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云烟172-状元及第后的文天祥,为何被贾似道之流所不容?

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横扫欧亚大陆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征讨西夏的途中病逝。同年,西夏灭亡;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继汗位的窝阔台,遵从成吉思汗遗嘱,联合南宋,灭掉了与南宋有国仇之恨的金朝。

灭了金,南宋没能换来哪怕片刻的安宁,因为失去了最后的屏障。一统北方的蒙古,开始了蚕食并剪灭南宋的步伐。

端平三年(公元1236年)的6月6日,文天祥诞生于吉州庐陵县(今江西吉安)。出生日期的“六六大顺”,在那个危机重重、阴影笼罩的时代,并未给文天祥带来和顺与福祉。所以,取名“天祥”,更像是对太平的美好期许。

从童年时代起,文天祥就很仰慕忠烈之士。当他看到学宫中祭祀的欧阳修、杨邦乂(yì)、胡铨等同乡先贤像时,十分向往他们的节义。在同乡先贤遗像前,文天祥立下志向:“死了以后,不置身于这些受人祭祀的忠臣之间,就不是大丈夫(《宋史.文天祥传》:没不俎豆其间,非夫也)。”

长大后的文天祥,“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丽而长目,顾盼烨(yè)然”,一个标准的美男加气质男形象。在父亲文仪的言传身教下,文天祥二十岁(公元1256年)就中了进士。在接下来的集英殿对策中,他以其出类拔萃的文采、针砭时弊的清醒、自强不息的思想、忠肝义胆的节操,被宋理宗拔为第一——状元及第。

不想天有不测风云,高中状元不久,文天祥的父亲文仪病故,他照例回家守丧三年。这三年中,忽必烈率大军南下攻宋,矛头直指首都临安城(今杭州)。宋理宗万分惊慌之下,派奸相贾似道领兵北上救援鄂州(湖北下辖地级市)。贾似道惧怕蒙古的铁蹄,以割地赔款为条件,秘密向忽必烈屈膝求和。恰在此时,蒙古大汗蒙哥兵围合州(今重庆钓鱼城)时,被突如其来的利器所伤,不治身亡。忽必烈为争夺汗位,率军北归。

走了狗屎运的贾似道,瞒天过海,欺君罔上,把忽必烈的主动撤军当成了自己的天大战功。而宋理宗被贾似道蒙蔽,还以为他有再造社稷之功,于是大加倚重。从此以后,贾似道排斥异己、结党营私、奢侈腐化、陷害忠良。文天祥起草制诰时,缕缕讽刺贾似道专权误国。

宁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这样一句颠扑不破的话,用在贾似道身上,再适合不过。贾似道是小人中的佼佼者,文天祥则是君子中的楷模。当一身正气的文天祥,屡屡讽刺为非作歹的贾似道时,贾似道的不爽,也就可想而知。为了拔出眼中的钉子,贾似道指使他的狐朋狗友搜罗“罪证”,多次弹劾并罢免文天祥。

董宋臣为宋理宗的贴身内侍宦官,很善于逢迎。晚年的宋理宗,不是一般的好色。三宫六院他都玩腻了,察言观色的董宋臣,找来了名妓唐安安,送入宫中供主子淫乐。在理宗的宠信下,董宋臣勾结专权自恣、贪财好色的奸相丁大全,嚣张跋扈,不可一世,人送外号“董阎罗”。蒙古大军饮马长江时,贪生怕死的董宋臣,撺掇宋理宗迁都福建。

国都一动,人心必乱,后果极其严重。时任签判的文天祥,对董宋臣是恨之入骨,先后两次上书,列举其罪恶,“乞斩宋臣,以一人心”,结果全都石沉大海。

咸淳九年(1273年),文天祥任职荆湖南路提刑(管司法的省部级官员),见到了三度为相、已76岁的江万里。江万里为千古道德楷模,他创建的白鹭洲书院,正是文天祥求学之地。不仅如此,他为官清廉、直言敢谏,为卖国求荣的贾似道所不容。他惊叹于文天祥的凛然志气,面对小人当道,国事日衰,他又感到无能为力。于是带着忧国爱民之心,谆谆告诫文天祥,要勇敢挑起国之重任。

之后不久,江万里带着他的180多位家人,一起投水殉国。他希望用自己和家人的死,来唤醒千万忠义节烈之士,奋起抗击蒙古入侵,以保大宋的江山社稷,免落凶残野蛮的鞑靼之手。

文天祥没有辜负江万里所嘱,他一腔热血、义无反顾、毅然决然地走向了惨烈、寂寞又悲壮的凄风苦雨中。

历史云烟172-状元及第后的文天祥,为何被贾似道之流所不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宋史   宝庆   忠良   陵县   先贤   成吉思汗   蒙古   人心   社稷   西夏   南宋   楷模   宫中   云烟   祭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