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乡间,留有夏夜最后的清风


"好将沉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苏轼 《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端午的乡间,留有夏夜最后的清风

端午有白蛇


在酷暑来临之前,我们邀请了些新旧朋友,相聚在生田。借端午之名,欢送今年最后的夏夜之清风

端午的乡间,留有夏夜最后的清风

天姥山地区的端午,大体与浙江其他地方无异。但据说,龙舟竞渡除了纪念屈原外,也纪念“曹娥”。 《后汉书·列女传》中载,孝女曹娥为寻溺江失踪的父亲,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二十二日也投江;五日后曹娥的尸体抱父尸浮出水面;后更名其所住之镇为曹娥镇,殉父之江为曹娥江,并建以寺庙慰其孝心。

端午的乡间,留有夏夜最后的清风

端午祝安康。在没有空调的古时候,夏季可真是个要“熬“的时节。高温下,大量频繁活动的虫蛇以及瘟疫的流行,都会威胁人们的健康甚至生命。端午恰恰在酷暑来临的前夕,挂艾,采药,熏香,饮雄黄,吃粽子,都是保健身体,消毒环境,准备迎接夏日的生存挑战。所以,端午更像一个古时候的夏日公共卫生安全日。

端午的乡间,留有夏夜最后的清风

不过在现代社会,代表各种夏日威胁的“五毒”(蝎、蛇、蜈蚣、蜘蛛、蟾蜍),不再是麻烦,而是被视为人与自然共同命运体系的重要环节。所以,我们的聚会挂布上,五毒也是可爱的

端午的乡间,留有夏夜最后的清风

在端午,人们送出”愿君安康“的祝福。没有过多的闲言和浮夸的贺词,而是一句简单的健康期待。我想,只有至亲和故人,才懂其间的深情吧。在这个挂布的下方,我们引用了苏轼的《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的诗句,“好将沉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朋友们,如果端午是一份简单而真挚的关怀,那让我们在此夜,来一场无关世事与他人的沉醉吧

端午的乡间,留有夏夜最后的清风

粽子香包五色绳

外加一锅酸汤鱼

端午的乡间,留有夏夜最后的清风

端午的乡间,留有夏夜最后的清风

端午的粽子格外香。我不是一个喜欢吃粘食的人。而且在北方只有甜粽,我是在后来上海读书的时候,才第一次吃到咸的肉粽。聚会的两天前,金儿说她包揽今年生田社的端午粽子了。庆幸,今晚的端午味,算是有着落了。

端午的乡间,留有夏夜最后的清风

金儿的粽子场,很有架势。饱满的糯米和红豆,满满一锅,今早新鲜的粽叶堆叠浸泡在水池里清洗,而她和子叶一起忙碌着包粽子。金儿喊我试试:卷粽叶,压紧,第一勺糯米,压实封住粽子尖,再添糯米,再压实,封粽子尾巴口,捆绑。金儿一步一步示范指导,但可惜,我这个笨手笨脚的学生,只会胡乱大绑了下,放在她们的美人粽堆里,真是丑得别具一格。

端午的乡间,留有夏夜最后的清风

老曹购了几份中草药,用来填充一份生田的香包。当我们把这些药材拿出来的时候,满屋飘香,让人惊喜。每一样药材,一味一味地嗅了,鼻子因此一下子开了窍。香且异,谓之奇。难怪古人,在这万千世界里,会格外的关注这些植物,并探究其草本功效以助人。(生田香包的中药材清单:石菖蒲、金银花、丁香、白芷、藿香、薄荷叶、艾叶、苏叶)。

端午的乡间,留有夏夜最后的清风

不知是否“午“和”五“的谐音关系,端午有很多”五“的数目,比如”五毒“,比如”五色“。五色,即白、绿、红、蓝、黄,分别代表五行即金、木、水、火、土。端午常备五色绳,也叫长命绳,系于小孩手臂上;有一说,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雨中,会带来一年的好运。

端午的乡间,留有夏夜最后的清风

端午的乡间,留有夏夜最后的清风

潘子拿起了五色绳,带着顶深色牧羊女大檐帽,像个仙子,在生田的院子里翱翔;不一会儿,我发现,五色绳绑在了大门的艾草上,绑在了晚餐要用的蜡烛上,也绑在了一个个白色的餐椅背上。不时,五色绳尾,微微荡着,勾勒起了夏日午后清风的轮廓

