的位置”。

在斯大林的强势管理下,没有人敢对他提出异议,包括赫鲁晓夫,他当时也不过是坐在台下不敢吱声的小角色。

隐忍多年的赫鲁晓夫终于等到了机会,在他当政期间,苏联人民终于可以对斯大林犯下的错误进行批判和反思,许多大清洗中的受害者被平反,文艺作品也开始百花齐放,出现了像《古拉格群岛》这样的不朽经典。

这种清算“斯大林”的运动,在全世界形成了极大地影响,一场场防止“赫鲁晓夫修正主义”的运动席卷而来,改变了好几个国家的命运。

随后,赫鲁晓夫遭遇政变下台,为斯大林“平反招魂”的事情又在苏联上演,许多批评斯大林的艺术家被清算,《古拉格群岛》的作者索尔仁尼琴被迫流亡。

斯大林又“复活”了,尽管他的水晶棺早已被抬出列宁墓,被埋葬在另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墓碑上只刻着简单的铭文,但这不妨碍他继续拥有亿万信徒。

有先见知名的俄罗斯诗人叶甫图申科,在赫鲁晓夫刚刚开始清算斯大林的时候,就预见到了这种“复活”。他在一首诗里发出了这样的警告:

大理石不会说话水晶棺在无言中闪光默立的哨兵、脸色晒得红黑当他们把他抬出列宁墓的大门几缕青烟在棺木上环绕一丝气息从裂缝中漏出棺材慢慢地擦过哨兵的刺刀……棺材里的人,也不会说话他沉默长眠紧紧地握着他那经过防腐的拳头他只不过装死实际却在里面注视着他只不过是打个盹,他还在筹划也许在他棺材里,还有一部电话他还和各式各样的人用电话交谈……我呼吁我们的政府,我请求他们派二倍、三倍的哨兵来看守这个棺材不要让他东山再起我们已经把斯大林搬出了陵墓但我们又怎么才能从他继承者的心里把他搬走?


诗人的远见如今依然灵验。

斯大林博物馆的游人络绎不绝,人们依然视他为“伟大的导师”、“永远的慈父”,“世界上最好的人”。在他的遗物和雕像面前,虔诚膜拜。

在戈里这座小城,斯大林不曾“死去”,在他的“继承者”的心里,他依然是永远搬不走的。

“复活”斯大林:一座欧洲小城的英雄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斯大林   赫鲁晓夫   格鲁吉亚   小城   乔治   苏联   英雄   继承者   哨兵   俄罗斯   欧洲   伟人   博物馆   游客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