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南之行|访古探幽山水间

沈子友

一座桥,一个村,一片田,一座山,一块石,一个故事。行走在浙南,访古探幽山水间。

说起来,这已经是4月份的事情了。

4月25一30日,进行了一次浙南之行,6天6地6个景点。到现在虽然已过去快两个月了,但那廊桥、古村、梯田、名山胜水,仍不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浙南,一片神奇的土地……

浙南之行|访古探幽山水间

一座桥:泰顺最美古廊桥

泰顺,处于浙闽交界处。

这里有唐、宋以来的古廊桥300余座,至今保持完好的30余座,列入省以上重点文物保护17座,是闻名于世的廊桥之乡。

浙南之行|访古探幽山水间

4月25日,春雨潇潇。

我漫步在泰顺泗溪古镇。

泗溪,四水汇流之地,有两座明清时期的古桥飞架于东溪、北涧之上,长虹卧波,天堑通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古镇风情。

浙南之行|访古探幽山水间

镇内的溪东桥,古色古香,飞檐翘角,飘然欲飞。沿桥前行,经过一条古街,顺河而上,便到达北涧桥。

北涧桥,桥头有两棵千年乌桕和古樟树,对面过淀步是一片白色的沙滩,桥下碧波荡漾,各色的魚儿水中游弋……

浙南之行|访古探幽山水间

廊桥,多分布于浙南闽北地区的深山峡谷之中,天人合一,巧夺天工,使人流连忘返。

浙南之行|访古探幽山水间

离开泗溪镇,我又到了位于县城另一端的筱村镇,这里距县城若一个小时的里程。文兴桥,就座落在镇边的一条河流上。

浙南之行|访古探幽山水间

文兴桥,始建于明清时期。上世纪80年代被洪水冲垮,事后人们沿河收集被冲走的零部件,又在原址按原样进行重建,保持了原貌。

由此使人联想到,历史上像这样冲走没有重建的又有多少呢?

浙南之行|访古探幽山水间

一个村:徐岙底古村落

走进徐岙底,完全是一个偶然,但它给了我一个意外的惊喜。

离开文兴桥返回到筱村汽车站,我看到了指向徐岙底的标志牌。看看时间,离返城的最后一班车还有两个小时,岂有不游之理?

浙南之行|访古探幽山水间

古村落,与众不同:它没有过度的包装,未加任何的修饰。出筱村镇的西南角,于两座不太高的青山之间,经过一条弯弯的田间小路,一株高大的樟树,一座古老的寺庙,便进入了古村。

浙南之行|访古探幽山水间

古村虽小,但依山临水,颇有盘龙卧虎之势。村内的街道,由下而上,层层叠叠,脚下是石头铺的路,两面是石头砌的墙,墨瓦原木筑起的屋顶,一切都保持了浙南民居的原始风貌。

浙南之行|访古探幽山水间


浙南之行|访古探幽山水间

“文魁”、“登科”两个大院,一看就是村里的大户人家。其中“登科”家,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一位武举人,传说他当时挂在腰间的腰刀就有180斤。

当然,更多的还是普通人家。

浙南之行|访古探幽山水间

更有意思的是,村里的原居民姓吴而不姓徐。之所以叫徐岙村,是源自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浙南之行|访古探幽山水间

看到这里,不由使人感叹:徐岙村,原本是一个大义之村!


浙南之行|访古探幽山水间

一片田:云和梯田

浙南之行|访古探幽山水间


浙南之行|访古探幽山水间


浙南之行|访古探幽山水间

4月27日,雨中的云和梯田。

在海拔1400米的“九曲云环”观台上俯瞰,在陡峭曲折的田间地头穿行,雨中的层层梯田,呈现出的是一种更加壮美的湿地景观。

此情此景,更使我由衷地感叹古人先民们的勤奋和智慧。正是他们,在这海拔千米的高山陡坡之上,把水留住,创造了千百年来以农耕稻作为核心的自然湿地生态。

啊,云和梯田,千年历史,千米落差,千层梯田!

浙南之行|访古探幽山水间

一座山:仙居神仙居

4月28日,雨中的神仙居。

浙南之行|访古探幽山水间


浙南之行|访古探幽山水间


浙南之行|访古探幽山水间


浙南之行|访古探幽山水间


浙南之行|访古探幽山水间

一块石:缙云仙都峰

鼎湖峰,这是一块石头。但不是一般的石头。

据介绍:它是目前世界上单体面积最高的石柱:高170.8米,顶部面积710平方米,底部面积2728平方米。

峰顶,苍松翠柏间丹顶凹陷,形成一个小湖。湖水清澈,四时不竭,被称为鼎湖,峰亦因此而名。

浙南之行|访古探幽山水间


浙南之行|访古探幽山水间

鼎湖峰,好看不好爬。据说除了清朝一位采药人爬上去外,至今没有人能爬上去。

所幸,鼎湖峰不能爬,但它后面的步虚峰可以爬。于是,我在皇帝陵前找到了上山的路。

步虚峰,海拔365米,999级台阶。和我在家爬的千佛山差不多。轻松登顶,感觉良好。

浙南之行|访古探幽山水间


浙南之行|访古探幽山水间


浙南之行|访古探幽山水间

一个故事:永康方岩山

方岩,是一座山,位于永康城东20公里处。

到方岩,则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一个故事——胡公的故事。胡公名胡则,是北宋时期出自于本地的一名清官,他注意为老百姓办实事,曾犯颜直谏,减免了大灾之年婺、衢二州老百姓的粮、丁税赋。家乡人民为了纪念他,在方岩山上设祠祭祀,千百年来烟火不断。

浙南之行|访古探幽山水间


浙南之行|访古探幽山水间


浙南之行|访古探幽山水间

这个故事,如果仅仅是老百姓口口相传,也不足为奇。关键是毛主席也讲过这个故事,用以教育地方官员“为官一任,造访一方”,这就上升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浙南之行|访古探幽山水间


浙南之行|访古探幽山水间

2021.6.24于浙江诸暨市

浙南之行|访古探幽山水间

作者简介:沈子友(心系远山),山东莒县人,大专文化,1970年12月入伍,1984年1月集体转业至中铁十四局党务部门工作。爱好文学,喜欢读书,有多篇文学作品在报刊和各大网络平台刊发。

编辑:李勋修《青烟威文学》编辑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鼎湖   泰顺   樟树   云和   永康   梯田   村镇   千百年来   千米   田间   海拔   老百姓   石头   时期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