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红色记忆收藏馆(散文)

何俊德

难得的一次有组织的一日短游,足以让人兴奋和期盼。出行的这天早晨,我提前20分钟便来到了文化中心集结点,有同事早已来到乘车点,对这次一日游,同事们都是热情高涨。

游览红色记忆收藏馆(散文)

旅行社的旅游大巴车按计划安排,准时从独山子出发,我们旅游的目的地是兵团农七师126团,这个团是王震将军所率的英雄部队,1949年9月25日和26日,新疆和平解放,进驻新疆人民解放军、起义部队和新疆民族军共同担负起了保卫新疆,建设边疆的历史使命。

游览红色记忆收藏馆(散文)

这支部队凯歌挺进新疆,屯垦戍边,一手拿枪,一手拿镐,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开创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军垦伟业。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用极其简陋的生产工具和原始的农耕方式,靠人拉犁,连枷打场的土办法,达到了部队粮食自给,在困难时期创造了人间奇迹。

怀着对这支英雄部队的敬仰,坐在旅游大巴上我思索万千,只有我们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始终听从党指挥,服从党的召唤,牺牲小我,创造出人间一个又一个奇迹。

游览红色记忆收藏馆(散文)


旅游大巴平稳地行驶在奎-阿高速公路上,也许坐在车上的一部分同事刚下夜班,个个闭目养神,车上鸦雀无声,没有一点儿生机。为了活跃气氛,旅行社的导游按捺不住站起身来,出小节目,与大家做游戏,同事们来了精神,我大声领唱《唱支山歌给党听》,同事们个个放开嗓子,旅游大巴在响亮的红歌声中不觉中来到了素有戈壁母亲之称的126团观光旅游目的地。

昔日的戈壁盐碱荒滩,在几代军垦人的建设下,呈现出万亩棉田,胡杨成行,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令人对与自然抗争的军垦人肃然起敬。

游览红色记忆收藏馆(散文)

在红色记忆收藏馆,两千余件红色藏品更是令人目不暇接。毛主席像章品种之多,令人叹为观止。还有汉白玉毛主席雕像、画像,件件都是精品,真叫人开了眼界。

这些珍贵的藏品都是该团走入古玩藏品界的精英,一名70后无私捐献给自己家乡的,他的创举,得以让126团建起了这个红色记忆收藏馆,吸引了周边地区众多的人们慕名前来参观。也有从这个团走出的作家韩天航,他的多部作品如电视剧《大牧歌》等在央视播放,妇孺皆知。因拍摄地在独山子,播放期间,从不喜欢追剧的我,每一集不拉,从头看到剧情结尾。

游览红色记忆收藏馆(散文)

当年,八千湘女来边疆,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行列,做出了很大贡献,后来军垦人尊她们是戈壁母亲,70年过去了,她们的英雄壮举令后人铭记。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吃的是粗茶淡饭,食不果腹,住的是地窝子,干的是屯垦戍边的伟大壮举,她们的精神激励着代代军垦人。对于慕名前来游览参观的人们,也是一次精神和心灵的洗礼。

因游览人太多,有一个展馆未能参观,也就没有穿上当年的军装留影纪念,成了此行的一个遗憾。在舞蹈老师的领舞下,听着《大海航行靠舵手》,我们跳起了舞蹈,舞姿连自己都感到跳的生疏,但每个人都是认真的。最后,在戈壁母亲大食堂,我们吃上了野菜和当年军垦人吃的大包子,喝上一碗玉米糊糊,感到这顿简单的午餐格外的香。

游览红色记忆收藏馆(散文)

作者:何俊德,甘肃庆阳市正宁县人,1968年出生,转业军人,现为央企职工。

编辑:李勋修《青烟威文学》编辑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红色   旅游   新疆   壮举   戈壁   藏品   边疆   条件下   大巴   散文   部队   当年   母亲   记忆   自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