端午的乡间,留有夏夜最后的清风

端午真是个五颜六色的节日,这在传统的中国红的节日里,很是独特而美妙。所以,来自贵州的“大厨“提议,主灶一份鲜红开胃的酸汤鱼,外加一份黔味辣子鸡吧。鱼是新鲜大草鱼,鸡是董村买来的大公鸡。遗憾的是,江浙的番茄赶不上黔地的野物,酸度不够,只能拿柠檬来救济。这位朋友,今天的高考考题,的确偏难了。

端午的乡间,留有夏夜最后的清风

端午的乡间,留有夏夜最后的清风

端午的乡间,留有夏夜最后的清风

果然不负众望,“大厨“的酸汤鱼格外好吃。番茄的甜和草鱼的鲜,诠释了“鲜甜“的本意。端午的这一股来自西南的清凉山风,让宴会多了几分文化碰撞的雅趣。真希望盛夏的时候,再去一次贵州。我还记得,在贵阳的无名小巷子里,好朋友shaun带我去吃了这辈子最难忘的烤鱼。习习凉风的夏夜,沉醉人的不是酒,而是人与人间的真挚情分。

端午的乡间,留有夏夜最后的清风

端午的乡间,留有夏夜最后的清风

端午的乡间,留有夏夜最后的清风

端午的乡间,留有夏夜最后的清风

生田社因你我相聚而存在


待到夕阳沉入了西山,鸟雀争着回了巢,我也大概呼唤了五六次后,朋友们陆续才落座了。端午安夏的夜宴,就这样徐徐地开始了

端午的乡间,留有夏夜最后的清风

端午的乡间,留有夏夜最后的清风

端午的乡间,留有夏夜最后的清风

因为大家都是小社员和老曹的朋友,而彼此间很多都是第一次见面,所以各自介绍成了必要的助餐环节。梦微同学提议,要不要讲讲各位与生田社的结缘过程呢?这个提议好,结缘生田社——一起趁着烛光摇曳,觥筹荡漾,分享下人生旅途的这段小分叉吧。

端午的乡间,留有夏夜最后的清风

端午的乡间,留有夏夜最后的清风

端午的乡间,留有夏夜最后的清风

朋友们陆续讲着自己与生田的故事。我在一旁,静静地听,不时还加些我觉得有意思的我们每个人间的小趣闻。不觉,时光流逝,夜幕落下来。大厨站起来,高歌了布依族的祝酒歌。也许是美酒沉醉了心,也许是夏风吹晕了头,有种恍惚了。但是,十分酒有了,一分歌也有了,那就让我沉醉于此夜吧,这个再也不会回来的安夏夜

端午的乡间,留有夏夜最后的清风

点一柄灯,挂一轮月

影一出青蛇的爱与恨

星挂满夜苍穹,我们也转移到了旁边的地席上,团坐起来。点了一柄灯,像一团篝火,让人聚拢起来。我把二楼的生田“月球”点亮,让月色为相聚助兴。虽然本应被当作客人,但来了生田就自动进入工作模式的蛋糕师阿菜,端出了今晚的戚风蛋糕,拌了玫瑰的奶油并用荔枝做了装点,一阵阵夏日欢愉的滋味,荡在每个朋友的味蕾里。

端午的乡间,留有夏夜最后的清风

端午的乡间,留有夏夜最后的清风

端午的乡间,留有夏夜最后的清风

老曹把电影《青蛇》投影在墙上。端午有白蛇——这是传统中国最美的爱情故事,也是端午最绚烂的注脚。电影《青蛇》是“白蛇传”的改编,但又借青蛇之口,提出了“人世间情为何物”的千古追问。

端午的乡间,留有夏夜最后的清风

端午的乡间,留有夏夜最后的清风

端午的乡间,留有夏夜最后的清风

情与份,爱与恨,无数纠缠,造了人世几多欢与愁。月将尽,曲也终,山溪无雨亦本真。端午安夏夜,总有送客时。再叹一句,“好将沉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端午的乡间,留有夏夜最后的清风






本文已获得生田社独家授权,转载请注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山溪   夏夜   香包   端午   大厨   草鱼   青蛇   古时候   贵州   白蛇   糯米   乡间   粽子   佳节   清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